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波鸿化石馆&动物园

文摘   科学   2024-09-06 20:10   广东  
各位暑假好!这期我们要去看个对我个人来说意义非凡的动物园:它见证了我的设备两次迭代;在这里拍摄的素材也让我第一次超过了20万播放;这里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限制物种饲养空间的是人的条件,而不是动物...

但在我的视频中,只出现过它的片段,却从未讲过他的完整内容。这家动物园就坐落于鼎鼎大名的德国北威州的鲁尔区——波鸿。


波鸿基督教堂

波鸿市政厅


2021年是波鸿建市的700周年,但我当天拍摄完才在市政厅发现周年宣传——没错,这期素材是我在2020-2021年间拍摄的。过去我去遍了知名的园区,但做成视频发出来的却没几个。因为我相信,只有先“行万里路”才有资格做分析,否则现学现卖对自己对观众都不负责。


这家正门一点都不像动物园,却有点像博物馆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波鸿动物园&化石园(Tierpark + Fossilium Bochum)而这里确实更像个博物馆。



因为没养大型兽类,园区维护成本低,门票只需要8欧元。如果你对鱼类两爬感兴趣,这8欧花的绝对超值。因为整个园区的游览体验在德国绝对上乘,但门票这么便宜的馆却不多。



场内的装修风格独树一帜,红砖底,木顶棚,有一种18世纪英国乔治亚时期的复古风格。还别说,真挺适合“博物馆风”的动物园。
入场后是海水水族区,只可惜我当年只想着录视频,没给鱼拍太多照片...大家先看看环境吧。


这个黑色的圆形窗口里面养的是澳洲光颌松球鱼(Cleidopus gloriamaris)。看到它们下颌上橙色的点了吗?它们会在黑暗中发出萤火虫一样的光斑。但受刺激(比如光亮)的时候就不亮了。所以一般为了让游客看到它们发光,水族馆都把它们养在模拟深海的黑暗环境里。
只是这里的环境不够暗,离游客也很近,就不怎么能看到它们发光。


在松球鱼的六棱柱缸体左侧,养的是缅甸蟒。


缅甸蟒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大型蟒了,但并不是每个动物园都会给它们提供合适的环境。这家动物园让我看到了他们对它的尊重:场地宽敞、干净、明亮还有合适的丰容。
背后的小黑板上写了它2021年的体型,是3.92米,21KG。现在它肯定超过4米了。


很多小孩子都很喜欢她

遇到大蛇活动筋骨也是不容易

缅甸蟒对面是猴尾石龙子的展箱,顶天立地能有4米高。2020年的时候还在装修,2021年刚入住,所以还看不到蜥蜴出来活跃。但你可以看到左上角的鸟巢状的巢穴,就是它们的躲藏空间。


来自北非和西亚的肥沙鼠?胖沙鼠?(Psammomys obesus)想见它们一面不太容易。在食物匮乏的原生境,它们不像其他鼠类那样抱团取暖,而是独居的。

它们也不能像正常老鼠那样吃谷物,因为这会让它们快速患上二型糖尿病。所以只能喂它们蔬菜花草。

再继续往前,看似是三个缸体,但其实只有两个。左侧和中间的是相连的一个缸体,只不过分了水陆区。水里养了澳洲北部的鱼类,陆地区则有很高的举架和明亮的光线。那是什么动物需要差别这么大的环境呢?


陆地区的攀爬空间

如果你第一眼没有看到它,可以试着在上面的横梁上找找。因为默滕斯水巨蜥/莫氏水巨蜥(Varanus mertensi)也很喜欢爬树。

蛟龙出浴

其实这个巨蜥本该享有更高的知名度,这跟饲养难度毫无关系,只和它名字有关。它名字里的“默滕斯 Mertens”是为了纪念20世纪德国最知名的两爬学家罗伯特·默滕斯(Robert Friedrich Wilhelm Mertens)而命名的。

而德国20世纪出了一堆两爬巨匠(现在也是),但能被冠以“最知名”的称号的人,得对两爬学研究做了多大贡献?这值得你好好查查。这位神人的故事远比“这个巨蜥怎么养”要精彩。

国内以前将它译作“莫顿水巨蜥”,可能是因为译者不知道“Mertens”这个人以及他名字的惯用译法。Mertens被译作默滕斯、莫腾斯、梅尔腾斯都合理,从来没有过“莫顿”这个译法。而“莫顿”确实是个姓,但拼写是“Merton”。所以用“莫顿”作为这种巨蜥的名字是不妥的,违背了命名者的初衷。

在莫氏水巨的隔壁是个更大的缸体,这是我至今为止见过最震撼的巨蜥饲养环境之一。而这里养的并不是多么稀有的物种,而是在澳洲相对多见的饰纹巨蜥/蕾丝巨蜥/花边巨蜥/雷氏巨蜥(Varanus varius

