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三线建设大事概览

政务   2025-01-22 07:31   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5期“三线建设专刊”

三线建设大事概览

1964

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入侵。

8月17日、20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

9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筹备小组和以成昆铁路为中心的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

9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三线建设支援和检查小组,谷牧任组长,负责对三线建设所需物力、财力的组织工作,督促检查三线建设进展情况。

10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提出三线建设的总目标是要争取多快好省的办法,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10月底至11月初,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建委主任薄一波为解决攀枝花基地规划和厂址选定问题,率领中央各部委和川滇两省负责人20余人,到攀枝花地区实地考察。

11月3日,中共中央批转周恩来、罗瑞卿《关于一二两线各省、市、区建设自己后方和备战工作的报告》。

11月26日,毛泽东召见周恩来、李富春、薄一波、程子华听取三线建设汇报,毛泽东肯定了首选攀枝花弄弄坪建厂的合理性。由此,弄弄坪建厂得到确定。

12月,国家经委发出《关于搬厂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对一、二线企业搬迁方法作出规定。
1965

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任主任。

3月4日,毛泽东审阅冶金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徐驰报送的《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批示:“此件很好”,攀枝花开发建设自此大规模展开。

3月14日,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发出关于一、二线各省、市、自治区后方建设的重点的指示,要求一、二线省、市、自治区的后方建设,应以地方军工厂为主。

3月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简称国家建委),由谷牧任主任。主要任务是组织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实施,切实抓好西南、西北战略基地和一、二线后方基地建设等工作。

5月10日,中央专门委员会正式批准:同意曙光机械公司(“902工程”)分散布置在四川梓潼、剑阁、安县一带,主体(院部)在梓潼。这是我国第2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8月,四川省委决定在重庆、成都、自贡、渡口(后更名为攀枝花)等中心城市和重点建设地区设立物资局,统筹区域内建设项目所需的物资供应。

8月,在西南建委和计委会议上,西南局做出发扬大庆“干打垒”精神、试行“厂社结合”和贯彻小城镇方针的决定。

11月1日至12月7日,邓小平到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一线调查研究,重点确定“两基一线”(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为东西两点,成昆铁路为南北一线)的西南三线建设布局。

12月25日,中共中央批复关于西南试点厂社结合、亦工亦农劳动制度的报告。次年,“厂社结合”模式推广到三线地区乃至全国。

1966

1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西北三线建设委员会,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任主任。

2月23日至3月7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成都召开三线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的经验有:基本建设管理工作革命化;取消甲乙方,成立现场统一领导机构;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工农结合、以厂带社等。

3月12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信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

3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王任重任主任。

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家建委提出的《关于老基地、老企业支援新厂建设的几点建议》,要求在三线建设中采用“三老带三新”(即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办法,加快新厂矿的建设速度。
1967
9月9日,国家计委、国防工办、国家建委发出《关于抓紧小三线生产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在1968年全面完成前三年小三线建设规划。
1968

2月8日,中央军委决定,分别授予国防科委所属研究院部队番号,实行军事管制。

3月6日至5月8日,国防工办、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小三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讨论和安排了1968年小三线生产、试制和建设计划,并就小三线建设的任务、方针和布局等问题,向中央提出建议。
1969

4月1日,甘肃省刘家峡水电站第一台22.5万千瓦发电机组开始发电,该电站1975年全部建成,是我国当时最大的水电站。

12月4日,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四川学习班时,对攀枝花的学员说:“要以大局为重,以三线建设为重”“要全力以赴,保证明年7月1日前攀钢出铁、成昆铁路全线通车”。

12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转成都军区党委、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加速四川地区三线建设的请示报告》。
1970

7月1日,攀枝花钢铁厂首次出铁。

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1971

10月1日,攀枝花钢铁厂试炼出第一炉钢,炼钢厂1号转炉投产。

1973

8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关于小三线军工厂归地方领导的若干问题的通知》。指出:小三线军工厂仍全部归省、市、自治区领导。

10月,全长915.6公里的襄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1974
8月16日,攀枝花钢铁厂轧出第一批钢材,标志着攀钢第一期工程基本建成。
1975
7月1日,宝成铁路绵阳至成都段电气化工程竣工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1978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的指导方针,标志着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三线建设基本结束。

