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
1.13
本周值得读
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
1. 一些黑猩猩比其他同伴更擅长开坚果
2. 黄石的火山活动可能向东北方向转移
3. 评估含糖饮料造成的全球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4. 植物基饮食或可增加与健康相关的肠道微生物
5. 约1/4淡水动物面临灭绝风险
演化 | 一些黑猩猩比其他同伴更擅长开坚果
Reliable long-term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wild chimpanze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根据《自然-人类行为》发表的一项研究,有些黑猩猩使用工具敲碎坚果的效率比其他的黑猩猩更高。研究发现基于对25年里近4000段几内亚波叟野生黑猩猩敲坚果视频的分析。
用石头砸碎坚果是黑猩猩使用工具的一种方式。能更高效地用石头敲碎坚果有直接的演化好处,因为个体能以较少的能量消耗吃到更多食物。虽然有证据表明有些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工具使用存在差异——例如食蟹猕猴开牡蛎——但这项研究依据的是短时间内收集的数据,可能无法反映持续一致的差异。
英国牛津大学的Sophie Berdugo和同事分析了3882段视频素材,包含了1992年-2017年间波叟的21只野生黑猩猩开坚果的观察录像(总时长超过800小时),根据五种不同的效率衡量标准,确定是否有些黑猩猩在完成这项任务时比其他黑猩猩效率更高。这些指标包括:一次敲碎坚果的持续时间、每个坚果敲击的次数、成功率、敲击使坚果移位的次数(移位率),以及黑猩猩换工具的次数(工具更换率)。他们发现,5项指标中有四项(除工具更换率)在个体水平上存在效率差异。例如,一些黑猩猩获取果壳里有营养的果仁所需的时间是其他相同年龄和性别的黑猩猩的两倍。这四个效率指标还被发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最高可至11岁。
这些发现表明,一些黑猩猩可能拥有比其他黑猩猩更好的认知或运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来理解这些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后果。
一只成年母黑猩猩Fanle正在用石锤和砧板敲击油棕果,它年幼的儿子Flanle正在看着镜头。图片来自Tetsuro Matsuzawa
DOI:10.1038/s41562-024-02071-8
本论文开放获取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原文 <
地质学 | 黄石的火山活动可能向东北方向转移
The progression of basaltic–rhyolitic melt storage at Yellowstone Caldera
Nature
《自然》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调查了黄石公园破火山口下方的地壳性质,认为这一地区地下的岩浆可能正向东北方向转移。
黄石破火山口是地球上最大的火山系统之一。该系统在过去210万年里经历了三次形成破火山口的大喷发,每次都伴随着多达数千立方千米的熔岩和火山灰的喷出。过去尝试对黄石火山下岩浆分布的描绘都受到方法限制,因为除熔体外,地壳其他特征(如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岩浆分布。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Ninfa Bennington和同事使用一种电磁地球物理方法模拟了黄石下方的岩浆分布,该方法依靠地球磁场变化来推断地壳的传导结构。研究人员确定了至少7个岩浆含量相对较高的区域,其中一些相互连通,连通深度在4-47公里(地壳和地幔交汇处)不等。Bennington和同事还推断,黄石西部的火山活动可能在减弱,而东北部的岩浆储库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流纹岩喷发(一种独特熔岩形式)。他们估计,黄石东北部地下最大的熔体体积约440立方千米,近似于约130万年前黄石梅萨瀑布形成破火山口喷发的规模。
研究者指出,虽然黄石公园破火山口过去曾发生过大规模喷发,但还需进一步研究才能估计东北岩浆储库何时会喷发。
黄石火山系统的三维电阻率模型。来源:Bennington, et al.
