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求贤令》原文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求贤令》译文 秦公嬴渠梁告天下之士,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然其后诸君不贤,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 函关易守。秦始由大国而避处一隅,其后献公继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当此之时,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灭秦而后快。国耻族恨,莫大于此!本公继位,尝思国耻,悲痛于心,今嬴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高官领政,裂土分疆! 招聘广告点评:秦公求贤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其一,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其二,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竟能做鲲鹏远望吞吐八荒;其三,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公心可鉴。求贤令一出,秦国成了六国人才的圣地,各国名士纷至沓来,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商鞅。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招聘广告是多么的重要。而要招聘广告吸引人,最重要的是够坦诚、够气度!《汉高祖求贤诏》原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汉高祖求贤诏》译文 古代圣王没有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依靠贤人成就功名。有智有才的贤能,难道只有古代才有吗?可怕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那么贤土又有什么途径晋升呢?现在我上承天佑内得贤良,平定了天下统一了国家。惟愿帝业永昌,宗庙永续。贤人已和我初定天下,如果不和我共治天下,可以吗?当然不行!诸位贤良们有愿意和我共事的,我定使你显贵天下。现在明告天下,就是要天下人都明白我求贤若渴之心。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各相国酂侯,各相国酂侯再下达给各诸侯王,御史要把诏书下达各郡守,让天下知晓。如有贤德之人,一定要亲自求贤,备车备马,礼送相国府,请他写下个人经历、年龄。如果有贤不举,定会免官。至于年老体弱多病的,就不要送来了。 招聘广告点评:刘邦本一亭长,在秦末用三杰,定三秦,消灭项羽,后登帝位,建立汉朝。本文是他在全国征求贤才的一道诏令,他以周文、齐桓自许,表现他求贤若渴的心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对此招聘广告评价道:“高帝平时侮曼学士大夫,至取儒冠溺之;所与成功者,多贩缯屠狗之徒。及天下既平,乃屈意求贤,如恐不及。盖知创业与守成异也。”看来那个往博士帽子里撒尿的刘邦,还是知道马上打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的道理!要招人才,还是得靠有卖点的招聘广告! 《汉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原文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求茂才异等诏》译文 要建立非常的事业,还须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讥讽,却能建立功名。这些不受驾驭的马和放纵不羁的人,只不过在于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我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杰出才能、可以担任将相以及能出使远国的各类人才! 招聘广告点评:本文是刘彻在公元前106年下发的第四道求贤令,此时汉武帝50岁,登基称帝已34年。也就在本年冬,一代名将卫青去世,汉武帝因此而感到“名臣文武欲尽”,所以才下发了这道著名的求贤令。短短数语,将其用人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大胆、张扬的诏书,体现出汉武帝破格用人、驾驭群才的恢弘自信,也只有汉武帝这样不守成规、睥睨八荒的雄主,才能突破儒家忠孝德行的人才评价,走向不拘一格的用人标准。对这则招聘广告,班固有一段极有见地的评价:“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落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功造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举贤勿拘品行令》原文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举贤勿拘品行令》译文 夏朝的伊尹、商朝的傅说都出身卑贱,管仲曾与齐桓公为敌,人君正因为用了他们所以才成就一代盛世。萧何、曹参都曾是县府小吏,韩信少时曾乞食漂母,身受胯下之辱,陈平盗嫂偷金,背负不耻之名,但他们一个做了大将,一个做了相国,帮助刘邦成就了大业。吴起杀妻求将,花钱求官,母亲过世也不回家守孝,然而他却使魏楚两国强大,他在魏国,则秦国不敢东进,他在楚国,则韩赵魏不敢南侵。但他们最终都很有作为,并名留千古。当今天下难道没有贤者能人埋没在人流之中吗?比如说,不顾一切遇敌死战的,或才气很高但特例独行的,或能胜任将军郡守却名声不好遭人鄙夷的,或者不仁不孝却善于治国用兵的。大家尽可以放心举荐,不要遗漏。 招聘广告点评:赤壁之战后,曹操从建安十五年开始连下三道《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是其发布的第三道求贤令,这道命令的名字和用意简直不能再直白了:不论品行,赶紧给我推荐!从中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和焦虑,就像当下的很多企业老板一样。著名的文史学家郭预衡在读完曹操的求贤令这样评价到:“像这样的政令文章,在战国以后,经过两汉几百年间,都不曾有过,两汉帝王也曾多次下过求贤的诏令,其中所说大都是先德而后才,没有讲‘唯才是举’的。更没有讲‘不忠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勿有所遗’的。曹操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当时确实急需人才,迫不及待,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另一方面,东汉以来社会上所谓‘孝廉’、所谓‘‘仁孝’,早已是空有其名,必须打破传统,‘唯才是举’。 看完这4则改变中国历史的招聘广告,至少我们可以得到以下5点启示。 第一、老板才是企业的首席人才官! 很多企业动不动就找个人来当所谓的首席人才官!其实挺好笑的!你看看上面这四位哪个不是日理万机,哪个不是上马管军,下马治民,哪个不比你这个大老板忙?他们都自己出来打招聘广告了!再看看你自己,不觉得惭愧吗? 第二、求才别摆谱,说心里话才能找到知心人! 有些企业的招聘管理很是官僚,他们简直不是在招聘人才,而是在施舍难民,一副高高在上、官气十足的样子。请问,你这个死样子怎么会有人才去你那儿呢?即便有人去了也是一路货色满口官僚。还有些企业的招聘简直是在作秀,一提起自己企业,都是业务发展迅猛,工作氛围轻松,福利待遇超好,从来不客观地告知求职者你的问题和困境,请问你是招人来养老的还是招人来做事儿的? 第三、大手笔才有大才! 扣扣索索招不来什么大才,要招大才得有大手笔!钱给到位、权给充足!别人裂土分疆都可以,你这么抠抠索索地,谁愿意跟着你走呢! 第四、招能人而不是圣人! 不要以圣人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标准来招人,对于大多数岗位而言,你只是要一个做事儿的。能解决你的问题就行,包容缺点而不苛求于人。更何况,当你真的招到一个十分完美的人选时,依我的经验,你可要特别小心了,因为他要么是伪君子,要么是大骗子! 第五、招聘广告要认真写! 依我个人经验,很多大企业的老板其实从没看过自家的招聘广告,越大的企业越是如此,有的就是扫过一眼,也没详细地看一看他们的招聘标准。很多企业设置的标准,估计他们老板和高管自己都进不来。所以,招聘广告要让下面认真写,写完要让老板看看! |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