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授顶会报告公开歧视中国学生,大会紧急回应,本人道歉;《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成功 | 科研圈日报

学术   2024-12-16 12:17   北京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环球科学》编辑陪你用科学总结2024年!

12月20日晚20:00,直播间将现场公布《环球科学》2024年度十大科学新闻,一场直播带你了解2024一整年的科学发展大事件,千万不能错过!

直播全程抽奖不断,杂志、桌垫送不停,更有24年最后一波超惠订阅福利!

不想错失这么多的超级好礼,就快点击【预约】按钮预约直播吧!




· 热点事件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成功


新华社消息,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于 2024 年 12 月 13 日在北京换文签署了《关于修订和延长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议定书》,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自 2024 年 8 月 27 日起延期 5 年。财新网消息称,美方表示本次修订后续签的《协定》仅涵盖基础研究领域,并不促进“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开发”。根据美国政府此前对“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定义,这也意味着《协定》不包括两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合作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1979 年首次签署后,原本一直维持着 5 年续签一次的既定规律,但本应于 2023 年 8 月进行续签的《协定》,由于续签谈判未能及时完成,双方同意将《协定》短期延长 6 个月。截至 2024 年 2 月 27 日首次延期届满时,谈判仍未完成,双方于是再次将《协定》暂时延长至 2024 年 8 月 27 日。(新华社,财新网)



MIT 教授顶会报告公开歧视中国学生,大会紧急回应,本人道歉


当地时间 12 月 13 日,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教授 Rosalind Picard 在人工智能顶会 NeurIPS 上做报告时,因存在歧视中国学生言论引发不满与批评。


据悉,这名主要活跃在计算机与神经科学交叉领域(情感计算)的专家在主题为《如何优化最重要的事情》的演讲中提及了一些关于学术诚信的建议其中一张幻灯片描述了一名使用 AI “美化”论文结果而被开除的留学生,并明确表示该学生来自中国,其自称“在我的学校里没有人教过我们道德和价值观”。演讲结束后,一位中国听众在提问环节中表达了反对意见。她指出,在全部演讲内容中“不好的做法”出现了不止一次,但只有此处明确提到研究人员的国籍,该行为涉及歧视问题,令中国人感到冒犯,希望对方删除该幻灯片。Picard 表示将会“采纳建议把它删掉”。


涉及歧视问题的幻灯片 来源:公众号“机器之心”


第二日,NeurIPS 官方做出回应,承认该演讲“对中国学者的文化概况强化了隐性偏见”,表示这并非会方立场,正在直接与演讲者本人讨论这个问题。随后,Picard 本人在 MIT 媒体实验室官网发表了道歉声明,表示“很后悔提到了这个细节”。她还在信中表示:“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与我的观点无关,并且造成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联想。”(TechCrunch,公众号“机器之心”,NeurIPS,MIT Media Lab)



· 健康与代谢


轻断食或妨碍毛发生长 


对照组的小鼠(上排)的毛发再生速度比每天只进食 8 小时的小鼠(中)或每隔一天进食的小鼠(下排)要快得多。图片来源:论文


间歇性禁食已被证实可以改善代谢,增强与血液、肠道和肌肉组织相关的干细胞的抗压力能力,成为备受推崇的节食方式之一,但其对毛囊再生和毛发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西湖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与不限制饮食相比,间歇性禁食可能对毛发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人类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显示出类似趋势


