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这个人镇压太平天国,抗击法军,修凌云塔,你知道是谁吗?

民生   2024-10-18 16:19   湖南  

江华”王八大人“:王德榜





· 1 ·
“王八大人”王德榜

王德榜,字朗青,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湖南江华码市黄竹寨(即现在的竹市)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他与哥哥王吉昌变卖家产办团练。不久吉昌战死,德榜却屡立战功,后归左宗棠辖制,因战绩突出,成为楚军之冠。王德榜在家中排行第八,人称“王八大人”。

咸丰十一年(1861),王德榜率队解玉山之围,获赐号“达冲巴鲁图”,即“锐勇巴鲁图”;
同治四年(1865),领军击毙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官至福建按察使、赏黄马褂;
光绪十一年(1885),参与中法之战,获得谅山大捷、镇南关大捷,被朝廷授封一品“诰授光禄大夫”,擢升贵州布政使,寓居永州城。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 )病故,葬于永州城外嵛峰岭下,被追授“太子少保”。


· 2 ·

修凌云塔镇文运

举文武生员四名


据江华县志记载:明天顺六年(1462),江华县治从老县搬迁至黄头岗(今沱江镇),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间,江华没出过一个进士。有民间里巷传说:豸山下面有东河、西河在这里交汇,江华的文运在这里汇合后随水流去。而此前县城在老县时,江华从唐朝到明朝的八百多年间,学子赴京赶考,中进士者达五十六人。


为镇住江华的一方文运不随水流去,必须在两河交汇处的豸山上修一宝塔,即“文塔”镇住才行。清同治八年(1869),江华邑绅学子唐为煌、游道南等人出面倡建宝塔于豸山之巅,以镇文运,乡贤仁人志士纷纷响应,捐资修塔,筑石为基,建好塔底后,请风水先生察看,他说塔再往上修,只有牵头人威望高、煞气重的人才能受得住,否则谁牵头就有亏于谁。听这么一说,此后修塔之事便停顿了下来,成了一个烂尾工程,一晃九年过去了。


光绪四年(1878),江华籍行伍出身、任福建按察使、人称“王八大人”的王德榜荣归故里,邑人纷纷提议由县里出面请“王八大人”牵头将停建九年的宝塔修上去。王德榜惜功之未竞,决定独自捐建。当年“中秋月动工,嘉平月(12月)合尖”,修造告竣。他把大家呼吁多年在麻拐岩建宝塔的心愿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变成了现实。文塔取名“凌云塔”,有祈愿江华考生壮志凌云、金榜题名之意。


此外,为鼓励江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王德榜向清政府奏请每年保举江华县学文武生员学额四名,得到批准。凌云塔因其特殊的建筑工艺和王德榜的声名,成了江华人杰地灵的象征,同时也是江华游子归去来兮的乡愁标志。



· 3 ·


率定边军对法作战

打出国威声名显



王德榜先后两次随左宗棠赴新疆,把俄国人从伊犁赶走,维护了祖国统一,被左宗棠称之为“楚军之冠”。


1883年,法国悍然入侵越南,中国南疆岌岌可危。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以“王德榜随征二十余年,任事勇往,夸为楚军之冠”而向朝廷保举他领兵抗法。


王德榜是从江华码市大瑶山出来的,深知在南疆作战,战场主要是在山地和丛林,他受命后立即赶回家乡江华招兵买马。


“王八大人回来招兵了,走,当兵吃皇粮去。”瑶乡子弟热血涌动,纷纷报名参军,一时招募了八营瑶家子弟作为新兵,加以训练,称之为“恪靖定边军”或“楚军”。


光绪十年(1884)三月,王德榜将人马开赴广西龙阳镇后,以4个营兵力固守谅山,4个营兵力屯于镇南关附近,守前防后,并下令:“抢劫民财者斩,奸淫民女者斩,动摇军心者斩……”他并急奏朝廷严惩弃城而逃,造成北宁失守、“贻误大局,有损国威”的将领黄桂兰、赵沃。又上书广西巡抚徐廷旭,严饬军纪,重振军威。



1885年,由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王德榜就任前敌统帅,面对一万余名来势汹汹的法国侵略军,王德榜率兵由油隘插到法军后方的据点文渊(今越南同登)附近,与法军隔河对垒射击,截击法军的粮、械运输线。


初八日,王德榜兵分四路:第一路攻击敌据点文渊,以牵制敌军;第二路阻截敌军退路,并挑选瑶家子弟中的精锐将士,利用善于山地攀爬、身手敏捷骁勇、敢于贴身肉搏的本领,穿插到敌后方,从甫谷绝壁凌空而出,抢在敌军援兵、运输兵前面,攻其不备,缴获军需粮、辎重无数,给冯子材、王孝棋部有力支援;第三路攻打镇南关东面,威胁敌军退却;第四路军由王德榜亲自率领,回师关前隘,与苏元春、冯子材部汇合,夹击敌军,从而取得了历史有名的谅山大捷和镇南关大捷,击毙法军统帅尼格里,御敌于国门之外,稳定了南疆边防,实现了他“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门户”的铮铮誓言。


王德榜因其战功显赫而跻身大清“中兴将帅”行列




· 4 ·


生未封侯留憾事

光耀千秋美名扬


王德榜系左宗棠旗下的一员大将,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立下累累战功,被任命为福建按察使。中法战争爆发后,王德榜表现极佳。战后,王德榜被招进京城,叙议升迁。他去拜见军机大臣孙毓汶时,被索要一千两银子。

王德榜是武官出身,性格耿介,不肯给钱,在背后大骂孙毓汶:“吾为国家官,非为孙家官。不见何妨,缘何要贿赂?”

孙毓汶听说后,便怀恨在心。孙毓汶是榜眼出身,文笔很好,与醇亲王奕譞关系极好,又是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不仅如此,孙毓汶还主动巴结了大太监李莲英,与他结为兄弟。在慈禧太后、醇亲王奕譞、李莲英等人的庇护下,孙毓汶权倾朝野,连光绪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视皇上如虚器焉”。

慈禧太后打算将王德榜提拔为云南巡抚,孙毓汶装作不经意地说:“王德榜文理不通,不合做封疆大吏。”于是,王德榜不仅没有当成云南巡抚,还被调任贵州布政使。王德榜心存忧愤,于永州城抑郁而终。

光绪帝老师翁同龢闻讯,作挽联一副:“伟绩媲湘阴,葛相祠堂宜配食;清名闻日下,竹王乡里有公言。”

湖广总督张之洞题写挽联,对王德榜传奇人生进行了高度概括:“功伟数终奇,生未封侯,胜有威名传绝域;史存人不朽,死无余憾,况留遗爱在黔疆。”

两广总督刘坤一为王德榜撰写的挽联:“以书生历战阵,垂五十年,论中兴摧陷廓清之功,近媲彭杨,远符卫霍;在鄂渚接光仪,曾三四日,似我公聪明正直而壹,生宜将相,殁亦神灵。”

生未封侯,也许是王德榜一生永远的遗憾,但他留下的历史功绩,却光耀千秋。


江华”王八大人“:王德榜



江华微时光
江华资讯、吃喝玩乐、杂谈趣闻、关注民生,温暖江华人的春夏秋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