1979

4月5—28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确立“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对三线建设进行初步调整。

1983

9月16日,国务院批准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调整搬迁方案,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成为国家批准的核工业部第一个整体性调整搬迁的三线项目。

11月,国务院对三线企事业单位提出“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方针。

12月,国务院成立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三线办),鲁大东任办公室主任,钱敏、郑汉涛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成都市。
1984

1月22—26日,国务院三线办第一次成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三线建设调整的指导思想为: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实现生产力的合理配置;针对三线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问题,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发挥三线优势,将三线建成平战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

4月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8月12—20日,国务院三线办召开三线企业调整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各主管部和省市提出的调整意见,制订了“七五”三线地区企事业单位调整的初步方案。

11月4—6日,国务院三线办在成都召开第二次成员会,讨论通过《“七五”三线地区企事业单位调整方案》,确定第一批调整121个单位,迁并48个,全部转产15个。调整范围主要是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重庆,简称“八省一市”。
1985

6月14日,国家计委批复国务院三线办《关于三线地区企事业单位调整方案》。

6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四川省三线企事业单位第一批调整方案,当批调整涉及39个三线企事业单位。
1986

2月,四川省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领导小组成立;9月,四川省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成立。

6月13—17日,国务院三线办在长沙召开三线企业调整工作会,确定调整资金安排的比例:国家补助40%,主管部门或省、市安排30%,企业自筹30%。

11月13—17日,国务院三线办在成都召开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研讨会,成立国务院三线办咨询委员会。
1989
10月7日,国务院三线办向国家计委报送《关于“八五”期间三线企业布局调整计划的建议报告》。
1991

2月5日,国务院三线办印发《“八五”期间三线布局调整工作纲要》。

4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国防科工委汇报后说:现在看来,毛主席确定的三线建设方针是正确的。

4月15—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四川视察攀枝花钢铁公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和西南物理研究院等三线建设重点项目。为攀枝花钢铁集团题词:“努力把攀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钢铁钒钛基地。”

4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四川省委干部会议讲到三线建设问题时说: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特别是海湾战争之后,我们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应当有进一步的认识。总的讲,毛主席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10月24日,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和国务院三线办研究决定,将四川绵阳市作为全国“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城市。

11月4日,国家计委批复国务院三线办《关于三线企事业单位“八五”调整方案的报告》,指出:“八五”三线调整国家补助投资可按8.5亿元安排,其中基建基金2.5亿元,银行贷款6亿元;原则上同意对“八五”三线调整单位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12月底,全国“七五”规划三线调整项目基本完成。121个单位中有24个进行撤并和就地转产,有8个划归首钢,有71个完成全部或部分搬迁,共投入30亿元。
1993

4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中国大三线报告文学丛书》题词:“让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6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听取国务院三线办领导关于三线办机构设置的汇报。他指出:国务院三线办,改成国家计委三线办。

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撤销后,工作由国家计委承担。
1994

4月28日,国家计委发出《关于成立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领导小组的通知》。

5月27日,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发出《关于国家计委三线办领导任职的通知》,任命王春才为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吉大伟、张培坤为副主任。

1995
9月18—20日,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讨论三线建设布局调整情况及“九五”计划构想。
1996
9月27—28日,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第二次成员会议。会议审定“九五”三线建设调整规划方案,审议1996年三线建设调整工作的计划执行情况和1997年投资计划安排意见。
1997
10月14—16日,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在贵阳召开三线调整工作会议,要求力争在“九五”末乃至“十五”初,基本解决险情严重三线单位的脱险搬迁和治理改造问题。
1998
3月,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和三线企业咨询中心合并改组为国防科工委三线调整协调中心。
1999

2月12日,国防科工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三线调整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对三线调整项目实行新项目、新机制,坚决制止重复建设,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当调增国家资本金配置比例,使调迁单位摆脱困境,增强活力。

