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看妈祖 | 一处考古遗址的历史标注

文摘   2024-11-24 18:18   福建  

自今年7月开始,湄洲日报社、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举办“天下看妈祖”全国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组历时112天,涉足10个省(直辖市),辗转2.84万公里,首次全景聚焦1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宫庙,解码文物背后的故事,探寻文化传播的活性叙事,讲述文明互鉴下的中国故事。上一期,是我们的天津天后宫。这一期,就带大家来了解下天津天妃宫遗址。


天津天妃宫




“国保”档案


天津天妃宫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沧桑,成为一处遗址。2006年,天妃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政府在原址建立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妈祖文化遗址博物馆。



天津生成发展的源头在哪里?


  上世纪90年代,在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一处施工现场,一块古老的碑座被发现。后经鉴定,此处是天妃宫遗址。


天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宛若一艘行驶中的大船

2000年,经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论证认定,大直沽为天津市城市的原生点,天妃宫则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此后,天津市政府在原址建立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天妃宫遗址,

天津城市起源

在天津市河东区,穿过高楼林立的居民小区,记者来到海河东岸的大直沽中路51号,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映入眼帘。


  在博物馆前广场正中,矗立一尊柱式雕像。少女形象的金色妈祖像面朝海河,双手捧在胸前,双目远望,在期盼远航的人们平安归来。


  通过无人机的视角俯瞰,该博物馆宛若一艘行驶中的大船,“桅杆”正是这尊妈祖像,“船舱”则是博物馆展馆。


  展馆中,摆放着一块石制赑屃碑座。天妃宫遗址的重现,便是从这块碑座的发现开始的。


  1997年,河东区政府在大直沽地区进行平房改造。当年9月,施工现场发现一块赑屃碑座;10月又发现一块残碑额,碑额上残存有“重修敕建”四个字。据考证,这是明代《重修敕建天妃灵慈宫碑记》碑额。其碑文记录了天妃宫重修z经过:“弘治时,每每显化,又敕命重修而更新之。”石制赑屃和碑额残块的出土,让天津地方志中关于天妃宫的记载成为信史。


  1998年冬,考古队进场。经发掘,一座完整的大殿基址展现在世人面前,还出土了200多件元明清时期的器物,包括碗、盘、盏等生活用品,棋子、砚台等文化用品,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钱币。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明、元三个朝代依次叠压的文化堆积层。


  “天妃宫遗址触及天津城市的起源,对研究中国海上漕运、天津港口文化和天津城市胚胎的早期聚落,丰富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具有重要价值。”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陈克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快速更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市政府下大力,决定在遗址上建设博物馆。


  2001年,天津市政府将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建设列为改善人民生活的20件实事之一。2002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博物馆完成提升改造。



博物馆前的金色妈祖像




国内唯一一座

妈祖文化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内展示的大殿基址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是天津市第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妈祖文化遗址博物馆。


  占地5800平方米的博物馆,以遗址为中心,设两层展示空间,陈列着元明清三代的石柱础和明清两代的脊兽等大量出土文物,配以多媒体形式,还原了遗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成果。


  “大殿基址平面呈长方形,面向海河。”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马楠带着记者参观时说,从遗存的墙基与柱础可以判断,大殿面阔三间,明代的大殿基址被叠压在清代的大殿基址之下,平面和清代大殿基本吻合。根据大殿平面布局和出土构件推测,明清时期的大殿为高等级的九脊歇山、绿琉璃剪边青瓦顶建筑。


  “天妃宫遗址是天津文化根脉和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使天津人能找到自己城市的根。”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杰说,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立体式、多层次再现妈祖文化、漕运文化、港口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天津发展历程,对天津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天妃宫的兴建与元代漕运密切相关,天津是“南粮北运”船只的终点。随着漕运发展,海难事故时常发生。为此,元朝廷在大直沽码头的最高点建妈祖庙,庙名为“敕建天妃灵慈宫”。清代康熙《天津卫志》记载,该宫庙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原占地4000平方米,有大殿、东西配殿、二门、山门、戏楼、后殿等。


  历史上,天妃宫经历数次重建、重修,在八国联军洗劫大直沽时被战火烧毁,后逐渐成为遗址。


天妃宫遗址发掘的文物




科技赋能遗址保护与活化

博物馆内摆放的石制赑屃碑座

遗址的重现,是从这块碑座的发现开始的


如何让沉睡的遗址既“护得住”又“活起来”?


  天妃宫遗址展示期间,由于受保存环境的影响,大殿墙基砖和夯土出现酥碱、粉化、霉变等病害。为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博物馆定期“体检”。2016年,文保人员对天妃宫遗址本体进行加固工程。同时,在博物馆内的不同位置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加强遗址环境监测和日常维护;室外楼顶设置一台自动气象站,对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收集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数据。


  博物馆还探索科技赋能,通过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技术,增强互动性。


  采访期间,许多青少年在考古展区游览。“我们积极探索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吸引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该博物馆工作人员齐静表示,他们推出“文遗工坊”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考古、制作拓片、制作瓦当模型等活动中触摸城市文脉,传承传统文化。


  如今,元明清天妃遗址博物馆和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三位一体”,主要承担天津考古、出土文物保护展示等工作。对后来者而言,博物馆就像一本可触的“大书”,让人们在沉浸式“翻阅”中更好读懂天津这座城市的“来时路”,走好“未来路”。




延伸阅读


42.3米!全球最高妈祖像

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内

矗立着全球最高妈祖像

在天津滨海新区,一尊整体高42.3米的妈祖像静静注视渤海湾。这是目前全球最高的妈祖像。


妈祖像所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是津台经贸洽谈会招商合作项目,由中轴区的天后宫建筑群及两侧商业配套用地组成,建设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园内挂着全国台联“台胞之家联谊站”的牌匾,以开展两岸交流活动为重点。今年,在此举办了“两岸妈祖缘”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等,发挥妈祖文化在两岸交流交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文章来源:湄洲日报







 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传媒处宣传媒体科  出品

投稿邮箱 | Mazu960@163.com






湄洲妈祖祖庙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因为信仰,所以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