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该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居住着壮、汉、苗、彝、瑶、回等11种世居民族。截至2024年,全县共有四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4项、州级25项、县级48项;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3人。
广南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广南县教育和体育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多措并举实施非遗进校园活动。一是与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签订责任书,强化制度管理,推动非遗课程有效实施;二是创建“非遗孵化基地”,结合幼儿园年龄和学校实际,分别在公立和私立幼儿园试点创建“非遗孵化基地”,定期开展保护传承活动;三是抓好各种节庆活动,搭建“小小非遗传承人”展示平台;四是部门合力联动,共同编写非遗课堂校本;五是利用好各大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广南县第一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示—传统剪纸技艺
广南县第一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示—传统舞蹈“壮族手巾舞”
广南县曙光中心学校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园培训
广南县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彩的民族文化,采取“1+N”和“四进七融”的方式(“1”即一个具有特定地区、特有民族并长期推广成为学校文化品牌的项目,“N”即属于大众实践、可作为多民族融合的项目;“四进”即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进社团;“七融”即融入宣传阵地、融入传唱活动、融入演讲比赛、融入民俗节日、融入校园大课间活动、融入主题队会、融入校本课程)开展多形式、多类别的非遗实践教学,在全县18个乡(镇)50余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设非遗传承课堂。通过赏析、体验、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壮族彝族铜鼓舞》《彝族葫芦笙舞》《壮族刺绣》等20余项非遗项目成功引入课堂,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
底圩乡中心学校开展“沙戏”进校园培训
底圩乡中心学校开展“底圩姑娘茶”技艺培训
广南县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提升青少年儿童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获得感和自豪感,激励青少年主动担当起非遗传承保护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扬中永葆生机与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60余名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担任“校外文化辅导员”,传播非遗项目20余项。每年开设各类非遗传习班120余期,组织开展师生参观、体验非遗活动120余场,受益师生达3万余人(次);以《壮族彝族铜鼓舞》《弄娅歪》《男子手巾舞》《彝族葫芦笙舞》《苗族芦笙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为素材,创编民族课间操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依托非遗工坊培养组建100余人的“小小非遗讲解员”“小小非遗传播者”团队,让青少年成为传播非遗的主力军。
底圩乡中心学校举行非遗进校园成果展
项目申报单位:广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组人员:肖东伟 蒙季秋 温福明
材料撰写人:肖东伟 、蒙季秋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编辑 张楠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元
审核 董艳玲 念华昆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文旅局长话旅居 | 打造昭通、曲靖、楚雄旅居产业新未来
聚焦丨“世界遗产游计划”在昆发布
新闻发布会丨温暖冬游、诗意栖居,云南发出“邀请函”!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