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皇帝统一中国后,杀了15万贪官,也因此背负千古骂名

文化   历史   2024-09-25 23:11   山西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体来说,负面评价要远远超过正面评价。比如有人说他喜欢杀功臣,有人说他为人残忍,竟将大臣剥皮实草。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他在执政31年的时间里,杀了15万大臣。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朱元璋杀的这15万大臣,都是贪官。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朱元璋对贪官恨之入骨呢?爆史君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朱元璋的凄惨童年

朱元璋之所以痛恨贪官,与他童年的凄惨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祖上几代都是靠给人种地为生。因为家境贫寒,朱元璋没上过学,在年幼时便开始给地主刘德放牛。在此过程中,朱元璋带着小伙伴与地主斗智斗勇,甚至将地主的牛给杀了吃。此时的朱元璋虽然吃不好,穿不暖,但并没有过多地遭受社会的毒打。

朱元璋剧照

真正让朱元璋成长的,是父母和大哥的接连死亡。元至正三年,濠州发生严重的旱灾。次年春,又发生了瘟疫和蝗灾。一时间,饿殍遍野,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也先后死在了这场瘟疫中。在这几场灾荒和瘟疫中,朱元璋看到了官府的昏庸和无能。而年幼的朱元璋和二哥,连安葬父母和大哥的棺椁都买不起。他厚着脸皮去求地主刘德,却被刘德赶出了门。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地,他们才安葬了父母。

朱元璋画像

为了活下去,朱元璋与二哥、大嫂分开,独自去讨生活。他选择去皇觉寺当和尚,因为听说当和尚能吃饱饭。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寺院也不养闲人,当时尚是小沙弥的朱元璋被大和尚们赶出寺化缘。说是化缘,其实和乞讨差不多。朱元璋也在流浪的这三年中,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体会到人生百态。

朱元璋剧照

也就是在此时,朱元璋意识到了贪官污吏给百姓带来多大的危害。所以在登基后,朱元璋曾感慨地说:“朕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对于国之蛀虫,朱元璋严惩不贷。

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手段

朱元璋是草根天子,真正的苦出身。他知道底层百姓生活的不易,所以在《大明律》、《大诰》等法律文献中规定:“贪污60两及以上的官员,一律处死。”60两是什么概念?咱们换算一下就知道了。据《明史·食货二》记载:“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朝官员

也就是说,明初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大米。而“石”是容积单位,装满一石大概需要160明斤大米。1明斤相当于今天的588克,160明斤就相当于今天的94公斤,188斤。以现在3元1斤大米的市场价算,1两白银的购买力就相当于今天的188*2*3=1128元。60两就相当于今天的6.7万元左右。

被处斩的大臣

只要官员贪污超过6.7万,在明朝就会被判处死刑。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数目不是很多,朱元璋制定的法律过于严苛。但大家要知道,明朝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平均收入也就是28两左右。60两白银,相当于一个四口之家两年多的收入。官员动动手,一个农民家庭两年的收入就没有了,朱元璋如何能容忍这种行为?

朱元璋留下骂名的原因

所以在朱元璋制定的《大诰》前3篇204条条文中,有超过150条是严惩贪官污吏的条目。对于这些贪官污吏,朱元璋从来不会手软。除了凌迟、腰斩、挑断手脚筋之外,朱元璋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剥皮实草”。因此,朱元璋后来有了一个威名赫赫的绰号:“朱剥皮”。

朱元璋剥皮实草

在他执政31年的时间里,先后处死的贪官就高达15万之巨,令明朝官场如履薄冰。也正因为朱元璋的手段太过狠辣,所以才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而朱元璋虽然对官员比较狠,但对百姓却比较仁慈。因此在明朝百姓心中,朱元璋应该算是个好皇帝。

参考资料:《明史》、《大明律》




Boss爆史
穿越历史长河,探索天下奇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