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HSE之声:阅读《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改进工业过程安全》有感

文摘   2024-12-30 08:19   北京  

《操作行为与操作纪律——提升工业过程安全》一书由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撰写,系统阐述了操作行为(COO)与操作纪律(OD)的定义、实施该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好处、核心要素,并指导如何高效地构建和执行该体系。该书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提高安全水平。在阅读完《操作行为与操作纪律——提升工业过程安全》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企业的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一、核心观点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细致地解释了操作行为与操作纪律的内涵,操作行为所体现的企业价值观和原则,应当在管理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企业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任务安排,都应当围绕着合理组织、正确执行以及保持行为稳定性展开。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负责,更是对员工、对社会的高度负责。而操作纪律则从员工个体层面出发,要求每次都以正确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将对过程安全的承诺融入到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企业安全高效运行的坚固基石。

具体效益的体现可以从多行业的成功案例中看出,这些案例是对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有效性的有力证明。从军事领域潜艇的安全运行,到能源部事故数量的显著减少;从航空业事故率的大幅下降,到核电行业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提升,再到化工企业对危害和风险的有效管理,无一不彰显出这一体系的巨大价值。这些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在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适应性和强大生命力,也让我坚信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其带来的具体效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意味着企业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无论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是环境破坏;减轻事故后果,是对企业应急处理能力和社会责任的考验,也是对员工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提高企业团队认知,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提升盈利能力、安全性、质量和生产力,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效益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二、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关键特性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的关键特性,为企业在实施相关体系时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操作指南。通过对操作行为的细致剖析,书中涵盖了从基础特性、员工管理、工艺过程控制到工厂运营等多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理解风险的重要性、制定合理标准等基础特性是整个体系的根基所在。只有在明确风险、建立科学标准的前提下,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操作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在员工管理方面,书中强调了从明确权力责任到加强培训技能的重要性。每一个环节,包括有效沟通和严格任务确认,都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整体绩效。只有当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具备必要的技能,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有效沟通和确认任务,企业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在工艺过程控制方面,书中提出了能力保障和安全操作限值设定的重要性。这些措施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只有在确保工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的前提下,企业才能避免生产事故,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在工厂运营层面,书中详细阐述了各项管理措施的重要性。这些措施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有序运转。只有在工厂层面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操作纪律的企业和个人特性的重要性。在企业特性方面,领导力、团队建设和员工参与等要素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推动体系有效实施的关键力量。以身作则的领导力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团队建设和员工参与则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企业管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在个人特性方面,书中提出了知识、承诺、意识和注重细节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以更加严谨、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只有当员工具备必要的知识,对工作有强烈的承诺,具备高度的意识,并且注重细节,企业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三、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的实施步骤

1.明确企业的需求与目标

为了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持续改进并保持竞争力,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需求与目标。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将为企业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和衡量标准。具体来说,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指标来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改进。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财务表现、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其体系特性,例如管理体系、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等,确保这些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并支持企业的整体目标。

在明确了需求与目标之后,企业应制定具体的目标计划。这些目标应当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并且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例如,企业可以设定降低事故发生率的目标,通过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和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此外,企业还可以设定提高操作合规性的目标,通过定期的合规性检查和培训,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企业不仅能够明确自身的改进方向,还能够通过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效地推动改进措施的实施,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制定计划

1)建立统一绩效预期:为了确保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一致,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职责。这些标准应当是可衡量、可观察且可达到的,以便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确保每个员工的工作都能够支持企业的目标,并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到绩效预期的制定过程中来。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2)强调管理层领导力和承诺:管理层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文化氛围。因此,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积极推动开放式交流,将这种交流方式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并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管理层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整体绩效。

3)确保长期可持续性和一致性: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我们需要将相关活动视为长期规划的一部分,并持续进行改进。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降低潜在风险。通过简化标准化过程,并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监测,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确保长期的可持续性和一致性。设定里程碑并努力实现:为了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设定一系列可行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应当具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可衡量的,以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员工的意识,推广包括培训、活动和特殊运动在内的策略,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此外,设计相应的工具来监督进展,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3.实施计划

