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开始,湄洲日报社、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举办“天下看妈祖”全国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组历时112天,涉足10个省(直辖市),辗转2.84万公里,首次全景聚焦1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宫庙,解码文物背后的故事,探寻文化传播的活性叙事,讲述文明互鉴下的中国故事。上一期,是山东烟台天后行宫。这一期,带大家来了解下山东蓬莱阁天后宫。
蓬莱阁天后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现存建筑有显灵门、钟楼、鼓楼、戏楼、前殿、垂花门、正殿、东西两庑、寝殿、东西耳房等。1982年,包括天后宫在内的“蓬莱水城及蓬莱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在中国人的意象中代表着“仙境”。妈祖祖庙所在的湄洲岛,常被誉为“南国蓬莱”。
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一方神奇的土地,秦始皇、汉武帝曾到此寻仙访药。在妈祖诞辰100周年,这里就传出妈祖赐灯引航的故事。北宋时期,当地建起妈祖宫庙,为我国北方最早的妈祖宫庙之一。在闻名遐迩的蓬莱阁景区,也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且在蓬莱阁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
蓬莱阁天后宫坐落在黄渤海交界处的丹崖山上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蓬莱阁考察时指出,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
妈祖文化早期传播地和中转地
记者来到蓬莱北部的海边,只见蓬莱阁古建筑群依山就势,建在海拔50多米的丹崖山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天后宫坐落其中,增添神奇色彩。
蓬莱阁自古就是人们望海祈仙之处、名人学士雅集之地。第一道牌坊的坊额为“人间仙境”,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手迹。1085年,苏轼任登州知州(蓬莱古称“登州”),到任仅5日便接到调令。离开前,他在蓬莱阁看到“海市蜃楼”奇观,写下七言诗《登州海市》:“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约20年后,一座妈祖宫庙在此建起。
从丹崖山拾级而上,第二道牌坊“丹崖仙境”映入眼帘,坊额为董必武题写,牌坊后就是天后宫。“天后宫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在蓬莱阁古建筑群中占地面积最大,且是唯一的四进式院落。”蓬莱阁景区宣传科副科长张博昕说。
记者看到,天后宫留存6块明清时期的碑记,讲述其沧桑历史: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失火;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建;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这一年所立的《重修天后宫碑记》提到“宋崇宁间,于蓬莱阁西偏敕建灵祥宫祀海神”,崇宁是宋徽宗第二年号,由此可见该宫庙历史之悠久。
为何妈祖文化那么早传到这里?天后宫后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中的蓬莱阁主阁,临海远眺,黄海与渤海的分界线清晰可见,船来船往,答案不言而喻。
蓬莱位于黄渤海交界处,是进出渤海湾的必经之地,相望朝鲜,邻近日本。唐代在蓬莱设立登州,登州港发展为中国四大古港之一,也是朝鲜、日本遣唐使频至的登陆地。宋代以来,这里成了妈祖文化早期传播地和中转地。烟台科技学院教授袁晓春说,海上贸易频繁,妈祖文化早早从福建莆田传到这里,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及环渤海进行传播。同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登州水道,商人、使节等也将妈祖文化传到朝鲜半岛、日本。
蓬莱阁天后宫垂花门
文气氤氲人气旺盛
蓬莱阁天后宫正殿,游人众多
“各位游客,这里是天后宫。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来自福建莆田……”在蓬莱阁天后宫采访时,一遍遍讲解声在耳边响起,一拨拨游客进殿游览。
地处蓬莱阁,天后宫文气氤氲,有不少名人所题的字、诗、联、额。游人们纷纷驻足品味。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指出,“妈祖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文化品质,很好地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通过世界的交流和传播能树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对此,蓬莱阁景区工作人员深有体会:“蓬莱阁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后宫人气旺盛,每年到此的海内外游客数百万人次。”
“我们本地人也称妈祖为‘海神娘娘’,并且有专门的节日来拜妈祖。”蓬莱阁景区金牌讲解员孙玉晓介绍,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天后宫举办庙会,有吕剧、大秧歌、舞龙等表演,来此拜妈祖、逛庙会已成为当地习俗。庙会被列为山东省非遗。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戏楼上有祈福仪式。可见,蓬莱百姓对妈祖是非常敬仰的。
964年前莆田船民
在庙岛供奉妈祖
长岛显应宫
宋代以来,妈祖文化在蓬莱地区广为传播。记者乘船近1小时到蓬莱北部的庙岛群岛(长岛)。这里古时有个沙门岛,后因庙宇众多,且多为妈祖庙,被称为庙岛。显应宫是庙岛最早的妈祖庙。记者发现,妈祖文化传播至此,与莆田船民有渊源关系。
山东省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冷宁说,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莆田南日船民在渤海迷航,获妈祖赐灯后进入沙门岛安全海域,感恩的船民将妈祖的灵牌供奉于沙门岛古庙,此为当地妈祖香缘之始。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福建船民集资在此建妈祖庙。显应宫有尊铜身妈祖像,为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福建船民从莆田护送来的。
“庙岛群岛在黄渤海交界处,是我国古代南北海运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朝、日等国的要道。妈祖文化随着包括莆田船民在内的福建船民的脚步,传播到这里,并向外辐射。”山东省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长岛显应宫管委会主任赵乐通说。明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皇帝御赐庙额“显应宫”,“显应宫”自此沿用至今;清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皇帝为显应宫题写“神功济运”匾额。2003年,显应宫还从湄洲妈祖祖庙分灵一尊妈祖,并将供奉这尊妈祖的殿命名为“莆阳殿”。
妈祖文化深度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此行采访结束时,正巧2024山东·长岛妈祖秋尝祈福大典暨海峡两岸渔民“开海节”活动热闹开启。出海前拜妈祖,是当地世代延续的习俗。带上祝福,一艘艘渔船在轰鸣马达声中驶向大海,开启了丰收旅程。
延伸阅读
渤海深处新发现天后宫遗址化
渤海深处“猴矶岛”新发现一天后宫遗址
石条上有“天后宫”字样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渤海深处的“猴矶岛”新发现一天后宫遗址。山东省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潘立超说,他看到《中国沿海灯塔志》记载“有小庙一座,旗帜飘扬,风景如画,常有渔人莅临膜拜”,判断该庙或与妈祖相关。7月份,他们乘船到猴矶岛寻找,在一处山崖下见到一洞口,在一块被卵石覆盖的石条上发现“天后宫”字样。
记者看到,石条上有清晰的“天后宫”字样。赵乐通表示,在庙岛群岛,以前未发现无居民岛上建有庙宇。此次发现猴矶岛天后宫遗址,非常有意义,有力证明了妈祖文化传播久远、覆盖广大。
文章来源:湄洲日报
投稿邮箱 | Mazu96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