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1931年12月11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创办《红色中华》报。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在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时达四万多份。让我们翻开当年的《红色中华》报,从中感受革命老区9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革命老区迎来“时尚之变”
1934年9月8日,《红色中华》报刊发了题为《募集廿万双草鞋慰劳红军》的报道,号召苏区群众在10月10日前制作完成20万双草鞋。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苏区群众日夜赶制草鞋,为红军长征提供坚实保障。 90年来,苏区群众传承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发展手工纺织业,在于都县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近年来,乘着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于都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投资设厂,推动当地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
老区工厂里的“机械律动”
《红色中华》报曾刊载中央红军兵工厂突破经济封锁,自制洋钢的报道。90年后,当年苏区所在的赣南老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搭载摄像头的设备“摸黑作业”,自动识别二维码抓取物料,AGV搬运机器人沿着预设路线穿梭自如……瑞金率先拥有全省为数不多的“黑灯工厂”。阡陌小镇里的“烟火之歌”
《红色中华》报曾刊载,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关于工商业投资条例的决议,决议旨在保障和巩固个体工商业以及百姓的利益。90多年后的今天,当地政府也制定了许多保护个体工商业的决策。 2024年元旦前夕,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盛大开街。开业当天,商贩杨九生家的梅菜扣肉饼一天营业额高达万元,拔英乡的酸水豆腐、壬田镇的豆干、日东乡的芋饺……街区引进150多家商铺,阡陌小镇再现“烟火之歌”。
审核丨苏春生
编审丨刘俊林 钟林芳
编辑丨钟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