1)强调员工受益:企业需要使员工深刻认识到整个体系不仅仅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每一位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将员工的操作行为与公司的经济绩效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激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安全,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样,员工不仅能享受到一个更加健康和安全的工作氛围,还能在个人职业发展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提升空间。

2)沟通绩效标准:为了确保员工能够充分理解并达到绩效合格的条件,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的培训、日常的监督以及及时的反馈。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员工在面对新标准时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接受这些变化。同时,管理层也应当积极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优化和调整绩效标准,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3)实施和执行标准:为了确保标准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确保他们充分理解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管理层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并通过树立榜样和强化期望行为来引导员工。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此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以确保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管理层也应当密切关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标准能够顺利执行。

4)采用切合实际的做法:企业在实施标准时,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进行详细的差距分析,以了解现有状况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当以自身的长期计划和战略目标为基准,对实施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其能够适应现场设施和员工的实际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确保标准的实施既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又能够得到员工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4.监测进展

1)在使用指标时,综合运用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和滞后指标(lagging indicator),选择那些能够预警潜在后果并且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为了确保指标的有效性和相关性,我们需要定期更换和更新这些指标。在选择指标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沟通的频率、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数量等。此外,我们必须确保这些指标的定义是清晰明确的,以避免任何可能的误导。

2)在进行审核时,定期开展全面的审核工作,确保其贯穿整个体系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审核的主题应当涵盖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流程、程序和结果。通过依据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绘制趋势图以直观展示改进的效果和进展。

3)在进行事故调查时,将其视为一个发现体系弱点的机会。通过跟踪和分析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事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个人。事故调查应当在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氛围中进行,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并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同时,领导层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探讨事故的经验教训,以促进整个组织的学习和改进。

4)在使用其他管理工具时,管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巡视,主动与员工沟通,关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给员工留下不良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检查和评估企业管理的现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开展自评估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通过组织跨部门的人员进行自评估,我们可以分析评估结果并据此进行改进。对于那些得分较低的关键要素,我们应当制定具体的改进规划,以确保持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5.改进计划和持续改进

1)现状评估和差距分析:在进行现状评估和差距分析时,我们需要仔细对比企业制定的标准与员工的实际表现。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明确地识别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深入分析导致这些差距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相应的纠正方法,并根据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决定分析的频率。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差距,提高员工的表现。

2)常见实施问题: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首先,要确保绩效标准的正确应用,避免出现应用不当的情况。其次,主管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此外,绩效标准本身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计划的合理性也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导致实施效果不佳。监管不足和活动计划不佳也是常见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改进计划。最后,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缺陷,也不能无视规则,否则将严重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

3)操作行为/操作纪律成熟度模型:依据操作行为/操作纪律成熟度模型,我们可以评估企业的成熟度等级。对于那些成熟度较低的企业,管理层应该设定明确的提升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调整相应的计划。通过不断努力,企业可以逐步向更高级别的成熟度迈进,从而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4)定改进机会优先顺序:在确定改进机会的优先顺序时,需要识别并推广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方法和做法。同时,将差距分为主次,优先解决主要的缺陷和问题。从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小事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增强信心。此外,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改进措施的优先顺序,确保在有限的资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改进的效果。

四、应用范围与角色

适用于企业所有部门和各个层级,无论是管理层、操作层、技术支持人员、行政支持人员还是外部承包商,都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例如,研发团队在遵循相关绩效标准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项目风险;工程部门在设计和施工等关键环节中,确保所有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要求得到严格执行;检修部门则通过确保维修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设备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进一步强化了过程安全绩效,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益。

结束语:

《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改进工业过程安全》这本书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涵盖了从战略制定到日常运营的各个方面。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和完善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体系,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相信在这本书的引领和指导下,更多的企业将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操作行为和操作纪律体系,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HSE中心
通过“大健康、大环保、大安全”思路,搭建HSE学习交流的公益平台,非商业不盈利,业余时间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安全生产事业努力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