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我愿称之为最温情的战争片

体娱   2024-11-08 18:20   北京  

《圣诞快乐》便是在战场上的一段传奇,也是通过历史真实事件,抛给观众的沉思与悲叹:

都是大好青年,没有战争,他们的人生无论如何都不至于埋骨他乡。

所以我更喜欢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发自内心地把一种思想解读出来,毕竟这个世界也许如马尔萨斯所言,瘟疫和战争才是人口解决之道。真相也许很残酷,但我更希望如有可能,大家大可以在观影时热血高歌,而不是真的兵戎相见。

须知,当一个人倒下时,一个家庭也会就此崩溃。

无论谁在不应该逝去的年华中离开,都是人类的遗憾。

一人,即全世界

作者 | 王重阳LP

编辑 | 小白

排版 | 板牙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人,无论是什么人,都是皮毛骨肉血。

所以今天很多人颂赞的人类历史,其辉煌的另一面就是一部人类的战争史。

全世界人类真正和平发展的时期只占整个人类历史的极小部分。

大多数时间,大家还是在你打我,我打你。

用各种理由。

同样,国际上公认的极好的战争片,都不是在颂赞战争及战胜者,而是通过战争的残酷告诉人们一个事实:

战争,一点都不好玩。

无论是此前讲过的《辛德勒的名单》《太极旗飘扬》《波斯语课》《战马》《美国内战》还是《共同警备区》等,主创人员都竭力塑造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类的伤害。

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受过文明教育的人,压根不会鼓吹战争的伟大,置于任何历史发展阶段,战争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摆到台面上的无奈。

而最倒霉的,就是生前作为“士兵”,死后作为“英雄”被高高挂起的一个个普通人。

初看《圣诞快乐》时,我便被这种强烈的思绪感染。

更令人悲伤的是,它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首次热兵器全面PK的重大战事。

这场战争波及全世界,一战之后,一些国家消失了,还有一些国家出现了。

东西方历史都因一战而改写。

具体到一个个战役,如大名鼎鼎的“凡尔登绞肉机”,每天在前线阵亡的士兵以“万”为单位。他们如今也都只是存于史书中的冰冷数字。

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这更折辱的了。

战争“赐予”大多数普通人的道理,大概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而你,就是这个代价”的深刻教训。

作为最底层的“填线宝宝”们,我们目前(最好永远)无法得知亲赴战场上的士兵们的所思所感,只知道在一战的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一次今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奇迹——

1914年冬天,在西线战场上,英、法、德三军将士围绕着一块三角形的阵地犯了愁。英法联军联合抵抗德军的进攻,双方都想在战场上建立奇功,因此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此处的兄弟刚发完牢骚,眼前人就看见他随即一动不动,那是一个生命的消失。彼处的战友刚约定战事结束后一起抽根烟,忽然两个人再见时已是来世。

他们因为战争远离家人,如今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和兄弟倒下,士兵们看似杀红了眼,其实内心充满恐惧。

就这样,三方各自守着阵地,平静而麻木地等待“流程”:

现在我打完了你,等下你那边会有炮弹“清洗”我这里。

接着你打完了我,等下我这边会有炮弹“清洗”你那里。

谁都不知道在一轮轮冲锋和反冲锋、炮轰和反炮轰之间,下一个倒下的是谁。

直到平安夜临近。

敌我双方紧张的,令人窒息的焦躁被一阵歌声抚平。

那是德国战地上一位军官和他的女友,他们离开后方豪华热闹的军官聚会,来到寒冷的战场上为士兵演唱歌曲。

寂静的夜晚,歌声抚慰着己方的士兵,也让对面的敌人沉浸其中。

首次打开僵局的是英国人,一位战地牧师和声,紧接着英军吹响了风笛迎合优美的歌声。

德国人先是一愣,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他手捧烛台走出战壕来到两军阵前,法国人在旁边看傻了:

这是在闹哪样?

军官们无法阻止这种很荒唐的交流,因为歌声过后,是彼此不自觉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边德军问“你们是英国人吗?”

那边人说“我们是苏格兰人!”

德国人哈哈大笑。

于是,英法德三方军官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在战场上碰面,大家小心翼翼地交流意见:

“气氛都到这了,不如……暂时停战,大伙儿歇一天吧!”

