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透露:
高一年级本周四、周五进行期中考试,周天上午放假,具体时间以后会通知。
初三、高二年级好像也是周天上午放假。
对于高一同学来说,即将进行的期中考试应该是他们在高中阶段的首个“大考”。因为高中的知识结构与初中差异较大,很多孩子会觉得高中知识比较难,学不明白。所以,这次期中考试,也是对孩子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一次检测和评估。这次放假回家,正是考试刚刚结束,成绩也刚刚知晓,正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指导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指导孩子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呢?下面为您的孩子支招高中各科的学习策略,就如何调整学习方法,提升考试成绩,为高一的同学和家长“把脉”。
亲爱的儿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考试的目的并非在分数中寻求优越感,而是通过研究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探求完善和提升自我的途径。你的成长和成熟大都依赖于考试后的调整和改进,所以我坚信你一定能通过期中考试完成再次蜕变。
通过半个学期的适应和调整,你已经逐渐熟悉新学校,融入新集体,看到你不断进步,我和妈妈都倍感欣慰。
高中学习和考试与初中差别甚大,作为教龄21年的老教师以及一直爱着你,对你充满期待的父亲,我有些想法与你分享。
一.重复是最高效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它的科学性很强,这要从脑科学谈起。
海马体是大脑中分管长期记忆的单元,被称为“大脑的硬盘”。海马体的记忆特点是那些和自己生存相关的知识更容易被记住。例如“不能直接喝开水”要多久才能记住呢?我想0.1秒就够了,因为被烫后就会立刻记住了。
对我们来说,所学的知识很难被海马体判断为“和生存相关的知识”,所以记忆效率并不高。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欺骗”海马体的方法——让知识在脑海里不断重复。一般来说,要牢牢掌握重点、难点至少需要经历4次重复。第一次是学完当天,课间整理笔记,课后完成作业,在睡前花15分钟左右将当天所学的知识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你尝试的制作小卡片的方式非常有效)。第二次是2-3天后将所学的知识再过一遍,这个环节很重要,可有效防止约50%知识的流失。具体方式是研究笔记本、改错本、试卷等。你看口袋本的方法也很好,不过我有个建议,你可以在制作小卡片时故意漏掉某个部分(记笔记和改错时也可以这么做),看的时候再次回忆并思考。海马体更容易记住让它感到痛苦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学习态度很端正,刻苦勤奋,笔记、改错本写得非常漂亮,字迹工整,内容详实,但她(他)们一到考试就健忘,再次遇到讲过做过的题目也会不知所措。为什么呢?因为她(他)们用书写代替了思考,虽然写了很多字,但这种行为并没有给大脑带来“痛苦”,所以导致知识和方法记不牢。让大脑感到“痛苦”才会让记忆更牢固!第三次是一周后主动做测验,第四次是一个月后再次测验。这两点老师和你已经在做,所以我不作阐述。
我以前很讨厌学心理学,见到各种名词就头疼,考前复习“看一句,忘三行”。现在我迷上了心理学,并能熟练地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我以前学习心理学时,采取划重点、记笔记、多彩标记,但效果甚微。后来我一学到某种心理学现象就立刻生活个工作中找例子,我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其他人听(包括妈妈和你),尝试用书中的心理疗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撰写公众号文章……这些都有助于我越学越好。这就是“输出倒逼输入”。
知识在海马体中长期保存,需要经历反复“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背诵、看书、听课、问问题是输入的过程,做作业、考试、讲题目给别人听、整理微专题是“输出”的过程。就单一学科而言,为什么学生很难超越老师?这是因为老师为学生讲课、答疑,把所知道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老师一直在重复“输出”。最高效的记忆途径是反复“输出”。
儿子,我希望你在学习中既要不断吸收新知识,善于“输入”,又要善于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勤于“输出”,让学习更加高效。
二.快乐是最高效的学习心态
为什么有的人记性比别人好?为什么有的人记忆语文知识很厉害,记忆数学知识却很糟糕?有人用“没有数学细胞”、“男生学文科就是比女生差”之类的话来解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人在学习和记忆知识时,大脑中会形成一种叫LTP(长时程增强作用)的东西。LTP会有效提升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和运用效果。LTP是怎么形成的呢?孔子作了最完美的解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兴趣、好奇而产生的快乐会促使大脑形成LTP。历史上无数科学家都是因为兴趣、好奇而沉迷于研究的快乐中。
你特别喜欢做数学题,喜欢研究难题,每次都会想出解题的方法而欣喜,这种学习的快乐会使你大脑产生大量LTP,从而使你学习数学更加高效。
考试是一场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游戏。在做题过程中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剖析他们包装和改编题目的手段,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这是个特别好玩的过程,我建议你尝试一下。当你热爱这个过程,并学会自主改编题目时,喷涌而出的LTP有助于你成为真正的学霸。
LTP最怕压力,人一旦有了压力,LTP就会消失。有的人不喜欢文科科目,接到背诵任务就头大,写起作文就崩溃。这时他的大脑中就很难形成LTP,从而学习效率低,形成背不了、记不住、写不好的局面。
当人遇到困难时,大脑中的杏仁核就会发出警报——解决困难需要消耗许多能量!当他认为自己“脑子笨,学不好理科”、“表达能力差,写不好作文”时,他会怎么做?什么都不用干!因为这些理由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怎么干都没用,所以不如不干!真的要服从大脑的错误指挥?当然不!
