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书写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晨钟暮鼓,岁序更替。而今,让我们共同回望过去一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关键时刻,满怀豪情地展望新的一年。
2024年,对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是收获满满的一年。这一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全国教育大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各项部署落实落地,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和全国重点马院建设,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
党建引领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凝心铸魂书写团结奋进新篇章
(一)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学院党委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系列读书班、专题研讨,组织赴学校博物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市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实地践学;组织党纪研讨面对面示范专场、党委书记讲党课暨集体备课、全体教职工大会暨教育警示大会;学院师生围绕党纪学习深入研究,发表系列理论文章,面向校内外基层党组织开展宣讲40余场,覆盖听众近万人,将党纪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二)
落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争做
宣传研究全会精神“排头兵”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推动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学院主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交流会暨“与思想守望,与时代同行”青年学者沙龙,承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沙龙活动,赴正定、西柏坡等地调研学习全会精神。
(三)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弘扬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四)
学院党委纪委换届选举工作
圆满完成
锐意改革再创马院新辉煌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引领广大党员团结奋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实践中来,把学院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
创新锻造思政“金课”新样态
着力构建思政课一体化新格局
(一)
汇聚育人合力
打造思政课教学与研究学术共同体
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作交流发言。
5月1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时间组织全校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的思政课教师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举全校之力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持续发挥对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教授就“聚焦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访。
新年伊始,学校召开全校思政课教师大会。林尚立校长发表讲话,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打造具有中国人民大学特色的思政“金课”与老师们展开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思政课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凝聚了举全校之力办好思政“金课”的共识。
为打造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培育涵养思政课“好老师”“大先生”,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举办2期思政课青年教师沙龙,分别就“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和“‘两个结合’融入思政课教学”主题展开具体讨论,林尚立校长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把握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从深刻理解重大意义、深入阐发丰厚内涵、统筹推进重点任务三方面,阐释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学院党委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和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节目分别就“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和“以高质量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支撑教育强国建设”问题对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慎萧,副院长宋友文进行采访。
(二)
整合育人资源
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
北京市“大思政课”建设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2024年第1次工作会议召开,审议研讨专家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讨论通过专家委员会规程,并向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证书。
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文物局,联合30余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示范展示活动,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联盟。我院秦宣教授作主题发言,兰洋副教授作思政课“金课”示范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共同举办首届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引导各地各学校更好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汇聚馆校联动合力、创新文化育人模式,创新打造“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三)
扩展育人空间
多维度协同推进思想政治
教育实践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推出系列理论访谈系列短视频《自信之源》,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位教师担任讲解专家。系列视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由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讨会暨《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三
推动一流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收获有组织科研标志性新成果
12月27日下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到中国人民大学调研,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建设发展和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熊四皓先后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大学的典范”校史展,考察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听取学校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
精益求精
高水平科研成果大量涌现
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45篇,其中发表在A类及以上期刊的论文46篇;出版著作17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历经十年全部出版,“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研究系列”(5卷本)出版发行。
2024年,学院共获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立项1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11项。
10月1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结果,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青年项目2项;11月22日,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示了2024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名单,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4项,包括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和规划项目各2项。
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正式公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计获得5项奖励,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青年成果奖1项。
(二)
精读细研
高质量科研活动精彩纷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举办庆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立40周年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学术研讨会。回顾总结了思政学科40年的历程和经验,分析思政学科发展的现状,探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时代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专家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向建校百年建设行动计划”论证会。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提出了宝贵的指导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召开“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研读项目”启动会、“中国式现代化在正定的生动实践”研讨会等系列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国人民大学87周年校庆学术周整体工作安排和具体工作要求,一方面高质量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增进院地深入交流和全面合作,全面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索,充分彰显了人大马院的学科特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端论坛2024”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顺利举行。2024年度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口与健康学院主办。与会专家以本次论坛为平台,共享真知灼见、共聚学界智慧,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人大贡献”、提供了“人大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第37期:“‘两个结合’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顺利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充分交流沟通,在历史纵深和多维视野中探讨“两个结合”这一文明实践和现实运动,深刻阐释了“两个结合”在现代化一般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以及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空间等方面的关键价值。
四
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托举新梦想
精心培育“先锋闯将”新青年
(一)
不辱使命
全力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端人才培养的工作母机,我院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致力于打造一批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教师与科研人才队伍。2024年,学院2人获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评“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新引进教师4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4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12月8日落下帷幕,我院青年教师单文鹏荣获特等奖。
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落下帷幕,我院青年教师任劭婷荣获特等奖。
(二)
不懈奋斗
夯实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进驻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入校考察期间,考察了学校大思政育人情况、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颁奖仪式暨优秀论文交流会顺利举办,为全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青年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4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七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校内外100余名研究生参加论坛。
自我院在全国率先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博士生必修课程以来,在初步形成体系化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着力增强教学教法授课力度,持续推进后备人才专项计划课程建设,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的思政课教学能力得到更加系统的培育,切实提升后备人才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走通了以学科建设支撑思政课教学、以提升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新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高质量后备人才作出了有益探索。
(三)
不负韶华
升级打造博士生宣讲团特色品牌
2024年7月至8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博士生宣讲团骨干队伍,组织22名师生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宣讲调研实践,先后面向山西省、北京市、山东省、广东省、吉林省等5个省市的18个区县开展理论宣讲43场,举办座谈、访谈和各类调研活动29场,获得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报道52篇,辐射受众逾10万人次,担当“一马当先,勇走新路”的先锋使命。
博士生宣讲团举办“与思想守望 为时代发声”全国马院青年理论宣讲论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与历史使命”青年对话会,共话思想与时代,彰显新时代马院青年的坚守与担当。
五
开拓国内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
建设通州校区求学治学新天地
(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高质量开展国内合作
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的邀请,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报道”直播节目。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衡副教授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特别报道现场直播评论嘉宾。
马克思主义学院8位教师参与2024年度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活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问题展开讲授,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携手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这一特色课堂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让红色精神感召青年,让创新理论激励青年,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年,努力为新时代青年培根铸魂。
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轮训班)学员代表到我院调研交流。
我院牵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虚拟教研室与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研讨会,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科生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开阔全球化视野
促进学术国际交流
2024年,学院举办5期国际学术前沿讲坛系列之“海外学者讲坛”,邀请戴维·麦克莱伦等国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搭建桥梁,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生拓展学术视野。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国际小学期课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哲学方法——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统一》顺利开展。来自日本一桥大学的平子友长教授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到的研究视角,引领学生们深入马克思经济学的广阔领域,共同探索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深刻内涵。
(三)
有序推进通州校区
先期运行建设工作
积极落实学校党委部署,从政治高度抓好先期运行搬迁工作,配合学校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西区学部楼二期验收进驻、学院办公区文化装饰和教师工作室分配方案设计,在通州校区试点开展主题党日研学等活动。
逐梦新征程,奋斗向未来。
2025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持续发挥“一马当先,
勇走新路”的学科优势,
为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贡献人大马院的智慧和力量!
撰稿:刘志铭 梁玮霖 张作如 郭一凡
图片:央视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新媒体中心 王禹心 张天翊
审核:赵景序 陈睿 冉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