健康夜话 | 你,“阴阳怪气”了吗?

健康   情感   2025-02-01 20:02   北京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张雯


网上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可能让人很受用,却也可能让人浑身难受。


“你家‘爱豆’认真得很,唱歌都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录。”


“文笔真好,你要是进文坛了,肯定就没鲁迅什么事儿了。”


上面这些话看似赞美,实则满是嘲讽,被网友戏称为“阴阳怪气”。


最近,这种“阴阳怪气”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网络世界具备匿名性和隐蔽性,能让人们随心所欲地发表观点,却也催生了一些“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网友。


在言辞尖锐的网络环境中,“阴阳怪气”算是一股“清流”:其表达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人琢磨不透、分辨不清,擅长此类表达的人也被戏谑地称为“阴阳大师”“老阴阳人”。然而,“阴阳怪气”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原因。


明明是好话

为什么比骂人还难听


“阴阳怪气”是指意在否定、贬损、讥讽对方,但表面上满口“称赞”的一种表达方式。“阴阳怪气”似乎比直接骂人更气人,这是为什么呢?


礼貌的假象  “阴阳怪气”虽然更加刻薄,却常常被包装得更为委婉和有礼貌。有学者研究发现,人们在关注说话者意图时,会觉得讽刺批评更伤人。但如果从社会层面来看,讽刺批评又显得更间接和有礼貌。人们内心觉得说话者不友好,但社会规范要求他们对礼貌的言辞做出积极回应,这种矛盾可能加剧了人们的不安和愤怒。


情感孤立  “玩笑都开不起”是“阴阳怪气”者最常见的回应。研究表明,相较于直接批评引起旁观者对被批评者的同情,“阴阳怪气”的幽默外衣却可能让旁观者以为这只是无害的玩笑。这种误解会导致“受害者”在表达不满时被人忽视,甚至被指责为过于敏感。情感上的孤立,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感到更加沮丧。


不确定性和延迟反应  “阴阳怪气”者通过语言的模糊性来传达挖苦之意。这种策略使得人们难以分辨对方的真实意图,当他们最终意识到自己受到讽刺后,往往已经错过了回应的最佳时机,从而感到更加愤怒。


“阴阳怪气”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阴阳怪气”让人不适,但为什么有人偏好这种表达方式,背后是什么原因在作祟呢?


攻击性释放  “阴阳怪气”的背后是说话者故意否定、贬损和讥讽他人,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个体攻击性情绪的一种隐蔽的释放方式。


自我防御机制  “阴阳怪气”保持了表面的礼貌,表明说话者可能害怕直接对抗及其带来的后果。作为一种社会适应行为,“阴阳怪气”使得个体能够在不触犯社会规范的边界内表达不满。


人格因素  相关研究发现,低自尊、焦虑、易愤怒的个体,自我报告的讽刺使用次数更多,且更多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低自尊的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持有负面评价,这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感到不安全和不自信,因此更可能“阴阳怪气”地讲话。


如何识别“阴阳怪气”


想象以下场景:你因为准备PPT匆忙赶到会议室,但在汇报时出现了一些差错,最终项目方案未被采纳。这时,某同事说:“开始我还以为您得明年才能到呢!您做的项目方案真独特,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太感谢您了呀,不然我们怎么能学到这么多!大家说是不是?”


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明显的语言线索:


◆夸张:“明年才能到呢”这一夸张的说法表面看是突出迟到,实际上暗指时间管理不力。


◆褒贬反说:“真独特”“带来了惊喜”“太感谢您了”等表达,表面上看是称赞创意和努力,实则暗示方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感谢与致歉:“太感谢您了”这句话表面上是表达感激之情,实际上却在讽刺出现的失误。


◆过度礼貌和敬意:频繁使用“您”,这种超出关系的过度礼貌,实则是讽刺的表现。


◆语气词:“呢”“呀”等语气词的使用,增强了讽刺意味,使本就“阴阳怪气”的言辞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在社交场合中,语气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也是识别“阴阳怪气”的重要线索。如果对方的言辞让你感到不舒服,即使表面上听起来是好话,你也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


怎样体面回应


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你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可能的回应:


A:“你在‘阴阳’我吗,还是开玩笑而已?我确实做得不好。”


B:“你这是什么意思?想说我做得不好就直接说!”


C:“还是你厉害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D:“算了,保持沉默,不理这个神经病。”


E:“还真是,我这错误犯得太低级了,你们可千万别学我。”


哪种回应更好呢?首先来看A和B。A没有接纳自己的感受,把问题归结于自己,只会加重内心的自责和不安。B则情绪激动,直接表达不满,但对方的话本身带有模糊性,如此反击不仅无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还可能让局面更加尴尬。


相比之下,后三种方式相对较好。C霸气回怼,D直接忽视,E只回应表面意思。


总结起来,在面对别人的“阴阳怪气”时,可以试试下面这几种做法:


1.接纳自己的感受。当他人的言辞让你感到不适时,哪怕无法精确指出问题所在,也要接纳自己的直觉。这种不适感是直觉在提醒你,对方的言辞背后隐藏着另外的意图。


2.沟通和确认。如果你怀疑对方在“阴阳”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对方进行坦诚的询问和确认,这样你可以表达自己的理解,也给对方解释的机会,有助于避免误解。


3.直接回怼。如果对方持续“阴阳”你,你也可以选择直接回怼,表达自己的不满。


4.忽视。有时对“阴阳怪气”的人,最好的回应就是不理会,避免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样也可以避免给了对方他想要的反应,让对方的恶意不能得逞。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雯
策划:余运西
编辑:李君 秦明睿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9OV8ZLS】获取授权

健康报
《健康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国性卫生行业报,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红色根据地的第一份卫生专业报。专注于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人民大众提供专业、权威、科学的卫生、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