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下关第四完全小学的学生们
带着古老的非遗技艺——扎染
踏上了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展映展评活动的赛场
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本次下关第四完全小学学生参赛的作品名为《苍洱染韵——植物染料的科学原理》,以“扎染的染料是如何诞生的”为主要科普内容,由四位学生代表组成团队参赛。此前,该作品在第十四届云南省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取得了“最佳人气奖”和“科学探究纪录片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并由云南省推荐至北京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最终在全国两百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科学探究纪录片优秀作品”的好成绩,也是大理州唯一进入该轮比赛的作品。此次参展,是下关第四完全小学将科普教育与学校长期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民族非遗传承技艺的探究性科普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创精神、探究实践能力以及对白族非遗的热爱、保护和传承。
这次参展学生的表现都很不错,通过参加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判断能力以及答疑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另外,通过实践,孩子们对白族扎染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而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传统非遗文化走向了更大的舞台,这对孩子们树立文化自信是极大的鼓励。
此次去北京参赛,我主要参与展板的制作和答辩环节,整个过程下来,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通过这次比赛,我也见到了其他省份参赛选手带来的优秀作品,看到了一些差距,答辩环节的提问发挥得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同时也给了我以后学习的方向。
大理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的非遗技艺,在素质教育和“双减”的背景下,这些众多的非遗在下关第四完全小学的校园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学校秉承“以幸福的教育润泽幸福的学生”的办学理念,推行幸福教育的办学思想,将课堂“提质增效”与课后优质服务相结合,积极构建“双减”背景下的校本特色课程,五育并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幸福成长。
我们学校除了有校外的科普教育活动之外,也开设了第二课堂,设置有土陶、扎染、音乐、美术、篮球、书法等17门活动课。我报名的是土陶,学习了一个学期,现在可以独立做杯子和瓦猫,我觉得第二课堂很有趣,既可以放松又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这次比赛,我们把民族特色——白族扎染和白族服饰一起带到了北京,当时现场有很多观众和小朋友找我们合照,我觉得特别自豪。
据下关第四完全小学副校长陈敏介绍,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走“减负、增效、创特色”之路,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后则是通过社团、课后服务、组织赛事、参加科学影像节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特色。学校先后获得云南省科学教育先进学校、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大理州第三届机器人比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还被推荐为大理州科学工作室,大理市科协设立的科普中国校园e站之一,荣获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荣誉。
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后活动和比赛、实践活动,我获得了团队合作的一些经验,也在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总体来说成长很多,我很喜欢这些活动。
此次北京之行,学生们在参赛过程中,自信地进行讲解和答辩。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向评委和观众们介绍扎染的历史渊源、独特工艺以及文化内涵。这些小小的身影,展示了“双减”政策下小朋友们对实践活动的关注与热爱。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异彩纷呈的课后服务和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有很多收获,对大理白族扎染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自己也动手染了两块扎染,觉得很有趣。到了北京以后也交了一些新朋友,通过协助老师安排团体生活的经历也让我有所成长,我的细心程度也有所提升。以后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参加类似的活动。
相信在未来
会有更多的学校
像下关第四完全小学一样
让更多的孩子
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
在学习中收获成长
让我们共同期待
这些祖国的花朵们
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风花雪月号
编辑:向红玉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全国文明城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高,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2021年大理市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本轮创建周期为2021年至2024年,今年是迎“国测”攻坚之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