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原址》| 我喜爱的好书
推
荐
理
由
《花园原址》由国铁济南局职工张毅著作,收录在国铁济南局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先行者》。书中描写了诸多有关火车的篇章:钢琴声中的车站、火车、开往城市的火车、海滨的市郊车⋯⋯作者通过文字带领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岁月中的铁路变迁。
青岛电务段联锁数据室 | 汪鑫昱
读
后
感
悟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2023年国庆回家的高铁上,车厢里坐满了旅客,我找了个小角落,翻开这本书,驱散漫长旅途中的百无聊赖。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页。恰巧我看到了这一篇“内心的旅行”,不正是在说高铁上的我。我更喜欢乘火车旅行,不仅是安全,伴随着车轮的节奏,那起伏的群山、低缓的河流、天空的飞鸟,都在速度的作用下被赋予一种动感的美,像是雾里看花,水底望月。
小时候,有关火车的印象是这样的:火车开过来了,它吞吐着天南地北汇聚一起又向四面八方奔去的人群,以及各种资源:煤炭、木材、矿石、粮食......然后“呼啸”着开走。那时候坐火车去过的最远地方是大姑姑家,只需要2块钱的车票、一个小时的车程,但童年记忆里的新奇与兴奋,现在还记忆犹新。
书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这一篇:海滨的市郊车。其实也是岛城的市郊车,或者叫后来的铁路通勤车。当时作者住的城区叫“四方”,是岛城与内陆的结合部,也是中国产业工人集中的区域,他从四方站坐的“市郊车”大约有5、6节车厢组成,每天早晨,这辆由蓝村始发的火车都会冒着黑烟,准时在四方站等待他们这些上班族,穿越后海一带,到达前海一座古旧的德国建筑上班。市郊车不同于一般的旅客列车,乘客基本都是固定的,大部分都是沿线的职工,也有一些蓝村、城阳一带进岛城打工或者做生意的农民。想起我刚入路工作的时候,也住四方,不同的是我从四方站坐这辆“通勤车”去青西驼峰场上班。每天7点准时动身,往四方火车站夺路而过的人群都是我的同类,有时候,刚到站台火车就要开了。车厢里是各种平静无语的面孔,没睡醒的打着瞌睡,没来及吃饭的吃着早餐,还有四方车辆制造厂下夜班的工人,疲倦的脸上还留有淡淡的夜色。车厢很静,时而传来车轮与钢轨摩擦时发出的“咯噔咯噔”声。那是一段似水流年的日子,在阳光直射的海滨,在永远无法返程的站台上,通勤车来了,通勤车去了,现在,那辆“通勤车”已经光荣退休,取而代之的是“和谐号”是“复兴号”。
火车继续在时光隧道中运行,火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种出行符号。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我见证了铁路的高速发展,深感自豪骄傲。当复兴号动车组穿越青藏高原;当350公里的时速飞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当中欧班列、雅万高铁驰骋海外⋯⋯中国高铁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快捷、方便、舒适、温馨的出行体验。作为新时代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大动脉,中国高铁这一张“黄金名片”背后是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缩影,一条条高铁线,承载着强国的梦想和人民的希望,也串联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从平原到戈壁沙漠,从热带雨林到高原冻土,从中原华夏到走向世界,飞驰的高铁,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最好见证,也是中国繁荣昌盛的最好见证。
中国高铁,中国速度,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这一切离不开先辈们的热血付出,作为新一代的铁路青年职工,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铁路的建设继续添砖加瓦,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
往期推荐:
来源:青岛电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图文:汪鑫昱
编辑:王曦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