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在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之际,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北京市“大思政课”建设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备一堂课”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更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来自北京市大中小学的多位优秀青年教师、专家学者聚焦“新中国成立75年的伟大成就全面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化、实战化的磨课活动和点评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通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青松,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通州区教委主任刘中阁,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薛健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岩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媒体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师生共一百余人,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同步收看了论坛直播。
论坛现场
王易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创新实践成果。她指出,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对人民大学提出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的政治嘱托。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一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着力深化对大中小一体化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以高水平理论成果支撑高质量实践探索,努力打造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高地。二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以“同题共答”引领“同课异构”,推动从“散兵作战模式”向“集团军作战模式”转变,努力打造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母机。三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全面建设面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网络资源平台,举办“周末理论大讲堂”“青椒论坛”“金课研习营”等品牌活动,打造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实现“一站式集成”“一站式服务”“一站式供给”,努力打造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枢纽平台。四是充分发挥实践优势,构建先锋社会实践体系,全新打造“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陕公大学堂”“先锋课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育人品牌。希望共同体大中小学以“边开题边破题,边读题边解题,边出题边答题”的紧迫感,以实际行动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排头兵。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致辞
刘青松在致辞中对本次活动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通州区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的举措与成果。他指出,通州区作为北京市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引领,建立健全一体化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全区共研共培共建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建设格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结对,纵向推进大中小学各学段有效贯通,横向推动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学校家庭社会等育人资源有机协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通州区还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运河等的历史遗存、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创新实践育人的新路径。本次活动的举办,助力了通州区在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区思政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青松致辞
于海在致辞中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的精心组织,并表示本次“同备一堂课”活动搭建了第一时间学习贯彻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平台,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平台以及推进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平台。他介绍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24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情况。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凝聚合力,强化典型宣传,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通州区教育工委书记刘青松,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通州区教委主任刘中阁,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薛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郗戈向示范教学授课教师颁发证书。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岩主持开幕式
中国人民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虎生教授以“学习新中国史,厚植爱国情怀——伟大成就全面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体会”为主题进行名师辅导。何虎生教授从道理、认同、方向三个维度出发,由浅入深,提出立足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讲道理,立足实现“五个认同”讲目标,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讲方向,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讲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新中国伟大成就全面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学理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虎生教授进行名师辅导
教学展示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兰洋主持。
北京景山学校王晓媛老师以“培好一捧土”为主题汇报小学段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情况。王晓媛设计了“我看祖国新面貌”的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建国75周年的辉煌成就,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王晓媛指出,课程目标应紧扣育人方向,即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自然风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教材内容着重于国情教育,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政治认同。课堂活动围绕“我认”“我看”“我爱”“我护”四个环节展开,分别指向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王晓媛还引入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让学生们能够自由选择学习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趣。
大兴一中刘晨勤老师以“关心祖国发展——七十五载风云路 少年砥砺谱华章”为主题,介绍了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刘晨勤指出,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虽有提升,但依然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思政课程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筑牢思想基础。刘晨勤在教学中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采访查阅今夕巨变:学生通过采访家人、老师和对比家庭旧照片,直观感受75年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激发感恩之心;榜样故事:学生讲述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事迹,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筑梦未来: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计划书,立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献礼祖国情:布置手抄报或文创产品制作作业,强化爱国情感。
北京学校郭鸿玮老师以“辉煌七十五载 共谱盛世华章”为主题,探讨了如何通过聚焦中国成就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增强学生政治认同。郭鸿玮认为高中生不仅能够感知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还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仍需提高。为此郭鸿玮通过议题式教学,科学设置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一是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是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合作探究能力;三是开展“我和2035有个约定”活动,理解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提升公共参与能力。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主要环节:“中国成就与中国道路” “世界舞台与中国方案” “坚定自信实现梦想”。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周密老师以“为国而战逐梦奥运赛场 再接再厉共筑体育强国”为主题,选取中职思政必修课《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为教学内容,针对运动训练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专项技能,但理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有待提升。周密指出,学生对体育话题兴趣浓厚,但对专业发展前景和个人规划存在困惑。因此,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关系,强调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课程采用议题式和专题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围绕为什么运动生涯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及如何在运动生涯中注重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两个核心议题展开。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强调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申淑玮老师以“读懂75年技能崛起 走好技能成才报国之路”为主题,分享了高职学段的教学设计。申淑玮指出,高职学段在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体系中具有特殊性,既要体现大学学段的共性——使命担当与锤炼品质,又要凸显职业教育的个性——培育德技并修的职业人才。为此,课程聚焦职业技能崛起,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引导他们走好技能成才报国之路。教学设计严格遵循高职思政课的目标价值导向及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案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探讨技能小将在国际舞台上为国争光的意义。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和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方式,结合案例教学、小组探究和头脑风暴等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她总结道,本课设计基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问题导向和说理手段,引导学生从认知到认同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文鹏老师以“用爱国主义激荡澎湃青春——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主题,分享了大学阶段的思政教学设计。单文鹏强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践。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论述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具体内涵。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发展,利用科技、经济发展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感知爱国主义在历史中的形成。单文鹏认为,将新中国75年成就融入思政课,一是要案例挖掘与理论阐释结合,精选案例优化叙事,强化理论阐释,实现以案促情,用案说理。二是要集中呈现与分散分布结合,全面系统地展示新中国成就。三是要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引导学生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云教授对六位教师的示范教学进行点评。她从“一个主旋律,六个协奏曲,三个有机融合”三个方面对本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进行了概括,指出活动主题以“新中国成立75年伟大成就”为主旋律融入思政课,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核心内容与主题主线,为各学段协作奠定基础,体现了组织者的高政治站位与敏锐思想。六位教师教学设计精彩,呈现梯度进阶、螺旋上升特点,为与会者献上协奏曲。小学阶段重在启蒙美好情感,初中阶段深化情理交融,高中阶段培养政治认同,中职、高职阶段立足学校特色增强学生政治认同与报国志向,大学阶段深刻揭示逻辑回应关键问题,各学段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同课异构成果显著,彰显老师们精心备课、反复磨课的努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看,不同学段老师依据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多样且具时代感的教学方式,融入实践教学元素,实现理论与感性、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增强了学生参与感、归属感与获得感。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云进行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郗戈作会议总结。他对参加本次“同备一堂课”的领导、点评专家、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表示由衷感谢。他指出,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用国家发展成就教育青年意义重大。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75年伟大成就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采用备课前听课、备课中研讨、示范教学后点评的全要素全过程集体备课模式。本次活动邀请名师辅导、六位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专家精彩点评,形成“1+6+1”全学段同题共答模式,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实现了学情把握精准、学段目标清晰、内容梯度合理、教学方法适配、资源整合共享、师资队伍协同等目标。此次集体备课展现了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果,为后续工作了奠定基础。未来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优势,联动相关单位,持续办好“同备一堂课”系列活动,发挥校区空间优势,邀请更多师生参与,将集体备课活动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地和奋进时代征程的启航地,积极贡献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北京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郗戈会议总结
展示活动结束后,与会专家和师生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和“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览。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副院长杨阳、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会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颖、八一学校副校长徐洁、北京学校副校长程岚等参加活动。
转载自公众号: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