人做事情的干劲来自于大脑中一个叫做伏隔核的地方,一个人特别有干劲,称为“伏隔核兴奋”(也叫“行动兴奋”)。怎样才能获得“行动兴奋”呢?很简单,立即行动,并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动力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在立即行动中形成的,因为只有行动才能获得“行动兴奋”。
儿子,你是个特别乐观向上的男孩,执行力很强。开学时,你尚未适应新环境,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们并没有将你打倒,因为你的骨子里有一股绝不服输的坚毅。自从我上次给你写信后,你的表现越来越好。你放弃安逸,抛弃杂念,在“卷”中获得“行动兴奋”,并逐渐成为“自燃型”的优秀学生。
期中考试后,你发现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正是考试的目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你所遇到的困难并非无解,我希望你能快乐地接受挑战,把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成自我历练,自我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天将降大任于你,只有历经寒彻骨,方得梅花扑鼻香。
三.打造高质量知识体系
人类的大脑有个特点,就是记忆具有模糊性,人脑不仅健忘,而且很难做出准确地判断,因此经常会得出错误的答案,这是人在进化过程中的动物性残留。当动物被某只狮子追赶、撕咬后,在它害怕的动物记忆中会由这只狮子模糊成为其他狮子,长得像狮子的动物,甚至布偶狮子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个道理。记忆的模糊性有助于动物繁衍生存。
记忆的模糊性对学习来说是致命的。有些学生上课时感觉“听懂了”,但在做作业和考试时屡屡犯错,概念性错误、书写规范错误、讨论点遗漏等问题层出不穷,答题始终围绕着标准答案转圈,却怎么都答不到点子上去,平时题目都会做,考试时稍微一变样就无所适从。为什么?怎么办?
人在记忆知识和调取知识时,脑神经通过钠离子传递信号,神经元通过神经纤维形成许多回路,这些回路间并不是紧密相连的,其中存在着非常细小的间隔,由于这种间隔的存在,知识的记忆和存取会发生衰减模糊,甚至导致错误。要提升记忆效率,就必须不断激活间隔中的“突触”,打开一条条畅通的知识通道。你每天做作业速度都很快,这是“行动兴奋”,但是在研究问题,总结规律时一定要“慢”下来,要尝试激活各存储单元之间的“突触”。激活“突触”的途径是“思考”。所谓“思考”就是对重点、难点知识反复摸索尝试,犯错后反思错误的原因,并探寻下次应对策略,然后在实践中再次发现问题,再次反思、总结并不断优化知识,如此不断循环,最终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我在带上届学生时,有几个男生组成了学习小组,他们在做完试卷相互交换批改试卷,评卷尺度比老师更苛刻,并就解题规范性、答卷策略、方法优化等方面提出意见,然后不断优化复习和考试策略。他们把做错题的题目进行分类,改编成“错题集”系列并再次测试,还把所做题目中类似的题目或类似的方法整理成微专题彼此分享,他们还尝试改编试题,编写属于自己的试卷。在当年高考中,他们数学科目全部取得了13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他们的学习行为就是“思考”。
儿子,学习的科学性很强,只有遵循认知规律,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提升和完善自我。我特别欣赏你做题时专注思考的状态,也特别喜欢听你和我们分享学习心得。你尚处在高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还很模糊,彼此孤立,所学知识存储单元之间还未形成大量“突触”,所以才会在考试中犯形形色色的错误。不过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错误的麻木以及犯错后的借口。我希望你在学习中既要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要善于吸收其外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融会贯通,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并逐渐打造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知识体系。我坚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儿子,你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热爱学习,肯吃苦,善于思考的学生。在你努力的过程中,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效果不明显,但我坚信只要过了某个临界点后就会快速提升(在初中时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学习并获得的知识越多,建立的知识体系就越完善,知识之间产生互动,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肉眼无法看出来,但你一定会感觉自己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你要想成为一个学霸,就一定要有耐心,要把眼下能学到的东西慢慢记牢、学好,用积极快乐的心态等待着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我坚信,最后突然爆发的那一刻,你会为自己的优秀而吃惊!这就是学习的科学!
以上就是期中考试后我和你的学法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爸爸期待在下半学期看到斗志满满,更加优秀的你。加油!!!
祝健康快乐,学业进步!
爱你的爸爸
关注更多学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