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聊了聊正火和退火的区别(点击回看),应广大粉丝要求,要继续聊聊其它几把火。今天就来聊聊淬火和回火。这次我们聊得是它们两个的关系,而不是区别,因为它们绝大部分时候他俩都是成对出现,谁也离不开谁。先来看淬(cuì)火,以前老师傅们喜欢叫它蘸(zhàn)火,其实两种说法都很形象。“蘸”,英语里为dip into,强调是一个动作,将某个物件放入某种液体里去;而“淬”,英语里为quench,强调的是一个效果,也即快速冷却。注意这里的重点是“快速”,要迅雷不及掩耳,才是淬火的精髓所在。为什么要这么快?因为钢加热后的奥氏体容纳了很多的碳,就好比经济火热的时候好多人投钱入了房市或股市,冷却的快就是要锁住这些碳,别让它们从晶格里跑了,要彻底套牢。冷却最快的形成马氏体(套的最深的要骂爹骂娘,“骂死它”),次快的形成贝氏体(套的次深的觉得自己有点背,“背死了”),它们都是非平衡相变产物,确实这事情发生在谁身上都会感到不平衡,因为但凡慢一些冷却,就不是马氏体、贝氏体,而是富甲一方的珠光体了。其实淬火冷却这么快还是有后遗症的。就和被套牢的人一样,一个特点就是“脆”,容易崩溃。对于钢铁来说,是金相组织转变伴随体积变化产生的高内应力,容易变形开裂。对于人来说就是资产缩水产生的高压力,容易精神分裂。淬火后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硬”,没办法,总要面对人生,扛起所有,得硬气起来。不过这个“硬”也是要有本钱的,碳含量少的你想硬也硬不起来,不过一些没那么有碳的也可以通过给自己镀镀金(渗碳)硬气起来。后遗症带来的亚状态,也不是长久之计。总不能一竿子就把人打死,看事态有点过头了,需要回火了,这个回有“返回、退回”的意思,英语里为temper,有“调和,使缓和”的意思。出事后要给点温度,送点温暖,把这个事情缓和一下:不要那么脆弱了,也不要那么硬挺了,给你增加点韧性。具体要给多高的回火温度,那就要看拿捏的尺度了。不过一般有三档: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温度给得低不够意思,还是得骂娘(得到回火马氏体),仍保留着那份硬气,耐磨,适合做刺头,经常削别人,比如刀具。温度给得中等,硬气的人就屈服一些(得到回火屈氏体),虽然还有点硬,但能屈能伸了,做个弹簧啥的还是很合适。如果温度给得高,那就爽了(得到回火索氏体),淬火不但没把你打趴下,还提升了你的综合性能,想做啥还不是你说了算?这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调质。不过温度别高的过了头,小心退火一夜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