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好的作品,会让读者上瘾

文化   2024-09-07 04:26   福建  

01
起初写小说吃尽了苦头

写小说这份工作,是在密室中进行的彻彻底底的个人事业。
独自一人钻进书房,对案长坐,(几乎是)从一无所有的空白之中,构筑起一个空想的故事,将它转变为文章的形态。把不具形象的主观事物转换为具备形象的客观事物(至少是要求客观性的事物)——简单地下个定义的话,这便是我们小说家的日常工作。
其实刚开始写小说那阵子,我也没有什么书房,就在千谷鸠森八幡神社附近狭小的公寓里(如今已经拆除),坐在厨房的餐桌前,等家人睡下之后,深更半夜独自面对着四百字一页的稿纸奋笔疾书。
就这样写出了《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这两部最初的小说。我私下里(自说自话地)把这两部作品叫作“餐桌小说”。
小说《挪威的森林》的开头部分,是在希腊各地咖啡馆的小桌上、轮渡的座椅上、机场的候机室里、公园的树荫下、廉价旅馆的写字台上写的。
像四百字一页的稿纸那种体积偏大的东西,不方便随身带着四处行走,于是在罗马的文具店里买来便宜的笔记本(从前的说法叫“大学笔记簿”),用BIC圆珠笔写上蝇头小字。
四周的座位吵吵嚷嚷,小桌子摇摇晃晃书写困难,笔记本又溅上了咖啡;半夜三更,正坐在旅舍写字台前推敲文字,隔着一层薄墙,隔壁的男女却声势浩大地频掀高潮。
总之是历经了磨难,吃足了苦头。如今回想起来,都成了让人一笑的小插曲,可当时却着实令人沮丧。因为总也找不到固定的居所,到后来仍旧在欧洲各地游荡,在各种场所继续写这部小说。那本沾满咖啡(和莫名其妙的种种)污渍的厚厚的笔记,至今仍然留在我的手边。

然而不论在怎样的场所,人们写小说的地方统统都是密室,是便携式的书房。我想说的就是这一点。


02
我写小说,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我想,人们并不是受人之托才写小说的,而是因为有“我想写小说!”这种强烈的愿望,深刻感受到这种内在的动力,才不辞劳苦地努力去写小说。
而且不问那契机是什么,一旦动笔写起小说来,小说家就变成孤家寡人一个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就得有一年还多(两年,有时甚至三年)的时间钻进书房,独自伏案埋头苦写。
清晨起床,每天五到六小时集中心力执笔写稿。像这样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脑袋势必会进入过热状态(还真有过头皮发热的情况),神志会老半天都朦胧不清。
所以到了下午我就睡睡午觉,听听音乐,读读无害的书。这样一种生活过久了,肯定会导致运动不足,所以我每天大概都要外出运动一个小时,然后再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日复一日,就这样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
时时觉得自己仿佛孤单一人坐在深深的井底。谁也不会赶来相救,谁也不会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赞许一声“今天干得不错啊”。
作为结果诞生的作品倒有可能得到嘉许(当然是说如果走运的话),然而人们并不会特地评价一番写作过程。这是只能由作家一个人默默承担的重负。
美国禁酒团体有一条标语“One day at a time”(一日一日,扎扎实实),就是这样!我们只能不打乱节奏,将一个个未来的日子拖至身畔,再送向身后。这般默默地持之以恒,时候一到,自己心中就会萌发出“什么”来。

