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嘉导师介绍——曾妮

学术   2024-10-10 14:37   上海  


导师介绍——曾妮


“闲庭信步”对当下的法律人来说好似一种奢侈——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肩上的责任那么重,然而人只有这一个,能力也只有这么多。尽管很多人已经长成大树,但在时代的风沙下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并不容易。


未来在哪里?我该怎么办?


不知前路何处,仿佛现在只能原地踏步。


如果有能拨开重重迷雾的方法,你愿意继续往下看么?


如果愿意,那就请听我先说说她——曾妮老师的故事。


曾妮

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监

17年法律合规工作经验,先后担任互联网、金融、医疗健康行业多家公司法律合规部负责人。2017年加入中国平安担任某大健康板块专业公司法律合规负责人,涉及大健康、数据科技、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任职期间,多次获得ALB、商法等各类专业奖项。



对曾妮老师的初印象,是一种透亮的感觉


即便在法务这个如此卷的行业已经深耕多年,迎面而来的她,带来的不是法律人的严肃、犀利,而是好似微风般的亲和,那种笑意也沁到了眼睛里。再迎上一缕从窗间偷跑出来的阳光,她整个人有种透亮的感觉,恰如一颗历经坎坷却未曾蒙尘的明珠。



交流时,我感觉到了曾妮老师身上怡然的自洽与安宁——尽管工作繁忙,但也不会纠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尽管大环境的变化无可避免地也给她带来了影响,但她依旧有他强任他强的笃定。


而在初入职场时,她也是从“小白”成长到“小管理者”的。


“我在职业的起点就做了一名法务。20多岁刚入行时,我就把每一项任务都当成学习的机会,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乐于主动去承担一些苦活累活,绝不撂挑子、使命必达。”她回忆道。凭借着这份踏实、善良与责任心,她迅速从一名职场“小白”成长为团队的 “小管理者”,赢得了领导的认可。


而从管理者成长为领导者,她是如何探索成长之路的?


“我觉得管理者解决的其实不止是事——事是‘果’,而管理者要做的,是找到并解决‘因’,或者是体系化地规避问题的产生;再进一步成为团队的‘引领者’,激发团队每个人的潜力并影响他人不断成长。”所以她笑称“为什么之前自己只能是‘小管理者’,因为那时只做了‘分配工作&double check’的工具人,有管理者之名,却无管理者之实。我想这也是现在很多从职业领航者转型管理者的通病。”


在意识到管理的本质后,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她开始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从 “小管理者”逐步成长为部门的领导者。她不仅需要处理日常的法律合规工作,更要在团队建设和战略规划上发挥关键作用。即使工作繁多且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她总能一一克服,并不断蜕变跃升。究其根本是因为她具备成长型思维,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生活和工作视为一种修行。困难和挑战在她眼里是财富,是帮助她开阔视角、提升能力的台阶。


成长像是一场修行,既在工作中,也在生活里。她说:“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事儿,都是认识、提升自己的契机,甚至景越爆炸,成长的契机越多。工作中的抓狂、委屈,生活中的纠结、琐碎,大环境的风云变幻,都是!因为是‘自己’这个恒定的主体在体验、感受所有的过程。不论外在如何,只要自己的成长一直在发生,那又为什么要纠结是哪个场景呢?”


“如果说自己一直在成长的路上给自己的人生提供了‘动力’,那持续挖掘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就是在稳定方向”。她还说,“探索自己、发现自己、突破自己,其实是我的爱好,我很享受这种向内探索去挖掘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过程。如果你想追求结果外界定义的结果,那不可避免会抱怨外因;如果你注重的是过程的体验,那处处都是收获。


说到这些的时候,曾妮老师眼神变得悠远、也变得更加明亮,好似前路的风景都被纳入了她的双眸之中。这时,我才惊讶的发现,即便那时她也不过30出头,但就是因为在不断成长、不停探索,使她不仅对如何成为领导者有深厚的理解,也对人生思考也有如此通透的见解。这样的她,不禁让人想要依靠,想向她请教,想跟着她找到方向。


法律人如何找方向和不断成长?