其实国内惯用的“雷氏”是Lace的音译,这个词本身不指代任何人,就是“蕾丝花边”的意思。回看它的研究史就能看到发现:高产的命名狂人约翰·爱德华·格雷 (John Edward Gray) 将它定为巨蜥属的模式种;杜梅里尔和比布龙根据贝尔手里的奶牛花标本描述了“贝尔巨蜥”;道丹在19世纪早期也描述过它...这一堆名人里没有一个叫“Lace”的。所以“雷氏”只是音译,没有姓雷的人参与它的科学描述。

就是这个对着镜头的一睁眼,给我换来了首个20万+播放量的视频
我前一万个老粉可能多少会有点印象。现在对上号了吧,当年就是在这里拍的


这个图里看起来空间不是很大,对吧?其实后面我没有拍到的区域更大。出镜的面积只占全部环境的20%左右,顶棚有超过4米的高度供其攀爬...对不起,照片当时拍的不够。
但你想,我都能说这是我目前见过最豪华的巨蜥环境之一,那得好成什么样?其实看植物就能知道里面的光热循环做得非常好。留点悬念,我迟早会做这期视频的。


所以说逛动物园不拍环境等于白拍,光看一堆动物特写根本看不出人家好在哪儿。虽然没让各位看到蕾丝巨蜥环境的全貌,但从它对面的环境也能看到类似的房间结构,只不过蕾丝巨蜥的环境要更深。


与蕾丝巨蜥的森林景观相对的是澳洲的荒漠景观。这里养了几种如今非常常见的宠物物种:鬃狮蜥、伞蜥、北部蓝舌和刺尾巨蜥。

眼熟吗?这张在我专栏里当过封面

伞蜥很i,总是自己出现在角落或树上


一起在阳光下午睡的巨蜥和蓝舌 
引入天光是最事半功倍的设计

这个环境说是养鬃狮的也行,说是养刺尾巨蜥的也行,不管是什么,这个环境都证明了一件事:只要环境够大,同域分布的物种还真可以像野外那样同域分布(当然要避免捕食关系的存在)。这也第一次让我知道了:限制动物生活空间的是饲主的条件,从来不是“它们喜欢这么小的地方”。

这里用三四十平米,举架4米高的空间养鬃狮蜥可没养出什么问题,反之你能看到鬃狮更加多样的行为——它们可以爬得比伞蜥高,跑得比巨蜥快,见到饲养员还会飞奔过来...当然跟蓝舌没什么好比的,鬃狮本来就比蓝舌活跃。

虽然它们在80cm的PVC箱子里也能活,也能产卵。但你不能说小标箱是它们的最佳环境,而是它们足够能忍;是鬃狮蜥在适应方面比较牛逼,而不是养殖场发现了真理;是想要降低成本的人在试探它们的生存底线,而不是真的在探索更适合它们的生活条件。

人类也可以在更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繁殖,但谁喜欢那样生活呢

在来德国前我在国内也养了十几年,现在很多人笃信的俚俗饲养论调我早都听过,甚至开始传这话的人我都认识。
但我和信这些说法的人不同,我不是个只认识常见物种的新手。我在很多很多“难养”的物种身上见过了太多不适用这套理论的反例。所以我想了很多年,为什么“暴毙王是暴毙王”;而又为什么德国养的活还繁殖得了“暴毙王“。

我一直认为”暴毙王“上的失败不过是放大了这套”万事从简“饲养理念的缺陷,而这个缺陷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一些动物强壮的体质掩盖了这些缺陷。加上很多新手完全不会识别爬行类不适的行为,以为蛇啊蜥蜴的寿命也就五六年,所以一路将错就错,以讹传讹了下来。

后来我发现,这个过程德国也经历过,只不过是远在中国形成这个行业之前。很多笃信当下流行理论的人都可以在半个世纪前甚至更早的的书里找到”论据“——但如果你还信这些过时的知识,说明你真需要多看看新的研究进展了。


接下来是整个场馆最有特色,也是最难得一见的物种——椰子蟹(Birgus latro)作为最大的陆生甲壳类动物,它们居然是高度树栖的。在探访这里多次后,我终于见到它在出现了一次。

椰子蟹三连

相比于两爬,关于无脊椎动物的行为需求研究就更少了。但没研究≠不需要,对于体型这么大的物种,只给个整理箱怎么想都是不合适的。这里的环境是个三角形,可能有5平米左右。按照一般陆寄的体型和环境比,给椰子蟹这么大的空间并不过分。