不过要等到它萌发,得投入一些时日。你必须耐心等待。一天归根结底就是一天,没办法把两三天一下子归拢为一。


03
写作需要持久力,让身体成为友军

那么,要想勉为其难,把这项工作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什么才是必需的呢?
不必说,就是持久力。
那么,要想获得持久力,又该怎么做呢?
对此,我的回答只有一个,非常简单,就是养成基础体力。获得强壮坚韧的体力,让身体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友军。
当然,这说到底只是我个人的意见,而且是得自经验,或许并没有普遍意义。我在这里本来就是作为个人在发言,因此,我的意见难免会成为个人化的、经验性的东西。肯定还有不同的看法,那就请向别人去打听吧。而我嘛,就允许我谈谈自己的意见好了。至于有没有普遍意义,就请您自己判断吧。
世上许多人好像都以为,作家的工作无非是坐在书桌前写写字,大概跟体力没什么关系,只要有那么点敲击电脑键盘(或者在纸上运笔)的指力,不就绰绰有余了吗?
然而实际上试一试就会明白,要每天五六个小时枯坐在书桌前,孑然一人面对着电脑显示屏(当然,就算是坐在柑橘箱前,面对着四百字一页的稿纸也无所谓),集中心力,搭建起一个个故事,那需要非同寻常的体力。
年轻时还不算太困难。二三十岁的时期,体内充盈着生命力,就算苛酷地驱使肉体,它也不会发出怨言。一有需要,专注力也能简单地招之即来,还可以维持在高水平。
随着中年时代的到来,体力会渐渐衰落,爆发力逐渐下降,持续力也逐步减退。肌肉退化,多余的赘肉却越来越多。“肌肉易减,赘肉易增”,这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道悲痛的命题。为了弥补这种减退,为了维持体力,就需要持续不断地作出人为的努力。
而且,体力下降的话(这也无非是泛泛之论),思考能力也会随之表现出微妙的衰退。思维的敏捷和精神上的灵活都会逐渐丧失。

归根到底这只是对我而言:肉体上的节制,是把小说家继续当下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04
将运动和写作结合,有助于创作

根据最近的研究,脑内海马体产生的神经元的数量,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得到飞跃性的增加。所谓有氧运动,是指游泳和跑步这类时间长、运动量适度的运动。
不过,像这样新生的神经元如果置之不理的话,会在二十八小时后悄然消逝,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实在太可惜了。
可是,如果给这些新生的神经元知性的刺激,它们就会被激活,与脑内网络相互结合,成为信号传递组织的有机部分。脑内网络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绵密。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这样一来,随机应变地转换思维方式、发挥不同寻常的创造力,就将变得简单易行。较为复杂的思考和大胆的构想也将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中将运动与知性的作业相互结合,会对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理想的影响。

我成为专业作家后便开始跑步(正式跑起来,是在写《寻羊冒险记》的时候),自那以来三十多年,差不多每天都跑步或游泳一个小时,已经成了习惯。
大概是因为身体结实吧,其间从来没有大的健康失调,也不曾弄伤腰腿(只有一次因为打壁球导致肌肉撕裂),几乎没出现过空白期,每天坚持跑步至今。一年跑一次全程马拉松,还出场参加铁人三项赛。
也有人表示钦佩:每天都坚持跑步,好坚强的意志呀。可是要让我来说,每天坚持坐电车上班的工薪阶层,体力消耗才叫厉害呢。
比起坐一个小时高峰期的电车,想跑步的时候到外边跑上一个小时,根本就不算一回事。
也并不是意志坚强。我本来就喜欢跑步,仅仅是习惯性地坚持对自己胃口的事情而已。无论意志力多强,不对胃口的事也绝不可能连续做上三十年。
这种生活不断积累,我总会感到身为作家的能力似乎点点滴滴地提高了,创造力也变得更加牢靠和稳定。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我居然把跑步的习惯执着地坚持了下来。三十年可是漫长的岁月,要始终不渝地把一个习惯维持下来,还是需要相当努力的。

我深深感到,细心聆听身体诚实的感受,对从事创作的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是精神还是头脑,归根到底都是我们肉体的一部分。


05
写小说,还需要心灵的强韧

小说家的基本工作是讲故事。而所谓讲故事,就是要下降到意识的底层去,下降到心灵黑暗的底部去。要讲规模宏大的故事,作家就必须下降到更深的地方。
这就好比想建造高楼大厦,地基就必须越挖越深。而越是要讲周密的故事,那地下的黑暗就越浓重深厚。
作家从那片地下的黑暗中寻觅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小说需要的养分,带着它返回意识的上层领域,并且转换成文章这种具备形体和意义的东西。
那片黑暗之中,有时会充满危险。栖息在那里的东西往往会变幻各种形象,蛊惑人心。加上既没有路标又没有地图,有些地方还被打造成了迷宫,如同地底洞窟一般,所以稍一疏忽便会迷路,可能再也无法返回地面。

