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光绪辛丑年祭蓝釉描金受天百禄赏瓶
时代:清
尺寸:高39.1,口径10.3,底径12.9,腹围74.3厘米。
质地:瓷
文物级别:二级
此瓶撇口,长颈,丰肩,圆腹,圈足。器内壁及外底施白釉,外壁施祭蓝釉,描金装饰。瓶外壁近口处饰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绘芭蕉竹叶图,肩部两道弦纹内绘书房文玩器具,有典籍、菖蒲等。腹部以通景“受天百禄”图装饰,绘仙鹿、古松、奇石等。近底处饰仰变形莲瓣纹一周。外底署红彩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款。
“受天百禄”这一古老成语源自先秦时期的《诗经》中的《天保》篇。这首诗歌展现了臣子对君主的祝福和颂扬,其中有言:“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这段话表达了上天庇佑君主,赐予丰收和福祉的美好愿望。周朝取代商朝后,统治者深刻认识到政权更迭的历史教训。他们奉行“天命”思想,相信自己的统治权力是上天所授。这种信念使他们常怀敬畏之心,“畏天之威”、“敬天之命”,致力于推行仁政德治,以此安抚民心,稳固国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系列歌颂上天恩典和赞美君主德行的诗歌应运而生。《天保》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思想,也展现了周代文学的特色。这首诗通过对君主的祝福,委婉地表达了臣民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盼。
02
清康熙豆青釉盘
时代:清
尺寸:高4.8,口径15.8,底径10.1厘米。
质地:瓷
文物级别:二级
此盘敞口,弧壁,圈足。器内壁及外壁施豆青釉,外底一环形区域内不施釉,外底正中施白釉。
豆青釉是中国陶瓷艺术中一种独特的釉色,属于青釉的衍生品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著名的龙泉窑。这种釉色的演变反映了中国陶瓷技艺的发展历程。在明代以前,豆青釉呈现出略带黄色的青色调。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清代,其色彩更趋向纯粹的绿色。豆青釉的特点是在青色中略带黄韵,釉面的光泽度介于粉青和梅子青之间,显得更为柔和。明代是豆青釉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烧制技术趋于成熟稳定,釉色仍以青中带黄为主,但整体更显淡雅。到了清代,豆青釉的美感达到了新的高度。它呈现出淡雅柔和的质感,浅色如湖水般清澈,深色则在绿中泛黄,釉面凝厚细腻。由于历史因素,唐宋时期的豆青釉作品十分稀少。相比之下,清代的作品保存较多,成为我们了解这种釉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03
战国蟠虺纹铜鼎
时代:战国
尺寸:高25.8,口径20,腹围72.5厘米。
质地:铜
文物级别:二级
此鼎大腹,圆底,子母口,双附耳,三蹄形足。器腹部凸起绳纹一道,其两侧及耳部皆满布蟠虺纹。
蟠虺纹是一种传统的寓意纹样,也是青铜器上的常见装饰之一,又被称为“蛇纹”。这种纹样以蟠曲的小蛇(即虺)的形象为基础,形成几何图案。有时以二方连续的形式排列,有时则构成四方连续的纹样。通常,蟠虺纹作为主要纹饰使用,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尤为流行。这种纹样的蛇通常具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突出的一对大圆眼睛,身体有鳞节,呈卷曲的长条形,蛇的特征十分明显。
烟台市博物馆
烟台市博物馆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