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本页面底部课程海报二维码,即可了解详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思政课”教学案例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晓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课程性质 | “公共基础课程类” |
学分 | 3 | 学时 | 48 |
开课专业 | 大三各专业 | 授课对象 | 大三(下学期)学生 |
二、"大思政课"建设总体思路
(一)建设目标
本节内容节选为教材第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的第二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大纲,分别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是知识目标:在案例《乌梁素海从生态危机到生机盎然》中感受乌梁素海的大蜕变,引导学生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在案例《开鲁县“羊草小镇”创造生态修复和经济回报奇迹》中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是能力目标:旨在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认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勇做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的先锋模范,做到知行合一。
三是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将多个思政点融入案例中。在案例展示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风景区的产业链时,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探讨的方式,融入思政点,厚植学生热爱生态环境之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入情况
从课前布置阅读观看学习通案例资料到课堂小组分析案例讨论问题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较为深刻。通过案例教学与小组合作探究之间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的紧密衔接,融入情况良好。
三、"大思政课"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第十二讲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二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
(2)掌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课前阅读学习通APP案例资料,课后完成拍摄实践作品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勇做践行绿色生活生产的时代先锋。
3.育人目标
(1)通过学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内涵,教育引导学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
(2)通过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课程思政-思政素材1】
过去,乌梁素海被生态危机包围,现在,乌梁素海充满一片生机,在这一华丽的蜕变过程中,离不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通过观察乌梁素海的大蜕变,体验保护与丰收并行不悖,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画面,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导入】(3分钟)
由于课前已通过学习通APP观看内蒙古乌梁素海《从生态危机到生机盎然的华丽蜕变》视频,因此在课件中简单回顾蜕变历程,了解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内容,并在学习通发布两个在线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思考,引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学生了解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同。
【小组讨论】(3分钟)
探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概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绿水青山”指的是保护自然;“金山银山”指的是发展经济。
【理论讲授】(10分钟)
教师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阶核心观点。“两山论”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归属于生产力中,承认自然的价值,形成绿色生产力理论。“两山论”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
【课程思政-思政素材2】
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有草牧场26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然而沙沼地和荒漠化土地较多,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化十分严重,生态承载能力弱,修复治理难度。面对难题,小街基镇政府敢于探索创新治理模式。由小街基镇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公社团队合作培育的优质中科羊草,不仅蛋白含量高,而且防风固沙作用强。2019年开鲁县小街基镇开始种植养草,通过加大原种扩繁,不仅生态得以修复,拥有良好土壤条件,让盐碱荒滩重披“绿衣”,实现从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更是取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在这一思政素材中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魅力、厚植生态环境热爱之情。
【合作探究】(6分钟)
课中课件展示回顾案例《开鲁县“羊草小镇”创造生态修复和经济回报奇迹》,并在学习通发布问题链,绿水青山为什么能够转化为金山银山?二者转化揭示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理论讲授】(12分钟)
(1)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开鲁县“羊草小镇”的做法,明白绿水青山之所以能够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人、在思路。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保护生态环境的渠道,才能创造经济财富。
根据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对方转化。即通过创造有利条件修复生态,使绿水青山在社会生产中持续“为劳动提供材料”,进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金山银山得到量和质的双重提升之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绿色发展,而这又将回馈、绵延绿水青山的生机,保护和改善自然生产力,形成良性循环。
(2)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统一
开鲁县“羊草小镇”的做法体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蕴含无穷的经济价值,通过产业链发展,进一步能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揭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的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
【课程思政-思政素材3】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内蒙古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了自驾游爱好者的天堂。通辽市扎鲁特旗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将草原生态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走出了一条以“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复合型旅游产业发展之路。未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升级,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此素材中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人增收,由此引导学生从实践中体会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深对二者如何转化的思考,同时列举现实中有哪些好的做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合作探究】(6分钟)
课中课件展示回顾案例《扎鲁特旗走出复合型旅游产业发展之路》,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分析扎鲁特旗风景区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并列举你的家乡有哪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例子,具体的做法。
【点评总结】(3分钟)
内蒙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做法以及学生列举的各自家乡的例子,揭示了在此理念引领下,地方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前面,同时坚守加快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的道理,为今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常态化提供有益经验。
【课程总结】(2分钟)
1.根据上述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强调重点问题。
2.课外实践作业布置:
(1)感悟通辽生态之治理成果,制作时长5分钟的微视频。
(2)制定绿色出行计划,培养绿色生活方式。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认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爱护生态环境之情、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在设计中,既要考虑理论的深度,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理论讲深讲透离不开教学策略方法的支撑。具体策略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结合。
1.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
通过问题链启发式教学,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层层递进提高理论深度;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短视频制作加深对两大理念的理解,教育引导学生构建绿色生活方式。
2.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在案例选择过程中,结合内蒙古地方特色,选取内蒙古当地绿色资源作为案例,探究内蒙古乌梁素海和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两个地方的生态改善举措,进而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讲活道理,坚定学生爱护环境的决心。
3.教学逻辑层层相扣
教学片段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本教学片段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重难点进行设置,环节之间具有连贯性,保证了教学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教学目标环环相扣,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提升目标、育人目标相互贯通链接。
4.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选择本地绿色资源设计研学线路,鼓励学生制作微视频或微电影,做好实践作业,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勇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先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而言之,讲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课,案例丰富,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认知的提升,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了他们探索绿色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教学效果的显现,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教学效果生动,但仍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课中探讨分析中,有的小组独立思考欠缺,回答积极性较差,今后需加强小组合作机制。
四、"大思政课"建设特色与创新
在本节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思政课”建设中,有特色,有亮点与创新点,特点鲜明并有同类课程值得借鉴之处。
本课特色在于课程深度融合了生态文明理念与思政教育,将理论学习与生态保护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课程生态。亮点则在于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结合等,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中深刻理解绿水青山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创新,紧密跟随时代发展,融入最新生态政策与研究成果;二是教学形式创新,丰富实践教学形式,选择本地绿色资源设计研学线路,鼓励学生制作微视频或微电影,做好实践作业,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勇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先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评价体系创新,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与环保实践能力。
这些经验做法为同类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首先,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前瞻性,紧跟时代步伐;其次,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最后,要完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