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创
策划:邓玲玲
脚本:令狐小跑
编绘:锄 头
编后语 为什么刘娥无法如武后一样称帝?
在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有人上书“请依武后故事”,还有人进献《武后临朝图》,意图讨好,可刘后的反应是,将上书扔在地上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无论是迫于外界压力还是发自内心,刘后这一举动都说明了,她无法成为下一个武则天。
当时刘太后已经掌握了军政大权,拥有帝王之权,甚至穿着衮服祭祀太庙,展示了对帝王之名的渴望,为什么她不能干脆称帝?其原因有四。
首先,是政治环境的截然不同,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武则天所处的初唐,寒门崛起,与士族相争,武则天所代表的小地主阶级是历史大势。而李唐本身来自关陇贵族,与世家贵族联系颇深,因此武则天的崛起与登顶,隐藏着小地主阶级的崛起与稳固权力的诉求。
刘后所处的北宋初期则截然相反,此时北宋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君主与亲信结合,转变为君主官僚制度的历程,士大夫政治已然形成。朝中的士大夫拥有十足的底气,团结一致,形成了刘后称帝的最大阻力。
富弼曾说,宋仁宗之所以保住皇位,原因在于“忠臣救护”。每当刘后展露出自身的欲望,便会遭到众臣激烈的反驳,他们以维护赵氏皇权为荣耀,时刻提防着宋廷出现“下一个武则天”,因此刘后即使有心称帝,也难以成功。
其次,是社会文化观念的变化。初唐受胡风影响颇深,伦理与规则较为宽松,而北宋时代,重文抑武,儒学昌盛,伦理规则更加严格,女性地位也较初唐大幅下降。特别是武则天称帝的举动,在宋代被士大夫定性为“唐之罪人”,这相当于在道德层面切断了刘太后称帝的路径。
第三,是具体情况不同。刘太后之所以能够合法地掌握军政大权,在于宋真宗遗诏,而在遗诏中写道:军政大权“权取皇太后处分”。这一“权”字意味着刘后摄政是由于皇帝年幼,为了政权平稳过渡而采取的临时性策略,而非完全将权力赋予刘后。
因此在遗诏未发时,就曾围绕着“权”字是否删除,产生了一场风波,最终刘后一党的宰相丁谓并没有成功删掉此字,这说明刘后的势力虽大,却并没有到达“只手遮天”的地步。
而在摄政后,刘太后也往往摆出“赵家老妇”的姿态,自称“保养天子”,这说明刘后对于自身名声十分看重,不敢公然挑战制度与规则。
第四,是个人性格的不同。武则天性格激进决绝,手段酷烈。而相比较而言,刘太后为人谨慎,开明理智而不嗜杀,较为珍惜身后之名,对于宋仁宗虽然严厉,但也颇为爱护,宋仁宗直到刘太后死后才知道自己不是亲生,足以说明刘太后养护的尽心尽力。
她游走在自身对至高地位的渴求、对道德与名声的重视、对亲人的爱护,以及对朝政稳固的维护之间。
对于赵氏,刘太后的态度非常复杂,一方面,她有着想登上帝位的心愿,另一方面,她却理智地维护着赵氏的颜面,保持着朝局的平稳过渡,不愿与朝臣发生过于激烈的冲突。
这种复杂令她拥有了更多人性的闪光,也赢得了北宋士大夫大体上的尊敬与肯定,虽然这种肯定,大多因为松了一口气——大宋终究还是赵氏子弟的大宋,而不是刘太后或杨太后的大宋。
参考资料
邓小南 王政 游鉴明等《中国妇女史研究读本》、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元)脱脱《宋史》、(宋)范质、谢深甫《宋会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艾公子《文治帝国:大宋300年的世运与人物》等。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铲史官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