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非遗青春行
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正值深秋,高一年级的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体会不一样的课程资源,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经历是最好的成长,研学是最美的相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一年级研学活动,使学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我们来看看各班的研学体悟吧!
博学慎思,笃志奋斗的高一1班
走进天津中医药大学,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整座校园建筑的宁静与古朴,参观大学学院楼,我们不仅对中医药的历史、文化以及实际应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体会到了中药研究的不易以及对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赞叹,走过药岭,闻着浓郁的中草药香,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功效与作用,激起了同学们对中药学的兴趣。这次参观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也让同学们对中医的智慧和医者的仁心有了更深的敬意。
进入小站稻的稻田里,我们就闻到水稻香,开始体验割水稻这种劳作的艰辛。尽管劳作时间很短暂,但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以及“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之情。参观小站稻展览馆,同学们对这种珍贵的稻米的历史,复杂的种植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袁隆平院士团队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坎坷历程,懂得了珍惜粮食的意义。
潜心学习,积极劳动的高一2班
上午,我们参观了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的药学院,并通过讲座的形式了解了中药学的相关知识。漫步校园,绿树成荫,植物种类齐全,校园内的建筑设计也极具现代感,充满了学术氛围。药学院的教学楼设施先进,实验室配有许多精密研究仪器,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平台。聆听讲座时,同学们全神贯注,并积极与老师互动,对中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药园环节,我们认真聆听老师对各种植物特性、功效的介绍,很多同学还用摄像机拍照。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校园,一直在赞叹中药学这个非遗学科的博大精深。
下午,全班参观了天津小站稻展览馆。一踏入展览馆,我们看到关于小站稻悠久历史的介绍,了解到这种稻米不仅是天津的重要农产品,更是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地方特色。通过老师的精彩解说,我们对小站稻的种植技术、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刻领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还亲自体验了收割稻子、打稻谷的感觉。同学们干劲满满,效率颇高。这次参观不仅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劳动技能,更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卓而不凡,志存高远的高一3班
走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漫步在古朴的校园中,感受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同学们深受鼓舞。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将以这次研学之旅为契机,更加努力学习,不负韶华,争取考入理想的大学,为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高一3班一行同学前往小站稻作展览馆研学,深入了解了粮食的生长过程与农民的辛勤付出。亲眼见到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感受到每一粒米的来之不易,心中不禁涌起对粮食的敬畏与珍惜。农民的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这种深刻的体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粮食,更加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充满好奇,充满活力的高一4班
此次研学我们走进了天津科技大学。在这里,院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各种专业;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场只有一个人的实验;在这里,我们也亲自动手制作了护手霜……拿起熟知的NaOH,也有从未听闻的矿脂丁二醇,第一次使用了课本中的水浴锅,我沉浸其中。这许是所谓的恰同学少年,我们都应当是风华正茂时,无所畏,且向前,手举薪火,点亮我们自己的未来。
参观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我被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模型深深吸引。展馆内详尽展示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艰苦创业到现代的科技成就,每一步都凝聚着海油人的智慧和汗水。特别是对老一辈石油人的拼搏精神和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同学们感到无比自豪。这次参观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同学们对海洋石油工业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待。
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高一5班
踏入财经大学,仿若置身于知识与梦想的殿堂。校园里,学子们行色匆匆,那股对知识的热忱似能灼人。“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里,知识的弓弩正将学子们的才华之箭射向财经的广阔天地。教学楼散发着理性的光辉,图书馆似知识的浩瀚海洋。离开时,心中满是感慨。财经大学,是梦想的起航点,孕育着未来经济浪潮中的弄潮儿,令人无限神往。
踏入小站稻作展览馆,仿若踏入稻作历史的长河。展柜里古老的农具,诉说着先民的智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画面浮现眼前。馆中呈现的小站稻发展历程,从传统耕种到现代技术改良,令人惊叹。那微缩的稻田景观,尽显劳作的艰辛。参观完毕,同学们深知小站稻不仅是粮食,更承载着文化传承,我们应珍视这大地的馈赠。
勤学好问,善思敏行的高一6班