椰子蟹往里走有一个鳄鱼展区,先用三类不同的鳄鱼头骨让人了解鳄鱼之间也是有差异的。隔壁的土缸则是模拟了鳄卵的孵化环境。

短吻鳄头骨

马来食鱼鳄头骨

真鳄头骨

头骨旁边当然还有活体展示。作为一家高动物福利要求的动物园,在室内自然养不了太大的鳄鱼。于是这里选择了体型较小的钝吻古鳄(Paleosuchus palpebrosus)还直接养了3条。

三条的体型都非常大 

圈养和野外尺寸差别很大


鳄鱼对面是倭狨(Callithrix pygmaea),也是2021年才装修好开放的。之前我在世界最大宠物店Zoo Zajac系列里讲过。
顺便说一下,该系列停更的原因只是因为后来要出场的动物在动物园里还没带大家看过,我不想用宠物店的标准给大家留下第一印象,所以就暂缓更新了。之后它们在动物园系列出镜后就会恢复更新。

另一个非常精彩的展区就在鳄鱼区的另一侧。是个布局非常豪华的古巴鬣蜥(Cyclura nubila)展区,超大的空间甚至直接养了一对。这可是不寻常的,如果场地设计不合理,这些中美洲的鬣蜥往往是不能同居的。

雄性总是占据高处

“女孩儿不能上桌” 雌性则躲在第二阶梯里

由于顶棚直接引了天光进来,白天非常亮,让这里的蜥蜴非常活跃,为我贡献了不少精美照片。而且这条蜥蜴真的认识饲养员,我亲眼看到它从很远的地方就认出了拿着饭来的饲养员,然后一路跑到了门口等着他进来投喂。而当时我就站在旁边,他能清晰地认出我不是饲养员。


别看雄性对异性很刻薄,但对其他物种却很宽容。这里把绿丛蜥(Ameiva ameiva)和他们养在一起。这些小家伙经常在鬣蜥身边穿梭,而古巴鬣往往不会理会它们。


雄性

雌性


蕾丝巨蜥隔壁的育幼箱里还有它们的后代


这里还养了德国唯一公开展出的中美洲环纹树蚺(Corallus annulatus)但我实在想不起来它是养在哪个位置的了...

展厅的最后一个大区域是南美洲的雨林缸,现场观感非常好。中间是雨林,下面是南美热带鱼。两端是陆地环境,都养了红腿陆龟。墙面的装饰物则是和里面动物相关的化石。

内部景象

两端是红腿陆龟的环境 此处是其中一端

陆龟环境的上层空间

红腿陆龟东部亚种 Chelonoidis carbonaria 
也就是“樱桃红腿”

这个动物园名字里既然有“化石馆”,说明这里的化石收藏才是一大特色。其实每个展位附近都有很多德国本土化石。只不过我对古生物没有那么熟悉,当时只拍摄了铭牌供自己学习,没拍太多照片。实物非常丰富,很震撼,欢迎大家现场来看








这里展示的所有化石都来自赫尔穆特-莱希(Helmut Leich)的收藏。40 多年来,他收集了这些索尔恩霍芬化石,并煞费苦心地将它们从石头中清修出来。


赫尔穆特-莱希 1919 年出生于波鸿
他早在 1968 年就写了一本关于索尔恩霍芬化石的书
名为 "历经数百万年,终于重见天日"(Nach Millionen Jahren ans Licht)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家室内动物园。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的...因为我没拍的水族缸还有很多很多,认真逛的话在室内就能呆半天了。

但其实这里的室外区也有不少动物,有个非常大的穴鸮和黑尾土拨鼠的混合展区、有很漂亮的狐獴展区、有个亚洲夜行动物馆、甚至还有个养了海豹和涉禽的北海动物区...好吧,这些我都只录了视频而没拍照,所以很遗憾,这期是看不到了。

但当时拍摄时用的还是第二代设备,现在器材升级两代了,曾经拍的画面已经看不下去了,也许有机会回去重拍一下再发视频吧...


后记:
自从我在2021年初更新了Terrazoo系列后,国内一堆仿照Terrazoo的制式的室内爬行馆陆续建了起来,甚至连“橱窗式”的缺点都仿了出来,有的“创意”还用错了地方。
我不好说这些是不是从我视频里找到的灵感,不过我知道的是,此前20年国内从无动物园这么设计过。

但有趣的是,这些场馆或设计团队没一家在设计阶段私信、咨询过我。

我有些奇怪,Terrazoo并不是德国最好的,只是我最早发出来的而已。如果真的是从我这里获得的灵感,难道不好奇德国更好的场馆是怎么做的吗?比如波鸿这家就比Terrazoo强了很多。而像这么强的,值得抄作业的还有好几个,而且每个都不一样。

也许翻来复去看好几遍,不如直接问问视频作者呢。


----------往期精彩----------



巨人爬宠Giangarden
介绍陆族学知识,做好陆族宠物用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