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指尖上的展览”将为您介绍《弄潮儿》的最后一个单元“东渐于海:融入环球时尚的洪流”。
珐琅器:中国传统珐琅工艺是在本土传统工艺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融合,是欧亚大陆往来联系的历史见证。常见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为掐丝珐琅器,公元12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另一种为画珐琅,起源于法国,于17世纪初由欧洲传入中国,其制作工艺是先在胎上挂釉,再用釉色绘纹饰,经填彩修饰后入炉烧结,最后镀金而成。
铜胎掐丝珐琅满园春色图观音瓶
清末民初
眼镜:眼镜诞生于欧洲,在明代开始进入中国。但因是舶来品,价格昂贵,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故仅限于达官贵人使用。明清之际,中国开始出现制镜艺人,苏州成为中国眼镜制作的发源地。伴随制镜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材料成本的逐渐下降,眼镜的产量也稳步增加,江南眼镜工业兴旺发达。至清中叶,眼镜的量产和商品化使之终于进入寻常百姓家。
水晶眼镜
清
鼻烟壶:鼻烟是一种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贵香辛药材,或用花卉等提炼而成的烟草粉末,以鼻嗅服,具有提神、明目、驱寒的作用。17世纪鼻烟在欧洲开始流行,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受到当时皇室和达官显贵的青睐,并在上层社会成为风尚。鼻烟盒伴随鼻烟进入清宫,但因气候、习惯等因素,欧洲鼻烟盒在中国并不适用。康熙时,内府开始制作鼻烟壶,易携带且气味不泄,成为盛装鼻烟的新容器。乾隆朝之后,制作小巧精致的鼻烟壶已蔚为风潮,成为彰显身份地位与财富品位的装饰品。
白玉鼻烟壶
清
钟表:中国古代曾使用过日晷、沙漏等传统计时器,及至晚明的西方传教士将“自鸣钟”带入中国,才大大颠覆了中国人对“时间”概念的认知。在古代,要获知一天中时辰的变化,主要仰赖每天官方发布的钟声、鼓声。虽然各地晨昏报时的钟声数量相同,但城市不同,钟声的节奏会有不同。自鸣钟不仅校正了各个城市报时方式的差异,而且因其计时更为精确,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随着自鸣钟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逐渐引发了寻常百姓对机械钟表的购置欲望,从万历末年开始,民间工匠对西洋自鸣钟着手进行仿制,苏州、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出现钟表手工作坊,至清朝中期已有相当规模。
红木镂雕葫芦纹南京钟 清
宝时牌座钟 民国
烟台市博物馆
烟台市博物馆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