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ellus M, et al. (2024).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root trait coordination predict nutrient strategy in tropical legume trees. New Phytologist, doi: 10.1111/nph.19962.
(2024年7月15日发表)
摘要参考翻译:植物表现出多种养分利用和获取性状,但目前还不清楚物种水平上的性状组合如何受到系统发育、性状协调或资源投资权衡的制约。有一种性状——固氮(N)——被认为与其他性状相关,并被用来定义植物功能群,尽管系统发育可能会产生混淆效应。我们在普通条件下对 22种固氮和非固氮热带豆科植物的生长、碳代谢、固定率、根磷酸酶活性(root phosphatase activity,RPA)、菌根定殖以及叶和根的形态/化学性质进行了量化。即使在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之间,地下性状的变异也很大,而且大多数性状都显示出系统发育信号,包括固氮率和根瘤生物量。在所有物种中,我们观察到生理性状(如RPA和根呼吸)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固定率每增加1单位,RPA就会增加约4倍,这支持了一个有争议的假说,即固氮者用磷酸酶 "交换 "氮以提高磷的获取。不同功能群之间的比根长和根氮含量存在差异,但在考虑了系统发育的非独立性之后,其他性状的明显差异变得不显著。我们的结论是,进化历史、性状协调、固定能力有助于营养性状在物种水平上的表达,并建议在分析功能群时明确考虑系统发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英文全文。
声明:本内容未向其他微信公众号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