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区:共鸣共振破解难题
擦亮问津教育品牌
武汉市新洲区地处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正在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向新型城区转型。多年来,新洲教育人一直秉承问津教育理念,扎根沃土,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中不断创新思路,持续擦亮问津教育品牌。
新洲区于2019年开始以学区建设为抓手,组建教育教学共同体,先后印发了《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共同体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区教育局关于组建小学名校长等特色教育合作群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名校引领、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区域合作”的思路,采取优质学校牵头、课题研究引领的方式,组建教育教学共同体,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全区共建立4个初中学校共同体、6个小学特色发展合作校群,中小学参与面达85%。
教联体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新洲区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城乡一体,重在带动农村”的工作思路,采取“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区学校联农村学校”的形式,以原学区共同体为基础,同时整合市级委托管理办学、市级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市级新校共同体等资源,突破区域限制,构建跨区域协作共建教联体。全区108所义务教育学校被分层分类规划,建成19个教联体。2023年,新洲区启动11个教联体试点工作,参加学校占60%;2024年,全面启动教联体建设,参加学校达100%,探索创新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的“新洲模式”,建立教联体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学校条件持续改善、质量全面提高,让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教联体建设,成立教联体联合党组织。为全面加强党对教联体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教育局指导成立19个教联体综合党组织,制定《新洲区教育联合体党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保证教联体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坚持党组织领导教联体建设,建立综合党组织会议制度,每月召开1次会议,实现决策共谋,教联体的重大举措由党组织把关。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带头参与教育管理、教学服务、教研备课、现场指导等工作,推动教联体各校学科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推行党建“契约化”共建做法,用契约形式约定教联体内成员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教联体各成员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上取得积极成效。
二是坚持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党政一体融合。以党内政治生活为载体,以主题教育为抓手,通过联建组织、联管党员、联办活动、联用资源、联解难题等形式,大力推动党建联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联体综合党组织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着力点,统筹教联体内各方面资源要素,共商共议教联体内各学校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工作,共同研究解决事关教联体学校发展和师生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共同开展各类共建共享活动。党组织与行政一起建立教联体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共同愿景为灵魂、以制度体系为基础、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教育教学共同体运行机制,定时定点定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
三是践行问津教育理念,把牢立德树人目标。各教联体党组织紧紧围绕“立德、求真、守正、创新”的问津教育理念内涵,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活动。比如,问津教联体自2023年春季组织教师读书会,做到“每月一主题,每人一分享”,仅2023年就举行13场读书分享活动,受到教联体学校教师的好评;邾城六小教联体发挥刘晓琳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用,在班级管理上开展常态化指导;邾城街中心小学教联体以问题解决为桥梁,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主题教育、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共研共商,组织教联体学校师生一起参加“传承红色精神,汇聚强军力量”沉浸式国防教育活动。
四是打通教师共管共用通道,建设完善教联体内教师统筹管理机制。在区教育局指导下,各教联体综合党组织统筹相关人事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干部教职工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探索建立教联体统筹岗位设置模式,将轮岗交流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评先评优等挂钩,并作为优先条件、加分条件或“一票否决”条件,推动教师轮岗交流常态化。2024—2025学年度,在传统的“送课”“跟岗”的基础上,探索“同级同学科”的“换岗”,全区教联体牵头学校共派出120名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团式派驻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任职任教;其他成员学校派出36名管理人员及青年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对于极少数暂未配齐的紧缺学科如体音美教师打通使用,采取走班式教学模式,学期末进行联合考核、综合评价。
新洲区教育局对教联体工作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专项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教联体学校“捆绑式”考核机制,将薄弱学校发展情况作为牵头校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度发展。
一是激活资源要素,实现教联体学校共生共荣。在资源共享上“交钥匙”“拆围墙”,彻底打通融合“一体化”,变“学校人”为“教联体人”,从而实现教联体内部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截至目前,全区19个教联体大胆探索教联体内干部教师同类别换岗、管理经验全开放分享,教学教研全学科互动、班主任工作及课后服务“零距离”观摩等,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如问津教联体,率先实现了校级干部、中层干部的交流,既让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有效的管理经验得到更大范围地应用,也提高了交流干部的管理能力;邾城街中心小学教联体实现优秀教师共享,让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打破学校界限,建立名师工作室和工作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用共享;青桐教联体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优势,以“学科主题沙龙”和艺术课送教下乡方式,推动薄弱学科发展。阳逻一小教联体共享各校特色课程资源,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推进了整体办学特色。阳逻五小教联体充分利用成员校——钱学森学校地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内的资源优势,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接受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各类优质资源广泛共享,快速带动了薄弱学校发展,初步形成了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良好教育生态。多个媒体相继以“武汉市新洲区11个教联体擦亮问津教育品牌”为题对新洲区教联体工作进行报道。
二是强化机制支撑,形成常态长效机制。新洲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优质学校牵头进行教联体建设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优质资源共生共创;以制度规范为保障,建立教联体联席会议制度,定时定点定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各教联体注重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教研融合、教学进度同步和教学评价一致,各成员校优秀的教学管理措施在教联体中充分应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推进常规教研活动深度融合。同时,各教联体整合力量,根据学校实际定期开展主题研讨和专题研究活动,集中团体智慧,共同对教学重难点问题展开攻关。邾城二中教联体、阳逻二小教联体分别围绕生活型作业和分层作业的设计,以课题方式进行攻关,成员校教师积极参与,分别形成系列作业设计集,在教联体内部统一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尚境教联体实现集中教研活动统一安排,聚焦主题解决问题;学科教师统一建群,全员参加常态研究,真正实现了“学校入圈、学科入室、教师入群、教学入轨”。各教联体在教学质量监测上,做到统一监测、统一诊断、统一分析和评价、统一制定教学策略,发挥教联体牵头校师资、资源优势,共同研究应对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促进教联体学校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经过近两年的教联体建设,新洲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小规模学校辛冲二中、张店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均居全区农村初中前列。以旧街中心小学为代表的一批东部农村优质学校,以凤凰中学为代表的一批中部农村优质学校和以仓埠中学、靠山小学为代表的一批西部农村优质学校迅速崛起,有力促进了全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洲区将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完善实施路径、扩展广度深度,务实有效发挥名校、牵头校引领辐射作用,深入推进教联体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师队伍共用共管、建设成效共测共评、家校社共谋共治、条件保障共促共进“六大机制”,不断增强各校内涵发展、优质创生的动力和能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筑牢教育强区根基。
本文摘自《湖北教育》政务版2024年11月刊
文/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 何立志 周新荣 胡国华
(识别二维码加入新洲本地生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