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桩、三合桩
双振肩为第一路潭腿势法之一,举左侧为例:可接势法动作单鞭势,,向右略转屈膝蹲身成似马似弓步,即伏虎步,左右两拳同时快速回收,置于左右两肩前,离胸部上两拳半的距离,并瞬间同时紧绷腹,挺颈咬颏,凌空拔顶,两肋外撑塞腰,两肘平撑外绷, 拳心朝下,拳眼朝内,两拳间隔约半尺许,目视右拳背。右侧的练法与左侧方法相同。
特点:“双振肩”属于近体攻击技术。振肩的瞬间紧背绷腹“意”在背、腹力同发,两肋外撑塞腰的目的是为求得肋力催发背击。“塞腰” 求振肩的刹间产生的“腰整”,挺颈咬颏,凌空拔顶是为求得沟通“任”、“督”二脉,使得“百会”与“会阴”穴上下一线,再其重要的是下肢腿、脚下能够达到等出挟剪力。撑肘挫腕才能使周身膨胀内力外发。以上各要点的要求动作只是瞬间一下完成,振肩实用主要攻击部位使用的是背、肩、肘、手和胯。
双振肩的势法以桩功形势演变而称“伏虎桩”,其要领要求如下:
振肩伏虎步相同,落臂按掌前后分。
挺颈咬颏须含胸,乎视前方要塞腰。
两掌似按虎头背,臂撑背紧趾挠地。
守丹舔膛呼吸稳,气随意行灌周身。
其法承“双振肩”势法,下肢的伏虎步不变更,两下臂落,拳变掌左掌放于左膝前内比膝三寸许,右掌放于右膝内侧比膝半尺许,转头目视左前方。其它要求同下。
如果直接按桩功的形势的站法,两脚分为左右,两脚间相距一米左右,其步型如马似弓步势样, 即伏虎步,后脚跟与前脚尖成一条直线,身体要侧向前方,不可整胸朝前,腹脐也同样侧向前方,头部要挺颈咬颏,紧背含胸,合膝裹胯。左掌位于左膝内上侧比膝高三寸许,右掌位于右膝内上侧半尺余,十指同时分劲,掌心朝下十指微伸,左掌意如按虎头,右掌意如按虎背。右侧的站法与左侧相同。
此伏虎桩较为吃力,一般来说要有“单鞭桩”的基础才易久站,否则两腿颤抖而不能持久。此桩站来雄伟有力、精神饱满、气爽神清,呼气时“意”和气出于手足三尺,吸气时“意”和气从三尺外而入。
足踏平川势如山,双手伏虎是意念。
求功催力在里面,形松意紧妙无边。
如若能长久多站伏虎桩功法, 四肢健壮,腰背有力;足下如大树生根,是练腿上功力最佳桩法之一。
撑抹势也称“撑抹拦”、“撑抹掌”,简称“撑抹”。
撑抹势属于临清第四路潭腿其中势法之一。撑抹势法以右侧为例:即左掌从右臂内侧上穿,同时 右腿向后撤一大步成弓步,并同时后跟向下斜蹬,右掌再从左掌腕上向前撑击,垂肩坠肘挫腕,掌尖与胸平,左掌收按于左肋下,撑肘挫腕,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前斜下方,目视右掌尖。左右练法变化在于转体穿掌,其他同右侧。
特点:“撑抹”在潭腿的练法中是顺势而成的,以便于发力。单独练习撑抹则为试力的一方式,即可锻炼左右两掌的力法易发,垂肩塞腰可同时操出背力、腹力的崩撑劲力,蹬跟顶膝可操练出两腿和脚下撑蹬力的沉稳,桩重足下生根之要法。挺颈咬颏含胸是便于背、肋、胸 之力易灌于手臂之法。撑抹属于反进攻性的易用手法,撑抹的实战用法有五种变化。
撑抹掌的势法以桩功的形势演变来称“三合桩”,其要领要求如下:
撑抹活法定势桩,前腿微撤胯略坐。
掌法变化分上下,下阴上踏拧腰胯。
静时用来调气息,气沉丹田在脐下。
动时试力再变化,只静不动难得法。
三合桩又称“三体式”。三合. 即:内三合,外三合,左右三合,右左三合共12合的简称。三体即:龙之爪(手)、蛇之臂、虎之躯。
其法承“撑抹掌”势法。下肢左腿后撤半许,两膝同要略弯曲成挟剪步,上肢右掌不变,左掌于左肋 处前移肚脐前即可。其它要求同 下。
如若直接按桩功的站法,则两脚分为前后(左右),两脚相距约二尺许,合膝裹胯足尖微内扣,站成剪子步型,以站稳当舒适为要(两脚的距离也可按其身高矮而定)。前腿斜直,后腿微弯曲,全身体重分前四后六于两腿。如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即左手臂举起伸出,掌心朝前,掌腕下挫,坠肘垂肩,伸出的左手要与口平,手指微曲坡,食指则稍高于其余四指与鼻尖相齐。右手下垂,肘外微撑,掌心朝下,五指朝前,手离腹脐寸许,手指微弯也微坡。站此三合桩身要正,胸要侧, 腰要直,前膝不可过足尖,胯不可过于后足跟,头顶“百会”穴与裆下“会阴”穴也要成一直线,鼻尖与腹脐也要相对,左脚在前的站法也同样,不可变其桩型。此三合桩也顺步顺势而站,即左脚在前举左手前伸。
要求:挺颈咬颏,二目平视食指指尖。吸气时似如开弓,呼气时似如弦响鸟落。
吸气冲云霄,呼气如入地,气沉于丹田,意灌于周身。
此三合桩也可用于外静内动,调息炼气。内静而外动,为用于试力找劲的最佳综合性的动静桩法。(隋世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