这一歇,歇出了一段令人感伤的传奇。

2

我记得三方士兵聚集在一起时热情到丝毫看不出,白天他们还在恨不得把对方亲手宰了。

只见你拿出一瓶酒,我掏出妻子的照片,结果你收了酒,我亲了照片。

大家哈哈大笑,搬出各自的罐头,说着对自己来说很生硬的外语,竭力想要交流。

那个平安夜,德国人继续唱歌,英国人伴奏,法国人负责鼓掌。

人们好似只是穿着统一的服装,在一个寒冷又陌生的地方举办了一场大型歌舞晚会,然后意犹未尽地走回各自的战壕。

也许是氛围太感人,也许是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

平安夜之后,翌日便是圣诞节。

这一天早上,两边不约而同保持着静默,谁都没有主动发起攻击。

反而是三方军官们再次走出阵地聚在一起:

“昨天是平安夜,今天是圣诞节,不如我们再休战一天吧……”

圣诞节这一天大家要忙的事情很多,各自收回各自阵亡士兵的遗骸,把他们埋在一处。英军牧师为现场所有人祈福,希望上帝眷顾他的子民,三军组建足球队开始比赛,无论谁赢了都会迎来欢呼。

接着,依旧是德国人继续唱歌,英国人伴奏,法国人负责鼓掌。

真实历史中,这处三角形战场上持续“狂欢”不止两天,根据记载,三方将士开始各自“通敌”,一个说“掐时间等会儿我们这边要开炮了,你们最好到我们这边躲一躲”,对方一群人浩浩荡荡提着家伙走进对方的战壕里。

等炮火一过,另一个说“算起来日子,等下该轮到我们轰你们了,你们也到我们这边避一避吧!”然后大家很自然地跑去对方战壕里——

可能谁都想不到,在彼此眼中做梦都想拿下的阵地,竟以这种方式“沦陷”了。

“沦陷”在和平和友爱中。

这种情形持续了很久,以至于惊动了彼此军方高层,因为战地记者和驻防军官都惊了:

开天辟地以来,谁见过这样打仗的?

然后,人类应有的面目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归宿:

双方集体被调回国内接受惩罚,英国牧师看到继任的牧师展开《圣经》告诉即将上战场的士兵们“他们是魔鬼”时,他默默扔掉了十字架。

德国军方索性认定这些可怜人“叛国”,把他们关进车厢送去东线,在那里,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灰色牲口”——俄国人,这些尚未从农奴制中解脱出来的人正在等着他们。

而《圣诞快乐》,也在绵长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后来的历史记载着这群本不该被战争夺去生命的人们的终局。

他们,成了“代价”的一部分。

长眠于异国他乡。

只是这段人类战争史上的传奇,被永久地记录了下来。

因此我记得有人拿出一瓶酒送给“敌人”,对方亲吻了这人照片中美丽的妻子。

牧师的宣讲中,所有人不分国别聚在一起祷告。

上帝说“我原谅你们,因为你们是无辜的。”

3


电影中押解德军的火车缓缓开启去了东方。

几十年后,下一代年轻人又“聚集”在一起,为了某些可说或不可说的目的,用铁血交锋,用生命作歌。

直到今天,人类世界还在发生战争,大家用不同的语言宣泄愤怒,即便这愤怒与正义其实并无关系。

可两军阵前亲昵的一幕,也让我想起《战马》中英德两个普通士兵为了救一匹马聊着天,我甚至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结局。

因为在数百万参战士兵中,他们只是极小的计算单位。

但作为人类,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过往和情感。

于是我在想:

需要用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让一个普通人穿上军装,拿起武器,去打一场跟自己并没有关系的战争,然后把青春和生命丢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

这个问题在此前很多文章中都隐约提过,如《波斯语课》里复杂的德军军官,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恨”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人,如果没有战争,他也许真的会开一家伊朗餐馆,然后热情接待每一位客人,无论对方是什么种族,什么身份。

而战争,总是掺杂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让他终于变成了魔鬼,也让另一个人为了生存,竟记下了几千个人的姓名。

上文提到东西方之于战争题材影视剧的不同,我不否认“可歌可泣”和“勇敢顽强”是人类,尤其是战士的美德,但同样,珍爱和平,守护平安也是难得的情操。

《圣诞快乐》便是在战场上的一段传奇,也是通过历史真实事件,抛给观众的沉思与悲叹:

都是大好青年,没有战争,他们的人生无论如何都不至于埋骨他乡。

所以我更喜欢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发自内心地把一种思想解读出来,毕竟这个世界也许如马尔萨斯所言,瘟疫和战争才是人口解决之道。真相也许很残酷,但我更希望如有可能,大家大可以在观影时热血高歌,而不是真的兵戎相见。

须知,当一个人倒下时,一个家庭也会就此崩溃。

无论谁在不应该逝去的年华中离开,都是人类的遗憾。

一人,即全世界。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商务合作:13671275210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四味毒叔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