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赓续历史文脉中弘扬北疆文化
图/央视网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博物馆事业发展,他进一步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图/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活动在内蒙古博物院举办,活动设置了系列发布、展览展示、公众教育活动、学术研究等4大版块,多角度展示全区博物馆在北疆文化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成果。
内蒙古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内蒙古在讲好内蒙古故事、唱响“北疆文化”品牌上持续下功夫。北疆文化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以“爱国、忠诚、团结、担当”为核心理念;弘扬北疆文化,推动北疆大地上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有利于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凝聚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强大精神力量。
图/内蒙古博物院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近年来,自治区文博系统在打响北疆文化品牌上持续发力,从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等多学科、多维度阐释和传播文化遗产资源,为不同观众群体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数字博物馆”,让人们在“云端”就能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上线“微课堂”,讲述红色党史故事;推出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让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展“博物馆奇妙游”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探索历史、“趣”玩文物……方寸之间,一览千年。薪火相传,奋飞不辍。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历史与现实便在当下的相遇中完成了心灵与文明的隔空对话;当厚重的博物馆变得更加亲切生动,历史文化便更容易“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社会以“为文物打CALL”“到博物馆去”“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为新风尚,中华历史文脉就能焕发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时代光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多伦新闻》官方微信
一审:李 欣
二审:李明慧
三审:那仁格日勒
终审:马建东
来源:实践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