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上岸必备专题,第八十七弹来啦!让我们在书页间感受思维碰撞的激情!这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一场公益的狂欢!
半夏师哥师姐打包了25个新闻学热点专题,100道论述题,等你来一一解锁,只为让你考研不孤单,学习路上有我们相伴!
图书馆不再是寂寞角落,而是知识狂欢的派对现场!快来加入这场智慧与爱的聚会,给我学,让你的大脑比任何人都闪耀!
我们根据历年真题的精髓、各大高校参考书目,以及2024年的学术热点,每一个专题,都将是你们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每天一道论述题,陪伴你的上岸旅途,电子版文档可以添加半夏师姐直接领取~
今天继续第二十二章——非虚构写作专题,“结合实例分析“非虚构写作”的特征和对媒体内容业态的影响”这一道论述题,为你的上岸之旅铺设坚实的基石。
还想看什么,写在评论区,下一个专题由你决定!!
Question.
结合实例分析“非虚构写作”的特征和对媒体内容业态的影响。
Answer:
“非虚构写作”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作家卡波特基于一起发生于1959年的真实凶杀案,创作了小说作品《冷血》,被公认为“非虚构小说”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卡波特采用了新闻报道的手法写作,历时多年,在六千多字调查笔记的基础上完成创作。这类非虚构写作作品可以说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新新闻主义”的产物,这一理论主张将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相结合,把文学的写作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如今被应用的非虚构写作手法的主要特征有:
1、不仅要求故事逻辑的“真实”, 更要求故事内容的“真实”, 是一种基于现场感呈现的“真实”。
传统文学作品讲究的是“艺术的真实”,文学领域的“非虚构”与“虚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对于“真实”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非虚构写作不过是更加详细的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新闻现场及过程,绝不可以对新闻事实有“虚构”。
2、在内容和逻辑真实的基础上加入富有艺术性的叙事手法,使内容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传统的新闻写作往往是从一个旁观者或目击者的视角入手,包涵必要的新闻要素,用直白而简洁的语言叙述,有时读来令人感到枯燥乏味。非虚构写作加入了富有艺术性的文学手法,注重对情节和人物心理等细节的描写。在非虚构写作的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第一人称去叙事,这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新闻内容的全新视角,与传统手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3、如今的“非虚构写作”是对西方“新新闻主义”主张的借鉴和发展,是借鉴文学领域的非虚构写作手法应用于新闻领域的一种创新的文体。
当今中国流行的新闻特稿,是对西方“新新闻主义”新闻写作主张的继承和发展,是借鉴文学领域的非虚构写作手法应用于新闻领域的一种创新的文体。与“新新闻主义”、与文学领域的非虚构写作不完全一样,与传统的深度报道、调查报道也不一样。这种新型的特稿文体虽然运用了文学手法,但写的是完全真实的故事,而且已在新闻领域传播开来且有蓬勃发展之势,其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文字内容似乎已经不是受众的首选,但非虚构写作的横空出世,对目前的媒体内容业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1、与传统的深度报道、调查报道相比,用非虚构写作手法完成的新闻稿已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文体——新闻特稿,且已被证明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
如《时尚先生Esquire》特稿实验室的作品,2015《大兴安岭杀人事件》——基于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了商业性采伐这一事实,记者在这一历史性的停伐日前往采访,意外的是,几乎亲身见证了一起杀人事件。虽是偶然所见,但故事却勾连鄂温克族人与森林产业、环境、经济、历史的联系,其内容深度、严肃性、可信性不亚于深度报道。此类稿件流传甚广,为这类事件纪录、调查性质的新闻稿件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2、打造新型的内容品牌及IP:如杜强撰写的《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题材来自2010年,渔船“鲁荣渔2682号”上船员杀害同伴的命案,其中1人出狱后接受了杜强采访,杜强以《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为题还原了整个故事。特稿一经推出引起轰动,嗅到商机,乐视影业以高价买下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的影视改编权, 由蜻蜓FM、时尚先生、乐视影业联合出品的《太平洋大逃杀》广播剧上线。这便是以非虚构写作特稿为IP,打造新的产业链。
3、为传统纸媒的内容创作提供了新的道路,打造新型内容团队,对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但非虚构写作的出现可以使纸媒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对文字的处理与对情节的描绘,可以使纸媒在这个新媒体时代重新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也需要一些有着“非虚构写作”思维的新型人才的加入。如“咪蒙”团队,非常善于用故事和曲折的文字唤醒人们心中的焦虑、戳中痛点,也写出过很多直击社会问题的文章如《中产阶层的焦虑》。抛开新闻真实性而言,“咪蒙”团队的非虚构写作能力和运营经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4、影响到了其他种类的新闻报道,为了情节的引人注目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
在这样一个眼球经济、流量经济的时代,似乎“点击量”“阅读量”就是王道。部分媒体、甚至是自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喜欢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离奇曲折的故事,来撩拨受众的情绪。如“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再如“咪蒙”、“衣锦夜行的燕公子”等公众号,在编故事的时候甚至直接对主人公应用化名,靠夸张、极端的情节博人眼球。这充其量是应用了“非虚构写作”的手法,而完全失去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此类内容和趋势值得警惕,必要时刻应给予监管和规范。
✦
•
✦
E
N
D
咨询更多课程资料
添加半夏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