踏入天津财经大学的校园,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仿佛能感受到每一位学子为梦想拼搏的热情。天津财经大学的学科设置也非常完善,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领域。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这让我明白了,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踏入种植基地,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稻田便映入眼帘。微风拂过,稻穗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丰收的故事。那满眼的绿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小站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品质的农产品,承载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他们对小站稻的热爱和执着,让人敬佩不已。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才让我们能够品尝到如此美味的大米。
稻田
乐学善思,踔厉奋发的高一7班
参观天津科技大学的研学活动,是一次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之旅。天津科技大学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机会。在实验室里我们亲手操作仪器观察酵母菌,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研学活动中我们有幸踏入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的大门,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海洋石油人的艰辛奋斗与卓越成就。从最初的勘探开采,到后来的技术革新、参与升级,每一步都凝聚着海洋石油工人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
熠熠生辉,整齐划一的高一8班
参观天津财经大学,我们被其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校园环境优美,绿树环绕,建筑独具特色。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青春的活力。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梦想的起航地,激励着学子们努力拼搏,为未来书写精彩篇章。
参观小站稻作展览馆,深感震撼。同学们了解了小站稻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从昔日的辉煌到如今的振兴,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努力。精美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让人仿佛置身于稻作的世界。小站稻不仅是一种粮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激励着我们珍惜历史,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以学为乐,不断奋进的高一9班
踏入天津大学的校园,仿佛步入了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殿堂。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与地理专家的座谈交流,无疑是本次游学活动中最宝贵的环节。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学术研究的方法与重要性,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
通过这次稻田间的研学活动,我明白了劳动的价值,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同时,我也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未来,同学们将带着这份体验和感悟,继续探索生活的意义,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参观小站稻作展览馆,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大家对农业和农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尊重。我相信,每一位参观过这里的同学,都会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敬意离开。
履践致远,朝气蓬勃的高一10班
南开大学药学院展开的研学之行,让同学们领略到了“世界何其美丽,静待你的发掘”这句话的真谛。药学院走廊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花木标本与中药草本,仿佛轻声述说着它们对于药学研究所发挥的宝贵价值。药学院数位老师对新冠疫苗的原理,早期牛痘的妙用,金银花如何入药及其药效等贴近日常却又蕴含药学知识的内容进行倾心讲解,令同学们对药学研究产生了至高的崇敬之意与探索欲望。
小站稻之旅,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农耕的艰辛与乐趣。在田间地头,我们亲手插秧、施肥、除草,汗水浸湿了我们的衣脊,却也见证了作物的茁壮成长。这段经历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天津小站稻的发展历程和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加珍惜粮食。同学们学会了团结协作与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克服。这次珍贵的经历将成为同学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风华正茂,求真尚美的高一11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的校训激励着无数的莘莘学子,学无止境,不断创新。通过工作人员的认真讲解,看着先进的科学实验仪器,徜徉在药学院的药园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学习文化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科学务实的学习态度,持续创新的学习习惯,才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而他所关注的“百年津沽小站稻、中国隆平稻花香”,也在我们眼前这样展开,我们有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奇妙体验。原来,只要有过曾经辛勤地付出,那风吹过的麦浪看得见,那沉甸甸的果实看得见。
徜徉青春,畅想未来,务实求真的高一12班
天津大学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原名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1951年定名为天津大学。在此,同学们了解并参观其地理学院,天津大学博大精深的历史、现代化的建筑和美轮美奂的风景,让我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带着激动地心情来到了小站稻的采摘基地及其展览馆,在此,伴随着阵阵稻香,同学们尝试割稻谷,甩谷粒,磨稻米,体验了农民伯伯的艰辛,并对光盘行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展览馆,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解,了解历史,体悟精神。回程我们每人手捧稻穗,心里说不出的甘甜。
在文化寻根·非遗青春行的道路上,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每一次行走的思政课活动都是一次心灵的出动,一次知识的积累,一次成长的跨越。让我们携手共进,继续踏上精彩的研学之旅,去发现更多的美好,创造更多的可能。期待在下次的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中,继续得到成长!
END
监制:张洁 施永梅
编审:周树英
编辑:葛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