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权威的全球数学竞赛也能有造假的空隙;
官方组委会发布漏洞百出的宣传视频;
一次核实需要耗费五个月的时间;
一系列荒唐堆叠在一起,造就了“天才少女”的骗局。
姜萍作为局中人,显然无法独善其身,但那些组局人,为了推广比赛的阿里组委会、指导学生作弊的老师、罔顾事实大力吹捧的自媒体、推波助澜的学校,这些人才是骗局真正的推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功利性文化下,
比赛成为教育资源的较量
六月引发全网热议的“天才少女”姜萍的故事在十一月落下帷幕,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情况说明称,姜萍和其指导老师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本已经消停的舆论再次四起,曾经被网友捧上神坛的教育界黑马,如今跌落回地面。事实上,17岁中专女生打破常规,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并获得名次,这种看起来出乎意料实则背后有推手的热门稀奇事件并非个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在加速社会的功利性文化下,老师甚至家长在比赛里越俎代庖,已经成为常态。当前是一个技术革新、社会变化、生活节奏全面加速的时代,罗萨以“速度”为核心,批判了社会加速带来的异化。这种加速的压力催生了教育焦虑,教育过程里的各主体都不得不与时间赛跑,家长担心孩子“能否上好学”,教师工作压力加大,孩子被困在应试教育的漩涡里,各方主体都开始失控。人们在教育中片面追求效益和短期可见的回报,放逐了深层次的意义追求,导致异化在教育场域盛行。比如“虚假神童”的事件屡见不鲜,云南昆明六年级小学生凭借一个结直肠癌基因研究的课题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初步调查后发现获奖者之一是研究员的孩子;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蒙特卡洛算法”因过于高深引发质疑,获奖者的小学生被指“已达硕博水平”;后来在一起北京邮电大学的举报事件中,一位导师就要求研究生帮助其女儿参加中学生创新比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罗萨指出,人们生产或消费的物品本应该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但在社会加速背景下却变成了“异化之物”,人类失去了与物的亲密关系和承认关系。随着社会加速发展,在功利性文化下,教育成为升学的游戏,教育中的各种资源也沦为竞争的功利品,家长为了孩子成材,不择手段对教育资源进行滥用。所谓的比赛,似乎也不再考验参赛者的创新能力,而是一场教育资源的较量。
资本思维下,
阿里的“捧杀”与“背刺”
尘起尘落的天才少女事件,背后的推手除了功利性的教育文化,还有企业沽名钓誉的营销策略。新媒体社会里,谁获得了注意力谁就获得了一种持久的财富,在注意力等于财富的经济逻辑下,阿里巴巴达摩院成为“姜萍事件”的推动者和宣传者。六月份初赛结果公布,姜萍因教育背景特殊引起一系列争议之时,于情于理,达摩院都应回应公众的关切,核实她成绩的真实性,给公共舆论一个交代。但没有,他们背道而驰,选择制作宣传视频,将“天才少女”作为比赛符号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此前,普通公众甚少知道阿里数学竞赛,一夜之间,这个比赛突然家喻户晓,可见注意力经济带来的红利有多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媒体的把关人是记者编辑或媒体组织,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延伸到新媒体平台,由于缺乏专业的伦理规范,不少新媒体为了抢时效而放弃事前的严格把关,把关不严谨造成达摩院发布的采访视频漏洞百出。网友@间宫羽咲sama详细指出宣传视频的诸多疑点,比如姜萍板书时出现八处明显错误,以及还提出了为何月考数学成绩83分但阿里数赛初赛获得93分的疑问。面对种种质疑,达摩院在当时并未直面回应,任凭舆论满天飞。
值得一提的是,参赛者能在全球性数学竞赛中违反规则,这不仅说明从考试模式、监考方式到审题定分的种种环节都存在漏洞,也反映这场全球比赛制度的不严肃性。主办方没有做好监督,在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举办了比赛,事后出现问题,达摩院等各方都只顾着抢占注意力抓取流量经济,而没人真正回过头去审校比赛环节,也难怪组委会自己都在声明中称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这种事前捧杀,事后被刺的操作手法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不是阿里企业自导自演的一场剧本。
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比赛成绩造假这一事件里,姜萍作为主要人物无法独善其身,肯定负有一定的责任,我们大可以用“作假”“说谎”“欺骗”等实实在在的理由批判她,毕竟她曾经是“寒门贵子”的典型代表,真相大白之后,一切不过是一场巨大的骗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骗局的组织者除了功利性的文化和企业,还有学校和自媒体,考虑到姜萍带来的知名度,学校对真相缄默不语,自媒体为了流量,逮着一个爆点就过度猜测和报道。初赛成绩是真是假,姜萍本人有多少真才实学,这本身是个很好证伪的事情,但是阿里巴巴达摩院、媒体和学校,没有人去发现并纠正,或者说,大家都不愿意去证伪。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中专少女是数学天才”的爽感故事,而非考试造假的小新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主体合力为姜萍冠上“天才少女”和“教育黑马”的名号,之后她就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了,而成为了某种符号,陷入进巨大的造假狂欢里,符号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象征性意义和看不见的手。某种程度上来说,姜萍本人也是受害者,在心怀不轨的各方主体推动下,未成年人大多都是言不由衷、行不由衷,而当真相浮出水面之后,姜萍却成了利益主体们的挡箭牌。“姜萍事件”已经落下帷幕,但其应该引发网络社会的深刻反思。
✦
•
✦
E
N
D
咨询更多课程资料
添加半夏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