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国际关系学院、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跨学科经验交流座谈会在立德楼1006教室顺利举行。本次交流活动由社会学院2024级本科生李俞熹同学主持,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的五十余名本科生参与。活动中,李金倩、李畅宇、兰哲同、丁当、时嘉豪五位优秀的嘉宾依次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
五位分享嘉宾结合自身学术经历,以“创新思维与实践:多学科学习方法的融合应用”为主题展开分享,并鼓励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努力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金倩同学。她辅修法学,目前已推免至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李金倩同学从“差异,跨越,融合”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专业和辅修法学的心路历程和跨学科学习技巧。同时,李金倩同学系统性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法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差异,并指出二者的互补性和可融合性,最后鼓励师弟师妹们勇敢地感受跨学科学习的魅力。
接着,来自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已推免至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畅宇同学以《浅谈对中共党史学科的几点见解》为题,向大家介绍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学科架构和发展方向。他从党史党建学科特点出发,详细展现了中共党史的学科框架和研究方向,并通过“新革命史”这一概念向大家介绍了中共党史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第三位嘉宾是来自历史学院,已获历史学学位、经济学院经济学辅修学位,现于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的兰哲同同学。兰哲同同学围绕中共党史和历史学的学科互动,展示了中共党史学科与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史学科的区别,并通过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展现不同的党史研究视域。最后,兰哲同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大历史观”,进一步拓展了同学们对中共党史和历史学研究的视角。
随后,来自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历史学双学位实验班,辅修法学,已推免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丁当同学进行了发言。丁当同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跨专业学习心路历程,并以自己在政治学、历史学、法学间的选择为例,向同学们分享跨专业学习需要注意的选择方法。同时,丁当同学还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课堂展示、平时阅读等事例,展现了跨学科学习对学生思维和视角的影响,并鼓励大家参与跨学科综合性学习。
最后,来自社会学院、已推免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嘉豪同学进行了总结性分享。时嘉豪同学首先用一个复合词“Inter-disciplinarity”展示了自己心目中的跨学科:是“inter-”那样的学科知识彼此交织,而非“trans-”式的简单交换。接着,时嘉豪同学追溯学科概念产生的相关学术史,介绍社会学的创制与地位,详细地展示了一幅关于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图景。时嘉豪同学也呼吁同学们在跨学科学习中保持热情与理性。
主持人总结五位嘉宾的发言,并组织开展互动问答,同学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在本次五院跨学科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分享嘉宾结合自身经历,介绍跨学科学习的经验与体会,展示跨学科学术研究的广阔图景。同学们从中收获到了跨学科学习的宝贵经验,学习的视野更加开阔、方法更加丰富,对跨学科学习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文字:国际关系学院 斯宜然 历史学院 王骏逸
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 叶雅瑜
编辑: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团委宣传部 葛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