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看妈祖 | 一座北方大港的文脉春秋——聚焦天津天后宫

文摘   2024-11-23 17:22   福建  

自今年7月开始,湄洲日报社、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举办“天下看妈祖”全国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组历时112天,涉足10个省(直辖市),辗转2.84万公里,首次全景聚焦1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宫庙,解码文物背后的故事,探寻文化传播的活性叙事,讲述文明互鉴下的中国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天津天后宫。


天津天后宫




“国保”档案


天津天后宫,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由元代皇帝颁旨建造,藏有一枚由清代嘉庆皇帝御赐的妈祖宝印。天后宫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等建筑。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籍红学大家周汝昌曾说:“你是天津人吗?你要是天津人就应该知道,这个城市有两位母亲:一个是母亲河海河,一个就是老娘娘。”“老娘娘”说的就是妈祖。

地处海河西岸的天津天后宫。

源自福建莆田的妈祖文化,跨越千山万水成为天津最具浓郁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符号。

“妈祖文化随海上漕运来到天津,绵延至今,贯穿整个天津城市历史,渗透到天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天津民间信俗文化的支柱之一。”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陈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后,需要从南方调运粮食。无论是通过运河还是海上,都要在直沽(天津旧称)把大船换小船后,才能运到元大都。其间,南方渔民把妈祖信俗带到了天津,并得到了元朝廷的支持。天津的东庙(天妃宫)和西庙(天后宫)便是由元朝廷主持修建的。


  由元代皇帝颁旨建造,

比天津卫筑城早78年

天津天后宫供奉的妈祖像。


在天津,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海河穿城而过。海河西岸,有热闹的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天后宫就坐落其中,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记者来到天津天后宫,只见山门门额上写着“勅建天后宫”五个大字。“这寓意天津天后宫是受皇封的皇家庙宇。”天津天后宫负责人、天津民俗博物馆馆长刘静介绍,天津天后宫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由元代皇帝颁旨建造,天津卫于1404年正式筑城。因此,有“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的说法。

  与传统建筑“坐北朝南”不同的是,天津天后宫面朝海河,坐西朝东。“天后宫地处三岔河口,是漕运的必经之地、‌河海联运的中转站。‘面朝海河’,便于南来北往的船只停泊后进庙祭拜,而无法靠岸的船民、‌商贾,则可以直接在船上面向天后宫拜妈祖。”天津天后宫文化交流活动策划负责人张妮说。

  天后宫正殿历经10次重修、重建,保留单檐庑殿顶等元代建筑特征,形成“前接抱厦,后接凤尾殿”建筑格局。基址台基东南角的石条上保留“道光二十七年五月重建”刻字。正殿内,悬挂清嘉庆皇帝御赐天后宫的“垂佑瀛堧”匾额,以及湄洲妈祖祖庙赠送的“河海尊亲”等匾额。

  天后宫藏经阁内,藏着“镇宫之宝”——一枚由清代嘉庆皇帝御赐的妈祖宝印。该印为8厘米见方的铜鎏金印,龙门纹饰,刻有“天津天后宫天上圣母之宝印”的字样,证实了皇家对妈祖文化传承的认可。


“镇宫之宝”——清代嘉庆皇帝御赐的妈祖宝印。




天津城市的文化符号

天后宫内摆放泥娃娃,

当地有“拴娃娃求子”古老民俗。


岁月流转,妈祖文化深度融入天津城市文化和民众生活。

“这从天津方言、群众生活习惯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卫国说,天津人亲切地称妈祖为“老娘娘”,又以“三津福主”表达对天后娘娘的最高礼遇。民间有到娘娘庙“拴娃娃求子”等古老民俗,有“娘娘搬家——现大眼了”等歇后语。

天津老百姓对于妈祖信俗的敬仰,最显性的表现是皇会。

皇会,是为纪念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原为“娘娘会”,相传因受到清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嘉奖而易名“皇会”。2008年,天津皇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记者在一段拍摄于1936年的皇会影片中看到,四面八方的人汇聚到天津天后宫,表演热闹非凡。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清代《天津天后宫皇会行会图》同样生动描述了当年40余种100多道皇会表演的盛况。

因时局动荡,天津皇会自1936年后停办。时隔半个多世纪,1988年天津举办首届民俗文化博览周活动,在天后宫前文化广场,皇会部分内容再现风姿。2006年,随着天津莆田会馆成立,皇会里中断已久的“老娘娘回娘家”习俗重新恢复,4万多人参与其中。

天津著名的泥人张世家与天后宫有着较深的情缘。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说,清末,天津漕运和海运发达,有浓厚的妈祖文化基础,很多人供奉妈祖像。为此,妈祖像是泥人张作品的重要题材。

天津民俗博物馆原馆长蔡长奎说,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曾在天津天后宫正殿为天后圣母精心修复、敷色,分文未取,一时成为佳话。在天津天后宫的一次大修中,泥人张的传人再次走进天后宫,用他们的传统技艺参与。




以庙聚人,以庙兴城

夜灯下,天后宫建筑愈显得古色古香。


天后宫香火日盛,在天津卫筑城前就吸引了各类店铺聚集于此,周边逐渐发展成集文化、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宫南、宫北大街。天津最早的集市、最早的年货市场、最早的金融街也因天后宫而形成。

  以庙聚人,以庙兴城,以庙兴市。如今,天后宫及所在的古文化街仍然是春节期间天津最大的年货市场。“逢年过节都会来天后宫逛庙会、赶集市,年味十足。”天津市市民王识说道。

  “妈祖文化在天津既有民间基础,又有官方认可,在天津民间文化和城市文化里地位独特。”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杰说,特别是近年来,天津举办多届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海内外众多嘉宾参与,既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让天津城市形象通过妈祖文化活动得到进一步展示。

  此行采访中,记者偶遇韩国顺天乡大学教授朴现圭。“400年前,我们的使者来中国时经过天津天后宫。此次特地带学生参观。”他说,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妈祖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希望通过妈祖文化更好了解中国文化、世界海洋文化。


天津天后宫举行“福缘夜”游园活动。



延伸阅读


在津莆商的骄傲

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具有莆田特色的“十音八乐”演奏声在天津潘庄名贵木材市场内的莆田会馆响起,在天津的莆仙乡亲从各地赶来参加活动。

在潘庄名贵木材市场的一家莆仙小饭店里,墙壁一侧悬挂莆仙美食图片,另一侧整墙图文介绍妈祖文化。在天津莆田商会妈祖董事会董事长戴美术旗下的闽津酒店内,一楼大堂就是一幅长近10米的妈祖主题铜制壁画。

“妈祖文化是在外莆田人的骄傲和精神支柱。”戴美术表示,天津与妈祖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天津莆商将矢志不渝传承妈祖文化,把天津莆田会馆打造成为传播妈祖文化的平台载体、凝聚乡情乡谊的心灵港湾,让妈祖文化与莆商精神在天津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湄洲日报







 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传媒处宣传媒体科  出品

投稿邮箱 | Mazu960@163.com


湄洲妈祖祖庙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因为信仰,所以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