研究人员将剃毛后的小鼠按照两种不同的禁食方案喂养,分别是每天禁食 16 小时和隔日禁食,对照组不限制饮食。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的大部分毛发在 30 天后都重新长了出来,而采用两种间歇性禁食方案的小鼠在 96 天后才长出部分毛发。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证明,背后的原因在于间歇性禁食激活了肾上腺与皮肤脂肪细胞之间的交流,引发皮肤脂肪细胞释放脂肪酸,扰乱毛囊干细胞 (HFSC) 的新陈代谢,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甚至会诱发 HFSC 凋亡,抑制毛囊再生。不过,禁食期间在皮肤上涂抹抗氧化维生素 E 可以有效减少 HFSC 凋亡,缓解毛囊再生抑制。研究团队还对 49 名健康年轻人进行了为期 10 天的小型临床试验,与对照组相比,每天禁食 18 小时的参与者的头发生长平均速度降低 18%,而且头发直径更细。作者指出,虽然人类头发受影响的机制与小鼠类似,但由于人类代谢比小鼠慢得多,HFSC 凋亡没有小鼠严重。相关论文 12 月 13 日发表于《细胞》Cell)。(细胞出版社,《自然》新闻,)



· 疫苗研发


可能加重儿童病情,美国叫停 Moderna RSV mRNA 疫苗临床试验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发布了有关莫德纳(Modern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RNA 疫苗的安全性调查结果。Moderna 此前提交的临床数据显示,其两种 RSV mRNA 疫苗在面向 5 个月至 7 个月大婴幼儿开展的临床试验中出现了接种后加重感染症状的情况。其中一种已于今年 5 月获批上市,商品名为 mRESVIA,可用于预防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成人 RSV 病毒感染。临床数据显示,接种 mRESVIA 疫苗后感染 RSV 的 40 名患儿中有 5 名(12.5%)出现了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而安慰剂组重症率仅为 5%。另一种则为联合疫苗,可同时预防同属副黏病毒家族、感染症状类似的 RSV 和人类偏肺病毒(hMPV),该疫苗同样使 27 名接种疫苗的婴儿中的 3 名发展为重症感染。


Moderna 的 mRNA 疫苗会使人体产生 F 病毒蛋白,该蛋白在病毒与人体细胞融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引发免疫反应。此次 Moderna 的疫苗试验可能进一步说明,与成人不同,mRNA 疫苗的作用机制无法在婴儿体内起到适当的效果,反而会出现“疫苗相关的增强反应”,加重呼吸系统疾病。据此,Moderna 决定停止研究并放弃相关疫苗开发,美国 FDA 也因此暂停了 11 项涉及融合前 F 蛋白的 RSV 疫苗试验,但未限制另外 15 项开发减毒 RSV 疫苗的试验,减毒疫苗理论上不会加重儿童感染 RSV的症状。作为易感人群,5 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措施仅有一款针对孕妇的 RSV 疫苗 Abrysvo,和一种针对 F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前者的保护期限仅为 6 个月,后者则仅适用于婴儿的首个 RSV 流行季,且二者的可及性较差。目前,全世界对安全有效的儿童 RSV 疫苗需求迫切,但开发前景尚不明朗。(《科学》新闻,美国 FDA)



斯坦福科学家发明像面霜一样的涂抹式疫苗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近日在《自然》Nature)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皮肤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如何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激发强烈且持久的免疫反应。


研究表明,这一细菌不仅能够诱导 T 细胞反应,还能通过其表面蛋白 Aap 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为新型局部疫苗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团队通过工程化改造表皮葡萄球菌,将无害的破伤风毒素片段 C 插入 Aap 蛋白,并通过局部涂抹的方法让小鼠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强烈的抗体反应,能够有效保护小鼠免受致命剂量的破伤风毒素侵害。此外,改造后的表皮葡萄球菌能够在生理条件下有效激发免疫系统中,产生持久且特异的抗体反应,包括在鼻腔和肺部粘膜中的 IgA 反应。研究还发现,这一免疫反应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中也得到了保留,表明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该研究为开发一种新型的局部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避免了传统疫苗的注射疼痛和副作用,还能通过局部涂抹的方式实现免疫保护,可能为全球疫苗接种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


编写:杨梦、马凤娟、字鑫楠、魏潇

编辑:魏潇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环球科学科研圈
《环球科学》杂志旗下综合性学术传播与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