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消息,亚利桑那州对英、澳、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地行医的医生开放了行医资格。也就是说,没有在美国本土做过住院医培训的医生,也可以来美国的亚利桑那州行医了。具体可以看链接。https://www.azleg.gov/legtext/56leg/2R/summary/S.1406HHS_ASPASSEDCOMMITTEE_REVISED.DOCX.htm
虽然在执业医师的注册类型、执业的地区等还有种种限制,但是这个政策为赴美行医的途径打开了先河。之前,要想来美国行医的话,必须要经过美国的住院医培训,哪怕在别的国家已经经过了住院医培训,也要重新培训。住院医培训的时间在3-7年不等,这段时间要值夜班,薪水也很低,往往只有几万美元一年。正因为如此,很多在其他国家已经完成了培训的医生,即便有赴美行医的意愿,也因为需要重新经过住院医培训的问题,止步于此。而现在的新的这个政策,就是直接认可了别的一些国家的培训,不经过美国住院医培训,也可以直接来美国行医了。我在新加坡和美国都当过医生,而且都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医院。这个是2024年newsweek上的世界最佳医院排名,我所工作过的两个医院,都在这个榜单中。我下面根据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一下我对于这两个国家行医的一些优劣势分析对比。
在霍普金斯,或者说在大部分美国的综合医院,医生分科是非常细的。比如说在康复医学科,就有运动医学、疼痛、脊髓损伤等多个分支。脊髓损伤康复这个分支,医生还会继续细分为专门管住院和管门诊的。管住院病人的医生基本上不出门诊,顶多一个礼拜出一个门诊,其余时间都在病房。同理,管门诊的医生也不管病房,只是负责出门诊,有时候可能会兼顾一些会诊。科研方面,做科研的医生走的是physician scientist的途径。那些医生临床做的很少,往往一个礼拜出一个门诊就够了,其他时间就是在实验室做科研相关的工作。 而新加坡的分工就没有那么细,而且工作强度也要更大。我在新加坡的工作,既要全职管病房,也要每个礼拜出3-4个门诊,还要负责所有脊髓损伤的会诊,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美国的工作强度以1.5倍的速度播放,基本上就是新加坡的工作强度。
这个是网上搜到的最近的美国各个科室的医生收入。美国医生收入的大概水平是这样的。 在新加坡的收入的绝对值比美国的低,但是新加坡的税也低。美国的各种杂七杂八的个税差不多要到40%,新加坡最多25%,另外工作妈妈也有各种税务减免,所以税后收入应该总体差别不大。
新加坡的消费水平偏高,因此虽然税后收入跟美国的平均水平差不多,但是购买力是比美国的要低的。举个例子,新加坡要买车的话,单单车牌 (新加坡叫拥车证)就要人民币差不多50万,而且只能用10年。一辆很普通的丰田,至少100万人民币。 新加坡的房价也很高,差不多10万人民币一平。当然,美国也要看是在什么城市。在纽约和某偏僻山区,房价差别非常大。就以美国东部为例,比如说巴尔的摩、新泽西州的一些郊区富人区的房子,前带车库后带花园的house差不多100万美元左右,平均下来也就2-3万人民币一平。美国的中产家庭,差不多都是在郊区住这样的一整栋大house。而同样的价格,在新加坡往往能买到的是这样的一个三居室100多平左右的公寓。新加坡最强的地方在于双语教育。小学、初高中的教育都是全英文的,另外还有专门的母语学习。因此新加坡人普遍能讲很流利的中文。而在美国,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提供中文教育。有提供中文教育的学校非常抢手,排队要排很久。另外,美国好的学校都是私校,即便对于美国公民,每年学费都得几万刀。而新加坡最好的小学、中学都是公立的,对于公民来说相当于免费。大家普遍认为美国的小学教育很水。我通过女儿在美国上学的经历,其实抱有不一样的看法,我认为美国的小学教育,哪怕是在公立小学,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总体来说,的确是新加坡的会更卷,基础教育也打的更牢固。但是到了考大学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美国有那么多所好大学,选择更多,相对于海外生源,在美国上学的话,上美国的大学相对也更容易。以上也只是我自己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分享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于医学这个行业,在最初的培训阶段都是艰辛的,收入也很微薄。每更换一个地方,都需要重新经过培训。虽然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但是到真正实现跨国度自由切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先提前了解,做好规划,最好一次到位。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也欢迎关注微信公号“陈净大夫”(ID: Dr_Chenjing_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