在那片黑暗中,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混作一团,太古与现代融为一体。我们将它未加解剖地带回来,有时那一大包东西说不定就会产生危险的结果。
想同那种深厚的黑暗之力对抗,并且日复一日地面对种种危险,就需要强韧的体能。虽然无法用数值表明究竟要强韧到何种地步,但强韧肯定远远好于不强韧。而且这所谓的强韧,并非与他人相比如何如何,而是对自己来说是“满足需要”的强韧。
我通过每日坚持写小说,点点滴滴地体悟和理解了这个道理。心灵必须尽可能地强韧,而要长期维持这心灵的强韧,就必须增强、管理和维持作为容器的体力。
我所说的“强韧的心灵”,并不是指现实生活层面的强韧。在现实生活中,我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然而说到写小说这项工作,我却能一天连续五个小时坐在书桌前,始终保持一颗强韧的心。这种心灵的强韧(至少其中大半)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东西。
从同为职业小说家这一点而言,有个别的差异贯穿始终,根底上肯定也有某种相通之处。一言以蔽之,那大约就是精神上的强韧。
走出迷惘,身受痛批,被亲近的人出卖,经历意外的失败,有时丧失自信,有时自信过头,总之遭遇了一切可能的现实障碍,却还要坚持把小说写下去——就是这样一种坚定的意志。
肉体力量与精神力量必须均衡有度、旗鼓相当。必须达成让两者互补的态势。战斗越是进入胶着期,这个理论就越有重大的意义。
我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一错再错、反复尝试,终于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做法。请你也找到你的做法。不管在身体还是精神方面,每个人的情况必定各不相同,大概都拥有自己的理论。

村上春树,是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文学类型,包括小说、纪实文学等。以下是对他作品的一些介绍:
1.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酒吧里与朋友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这部小说获得了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
2. 《1973年的弹子球》是一部描写两个男人在寻找他们儿时失踪的弹子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这部小说入围了第83届芥川奖。
3. 《寻羊冒险记》是一部描写一个寻找羊的男子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这部小说获得了第4届野间文艺新人奖。
4.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一部描写一个人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间的冒险故事,这部小说获得了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
5.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渡边的生活故事以及他对直子的思念,这本书在出版后至2009年发行逾1000万册,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
6. 《舞!舞!舞!》是一部描写一个孤独的男子在城市中的生活和舞动的故事。
7. 《奇鸟行状录》是一部描写主人公寻找失踪妻子的故事,这部小说获得了第47届读卖文学奖。
8. 《海边的卡夫卡》是一部描写两个少年在海边寻找自己身份的故事,这部小说获得了捷克设立的弗朗茨·卡夫卡奖。
9. 《盲柳与睡美人》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了一些令人感到惊奇的故事。
10. 《约定的场所:地下2》是一部描写主人公为了寻找失踪的妻子而展开调查的故事,这部纪实文学获得了第2届桑原武夫文学奖。
村上春树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对人物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描绘,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深入探讨。

写作挣钱的“核心关键点”,是首先要系统化学习创作理论。尤其是,必须从最基础的散文创作理论,开始学起。才能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写作的核心技术

要想快速掌握写作的核心技术,那么你务必先沉下心来拜师学艺。因为拜师学艺,可以让你以最快的速度,系统化掌握创作规律,从而节省你漫长的摸索时间。正所谓:“名师指路,少走弯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靠自己瞎摸索的文学爱好者,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位写着玩的,自娱自乐,自己逗自己开心的“文学爱好者”。他们连发表一篇“豆腐块”都难如登天,更别说写作挣钱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只是像驴拉磨一样,终其一生,都只是在自己的惯性思维当中,转圈圈。花一辈子,都转不出那个由自己惯性思维,所编织的死胡同。

如果你也想要拜师学艺,成为一位专业作家,那么请扫下方二维码,找杨老师。


扫二维码,找杨老师



回顾往期精彩>>>

初学写作者,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孤独,对写作有哪些帮助?

如何才能把散文写得更有力量?

写好一篇散文,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刘恒:孤独状态下写作,让我有一种兴奋感

刘震云:好作家,也必须是个哲学家

写作,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写作,就是培养自己的“底层能力”

切莫贪图各种“野鸡奖”

读书和写作,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别把“文字作品”误会成“文学作品”

如何修改一篇“烂”文章(完整版)


如果喜欢本文,就分享到“朋友圈”↑↑

快乐学写作
写作学习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