DOI:10.1038/s41586-024-08286-z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原文 <
健康 | 评估含糖饮料造成的全球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Burdens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184 countries
Nature Medicine
2020年,全球约1/10的新发2型糖尿病和1/30的新发心血管疾病或可归因于摄入含糖饮料。最大比例的可归因病例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上发现基于对184个国家的建模估算,发表于《自然-医学》。
全球范围内,含糖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能量饮料和柠檬水——的摄入一直在增加。虽然有些研究已发现与摄入这类饮料相关的健康风险,包括增重以及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但含糖饮料的全球健康影响一直没有得到量化。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Laura Lara-Castor和同事分析了全球饮食数据库(Global Dietary Database)的数据,该数据库包含基于个体饮食调查对含糖饮料摄入的估算数据,以及关于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数据。研究团队用一个模型结合了这些数据集,估算了全球可归因于含糖饮料的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负担。通过模拟在184个国家的人口中的影响,Lara-Castor和同事估计在2020年,全球有220万2型糖尿病新发病例和120万心血管病新发病例可归因于这些饮料。从全球不同地区看,可归因负担最大的地区在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在评估1990至2020年的趋势时,研究团队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比例增幅最大,病例数分别增加8.8%和4.4%。Lara-Castor和同事指出,他们的发现确定了一种关联,而且是基于国家摄入情况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估算,这些国家的食物摄入和结局的数据非常有限。
作者总结道,经济发展中地区可归因于摄入含糖饮料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的显著增加,反映了一种向着西方化饮食模式的饮食转变。他们强调,有必要采取有效政策和干预措施来规范全球含糖饮料的销售和摄入,从而减少相关疾病负担。
2020年全球和世界各地区按主要社会人口因素分列的可归因于SSB摄入量的T2D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来源:Lara-Castor, et al.
DOI:10.1038/s41591-024-03345-4
本论文开放获取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原文<
健康 | 植物基饮食或可增加与健康相关的肠道微生物
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of vegan, vegetarian and omnivore diets and associated health outcomes across 21,561 individuals
Nature Microbiology
《自然-微生物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摄入更多健康的植物基食物或可提高有益人类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的比例。这一发现基于对逾2.1万名纯素食者、素食者和杂食者的分析。
已知饮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之前有研究指出,摄入低植物基食物、高加工食物的饮食方式存在更高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风险。不过,植物基饮食如何塑造肠道健康(以及相应的整体身体健康)一直不明确。
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的Nicola Segata和同事分析了英国、美国、意大利的21561名纯素食者、素食者或杂食者的微生物组和自我报告的饮食模式数据。他们发现,杂食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比素食者和纯素食者含有更多的微生物种类,而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杂食者被发现在肠道中有促肉类消化的微生物,如瘤胃球菌扭矩(Ruminococcus torques)、沃氏嗜胆菌(Bilophila wadsworthia)、腐烂另枝菌(Alistipes putredinis),这些微生物一般与心血管和代谢健康不佳有关。摄入纯素饮食的人拥有更多与水果和蔬菜摄入相关的微生物,这会促进产生肠道和心血管代谢健康所必需的短链脂肪酸。素食者的微生物特征介于纯素食者与杂食者之间,拥有与这些食物类型相关的最丰富的微生物。作者还发现,不管哪种饮食模式(纯素食、素食或杂食),饮食中健康植物基食物的含量能提高有益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的比例。
作者总结道,摄入大量健康的植物基和富含纤维的食物或能选择与有益健康相关的微生物。但他们也指出,仍需对更多样化的人群开展进一步研究。
根据FFQs,P3 UK22A和P3 US22A中杂食者和素食者的乳制品消费频率。来源:Fackelmann, et al.
DOI:10.1038/s41564-024-01870-z
本论文开放获取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原文<
生物多样性 | 约1/4淡水动物面临灭绝风险
One-quarter of freshwater fauna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Nature
《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详细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研究涵盖超过23000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有约24%面临灭绝风险。这项分析指出了污染、水坝、农业和入侵物种带来的主要威胁。这些发现有助于为未来减少淡水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工作提供信息。
淡水是10%以上已知物种的家园,这一多样性带来了多种益处,如营养循环、洪水控制和缓解气候变化。淡水生态系统受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影响,但缺乏对这一生态系统中物种灭绝风险的全面评估。
Catherine Sayer和同事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提供了多分类群全球淡水动物群的评估结果,其中囊括了23496种鱼类、十足目甲壳动物(如蟹、小龙虾和虾)和蜻蜓目(如蜻蜓和豆娘)。总体上,这些物种中有接近四分之一(24%)面临高灭绝风险;相比淡水鱼类(26%)和蜻蜓目(16%),十足目的受威胁物种百分比最高(30%)。在被研究的物种中,54%的濒危物种被认为受到污染的影响,39%受水坝和取水影响,37%受到土地用途改变和农业相关效应的影响,28%受到入侵物种和疾病影响。
作者总结说,这些结果凸显了应对威胁的紧迫性,以防止物种的进一步减少和损失。
墨西哥丽脂鲤。图片来自Topiltzin Contreras-MacBeath
DOI:10.1038/s41586-024-08375-z
本论文开放获取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原文<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5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阅读原文,直通 na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