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举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起向这位伟大的革命烈士致敬!
黄公略是湖南湘乡人,生于1898年,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和彭德怀共同领导了平江起义,曾担任红五军副军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等职。苏区时期,黄公略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被人们并称为“朱毛彭黄”。黄公略毫无疑问是红军的杰出将领,毛泽东曾赋词“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来赞颂他,由此可见他在红军中的位置。1931年9月15日,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黄公略率领红三军转移途中,在吉安东固遭到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临终前,他留给战友的遗言是:“一、二、三次反围剿我们胜利了,但是我们绝不可骄傲轻敌,应当充分准备,要巩固和扩大红军,以争取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噩耗传来,苏区军民无不为之悲恸。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大会,高度赞扬了黄公略的一生,并拟写了这样一副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为纪念黄公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他牺牲的地方设立了“公略县”,将红军第二步兵学校改名为“公略步兵学校”。公略亭1933年,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瑞金修建公略亭。公略亭于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1月竣工落成。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监造,钱壮飞设计,梁柏台负责工程指导。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遭国民党军拆毁。1955年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后,于同年在原址上按原貌修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略亭坐落在叶坪革命旧址群红军广场的一片松柏林中,坐北朝南,等边三菱体状,木架结构,三脊攒尖顶,亭中立有三棱锥体石碑,石碑一面刻有彭德怀同志题写“公略亭”,另两面镌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撰写《黄公略同志传略》,占地面积26.04平方米。整座亭子古朴典雅,其三角形的外观,匠心独具地喻示了黄公略同志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时任红三军军长,时年33岁。1994年8月,黄公略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黄公略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黄公略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极其光荣而壮丽。他的杰出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他的不朽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勇毅前行。
审核丨苏春生 编审丨刘俊林 编辑丨钟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