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 | 律政国本,宪安天下

学术   2024-12-05 08:12   陕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法治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2024年12月1日至7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号召在全国组织开展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






奉法者强,则国强





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提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理念、思想和战略。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思想指导着法治中国建设,引领着我们为奔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方面在于“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为我们提供了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它倡导立法先行,良法促进发展,确保每一项改革都于法有据,每一步前进都有法律护航;它强调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使每一处权益都能得到保护;每一次裁决都能彰显正义;它推动全民守法,社会共治,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学法、事事依法、处处用法的良好风尚。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将全民普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形成了“党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着引领作用,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确保了普法活动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同时,“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推行,使得执法过程成为普法的最佳时机,每一次执法检查、每一宗案件审理,都成为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让法律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条文,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指南。通过这种方式,普法工作不仅走进了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更走进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心中,真正做到了“明法于心,守法于行”。


自1986年首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实施以来,历经三十余载春秋,我国普法工作已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浅入深、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以法治精神为灵魂,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实践为动力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见证了普法工作如何从最初的法律知识普及,逐步演变为今天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文化建设;看到了普法形式从传统的宣传册、讲座,发展到如今的新媒体、智能化平台,实现了从静态普法向动态普法的转变;感受到了普法内容从简单的法律法规解读,深化为对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阐释。普法工作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法治中国”梦想的一次有力推进,它不仅增强了公民的法治观念,也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法治是社会稳定的保障,是人民幸福的源泉。它如春风化雨,润泽每一寸土地;似钢铁长城,守护每一个家庭;若明亮灯塔,指引每一位公民。它为政令畅通、市场繁荣保驾护航,让经济发展更加稳健,政治生态更加清明,文化事业更加昌盛,社会风气更加清朗,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十四亿多中华儿女正以法治为笔墨,共同描绘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高歌迈进。


往期精彩回顾

宪法纪念日 | 宪法为本 本固邦宁

擎检察之利剑,护法治之安澜|正义的人民检察制度人N种度过方式
偷拍暗侵隐私,法槌铿然响晴——“看不见的围观"普法活动总结



NWUPListen | 连光都不能走直线,兜兜转转才是人生


供稿 | 组织监察部 汶扬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 | 马斯远
责编|柳杉
审核|齐格

西北政法大学学生会
西北政法大学学生会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