7月15日,国防科工委发出《关于成立国防科工委三线调整协调中心的通知》。国防科工委党组决定,吉大伟任三线调整协调中心主任,张培坤任三线调整协调中心副主任。
2000
1月16日,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在2000年国防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防科工委对前些年调迁实践进行了认真总结,提出要由单纯的脱险搬迁向优化布局结构转变,实行鼓励不搬迁单位的政策。
2001
1月4日,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在2001年国防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中西部企业在原地进行调整、改造、提高,发挥其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2003
12月3日,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改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三线建设调整改造20周年纪念座谈会。同日《人民日报》报道: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进入收尾,年底将完成项目190个。剩余的11个项目可望2004、2005年两年内全部完成。
2004
10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听取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指出,三线建设企业调整改造的重点和难点突破后,将成为未来加快发展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2006

1月4日,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在2006年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宣布:三线调迁工作全面完成。

4月18日,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会议形成我国首个倡导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无锡建议》。

5月,国家文物局颁布《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在国家层面拉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
2011

广安市建成全国首个以三线工业遗产为主题的陈列馆——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影响并推动全国三线建设研究和保护工作。

2013
8月17日,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六盘水市建成开馆并免费开放,这是国内第一家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2014
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以下简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在北京成立,钱海皓任会长,齐德学、武力、王春才、李庆、温尧忱任副会长。
2015

3月1—3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攀枝花市委及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在攀枝花市召开。

3月3日,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建成开馆并试运营。
2016

4月11日,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冠名“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正式成为“国字号”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

8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摄制的7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军工记忆——三线风云》,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该片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和11家军工集团的支持下,以三线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及调迁历程为叙事背景,以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亲历三线建设老同志的难忘经历和相关专家、学者的采访为内容主体,通过“大山深处”“筚路蓝缕”“千里跋涉”“风起潮涌”“逆境转型”“弯道超车”“上下求索”7集,再现了三线军工建设、调迁、脱困、重生的波澜壮阔发展历程,讴歌了几代军工人不忘初心、军工报国的爱国情怀和感人事迹。
2017
9月,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等单位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三线》,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该片历时两年半拍摄,期间走访了北京、四川、贵州、陕西、湖北、重庆6个省(区、市),近20个城市,涉及近百家采访单位,采访亲历者500多人。该片将镜头对准普通的三线建设者群体,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反映大时代的变迁,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三线建设的纪录片。
2018

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四川时,对三线建设作出重要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重要产业和企业,特别是三线建设,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四川,这些都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财富。

10月,中央宣传部将三线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一起,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全国共有42个项目入选。其中,四川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入选。
2019

10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三线航天066导弹基地旧址、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旧址、三线贵州歼击机总装厂旧址6处三线军工遗产入选。

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全国共有49个项目入选。其中,四川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攀枝花钢铁厂、核工业受控核聚变实验旧址入选。
2020
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全国共有62个项目入选。其中,四川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实验基地旧址、四川国际电台旧址入选。
2021

8月30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组织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出版,该书在“三线建设及其成就”部分首次写进三线精神。

9月25日,史诗电视剧《火红年华》(原名《大三线》)播出。剧集以十九冶、攀钢、攀煤等四川著名三线工业企业为原型,讲述建设者们来到沟壑纵横的攀西大裂谷深处,克服重重困难,将一片不毛之地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的故事。

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全国共有31个项目入选。其中,四川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旧址、中国核动力九〇九基地入选。
2022
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新建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2023年1月1日,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亮灯仪式在攀枝花三线文化广场举行,标志着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在攀枝花正式落成。
2023

2月22日,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揭牌暨开馆仪式在绵阳梓潼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举行。

5月15日,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代表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宣读贺信。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下设学术委员会、文旅专委会、宣传部、产业部、会员服务部等组织机构。
2024

3月4日,由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中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秘书处承办的纪念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秘书处揭牌仪式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举行,同时开展三线建设文物集体捐赠仪式、博物馆第三批分馆授牌仪式等8项主体活动。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5期“三线建设专刊”

参考文献:

〔1〕王春才编:《三线建设铸丰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年。

〔2〕陈东林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年。

〔3〕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 和国 70 年四川大事记(1949—201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 年。

〔4〕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四川三线建设简史》,内部资料,2019 年。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图源: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  李代峰  张万静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方志四川
直笔著史记盛世 问道彰善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