我不禁问:“现在很多法务伙伴都会感慨团队不好带、业务支持难做、钱少事多,这又该怎么办呢?” 曾妮老师频频点头:“这肯定是现在普遍的问题”。


“可是曾妮老师你的团队却很稳定、每位小伙伴都成长得飞快,对业务的支持也做得很好呀。” 她笑了笑,“那这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并且还会不断的变化。”



首先要突破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在不断攀登职场天梯的过程中,曾妮老师也会遇到很多自己曾经不擅长的事。


 “我是从金融行业进入互联网行业,又到医疗行业的。”


她在分享不同行业法总经历时,我听得津津有味——在辛勤工作之余,如果我们可以带着善于发现的眼光,就可以看见很多曾经被忽略的美景、收获。


“曾经一个非诉项目合作的律师跟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律师说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虐他千万次’,但发现越过困难、做完项目后,他整个团队却是焕然一新”。说到这里的时候,她很自豪。


在追问下,我了解到她对法律项目的落地实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并且在合作中也会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律师。“那位合作律师反馈说,做那个项目不止是接了一个活,更像是给团队上了一堂课。”



其次要拓宽视角,从专业意见上升到辅助经营决策。她认为,现代企业对法务的需求不仅停留在提供专业意见,更要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发挥作用。她带领团队实现了职能突破,在专业意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向管理层提供决策建议。同时,考虑到目前的法律服务市场的大环境及企业对法律专业服务的诉求,她也建议律师们拓宽职业边界,不仅仅局限于提供法律意见,而是要从项目整体和公司经营的角度出发,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并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和部门流程标准程序。


给律师的建议:

从解决问题到帮助不出现问题


谈到律师,我不禁再次问到:“现在律师伙伴们更是在业务量普遍缩减的情况下压力山大,对此,又有那些破局的办法?” “作为法律生态圈的一份子,我也真心希望律师伙伴们可以换位到客户、也就是可以换位到法务合规部管理者的角度,去做到‘体系化地解决问题’这一点。如项目论证、可行性分析、尽调报告,里面可能都会被律师提示好多法律问题。都是问题,那然后呢?能否克服、能否有不完美的方法、有没有不同的做法、能不能体系化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可以解决、项目能做,那又是要怎么做、怎么确保在各方合作的情况下做到项目落地?这些其实都是企业、法务合规部管理者要的服务、都是可以进一步讨论、探索的,而这些“解决方案”会在项目管理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只可惜,很多律师还只是做‘律师做的事儿’,而不是一个‘外延法务部’



“不过这样做,看起来要比单纯提供法律意见复杂多了、难多了?”我问。


“在当下,这个工作量肯定大、肯定复杂,但就如我之前提到的——所有的过程、经历、成长,都是自己的,要从长远来看。曾经我与一个律师团队合作做了个我牵头的、涉及整个公司的真·大项目,从头到尾,从梳理思路和体系到最后各个部门项目落地,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即便律师费已经相当可观了,但律师团队的伙伴在项目中简直要‘崩溃’了——方方面面的细节考量、错综复杂的体系设计、琐碎日常的多部门沟通,太多不是‘律师的事儿’了。但是项目最终落地后,在项目中的点点滴滴,成就了这个律师团队在类似项目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上医治未病’的意义。“


“Wow,”我不禁感叹。“那这个‘磨刀’功夫还真没误了之后的‘砍柴功’。” 


“但这也是一条成长的路。”曾妮老师微笑着说,“只有不断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己,我们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指导课程


 律师班指导课程  



项目管理思维提升

如何让抽屉里的法律意见书“活起来”

律师:总算把法律意见书交给客户了,怎么甲方大佬没什么感觉?

总法:真以为提交了法律意见书就OK了吗,和公司想要的还有不小的距离啊......

如何用项目制法律服务叩开法总的心?

精英班指导课程  



沟通共赢力 -《沉浸式项目演练及项目管理思维塑造》

  • 亲身感受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 换位思考利益相关者所思所想和行为

  • 有效应对项目在推进中的困难与挑战

  • 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方法重塑法务工作




热门课程


【北京班招生简章】卓越法务与合规精英班·第12期

企业VIP法商内训定制服务

当法律人看不清前路时,我们还可以做的4件事情


热门文章


走进资生堂:大咖赋能,如何破局?

MBTI办公室标签,法律人速来领取!

我们一样,很想阅读



法嘉LAWPLUS
法嘉LAW+,一个用诚意正心打造的跨界实验场。这里荟聚全球卓越的高校、法务、律所和商界精英,通过学术共创、技能培养、人才联结等形式,与法同行,跨界赋能,构建法律、商业、教育结合的共同体。欢迎你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