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也是家长最常遇到的情况。如何正确处理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通常采用腋温≥37.5℃定义为发热。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37.5~38.0℃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0~40.9℃为高热,≥41.0℃为超高热,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利弊共存,中等程度的发热可增强机体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但持续高热可引发机体损伤。
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疾病是引起急性发热最常见的原因。
依据感染的病原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软组织及血流感染等,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
对于仅有发热,无流涕、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尤其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需高度警惕泌尿系统感染,建议及时进行尿常规检验。非感染性病因主要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脱水热、药物热、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外胚层发育不良等原因。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但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时,患儿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
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婴幼儿期发热较其他时期容易出现热性惊厥。有些高热患儿也可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等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
此外,如果发热伴颈强直、前囟膨隆、意识水平下降、抽搐,甚至惊厥持续状态,往往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性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害,降温治疗不能改变发热性疾病的病程,使用解热镇痛药的主要益处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从而改善整体临床状况。
部分儿童有热惊史,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发热24h内或出现发热之前短时间内,尤其是体温快速上升期,多数在超过38.0℃时出现。在热性惊厥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发热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而不是发热本身,刺激未成熟脑导致了热性惊厥发生,解热镇痛药不能防止热性惊厥发作,也不能降低热性惊厥再发的风险,因此既往有热性惊厥的患儿,再次出现发热时,其解热镇痛药处理原则同普通发热性疾病,目的是缓解发热的不适而不是预防惊厥发作,一旦出现惊厥,应保持环境安静,禁止喂水或喂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跌落或受伤;勿刺激患儿,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摇晃患儿导致进一步伤害;抽搐期间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避免窒息并及时就医。
有些儿童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发热,多数发生在疫苗接种后5~6h或24h左右,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h出现,6~12h达高峰,一般持续1~2d,很少超过3d。但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物。当接种疫苗后发热时,首先应该尽量判断发热是否由接种疫苗所致。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短暂的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无其他明显异常反应,大多属于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多饮水、多休息,密切观察,体温会慢慢下降。如果持续发热,或出现高热,不能仅考虑是接种疫苗所致,需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根据具体病因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发现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尽快测量体温,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药物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口服,口服解热镇痛药后,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使孩子舒适。如果发现患儿持续嗜睡、精神反应差,或出现热性惊厥,应及时寻求医师的帮助。
审核:王凯
校对:陈利雷、郭强
编辑:刘明笑
来源:儿科二病区
往期回顾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咨 询 电 话 | |
24小时急救电话 | 0371-27980123 |
儿童保健科 | 0371-22710905 |
围产保健科 | 0371-22712169 |
超声中心 | 0371-22710960 |
新生儿疾病筛查 | 0371-22710908 |
儿童康复医学科 | 0371-22710896 |
中医日间病房病区 | 0371-22711298 |
产后康复中心 | 0371-22710963 |
口腔科 | 0371-22711025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院训:厚德至善 博学至精
地址:尉氏县文化路9号(乘坐2路公交车至妇幼保健院站下车即到)
喜欢就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