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在苏州的一二等奇葩事

文化   文化   2024-11-28 06:59   江苏  
作者 |「潘慕白」
首图 |「半缘君Yuan」
 封图 |「半缘君Yuan」



清代著名文学家、大才子、诗坛“性灵派”领袖袁枚,一生活得相当精彩。当官、造园隐居、写畅销书、收女弟子、享受美食……生活过得五花八门,五彩缤纷。

袁枚的精彩是从他34岁开始的,乾隆十四年(1749),袁枚父亲去世,他便辞了官,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并易“隋”为“随”,起名“随园”。

从此一直到83岁去世,袁枚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除了初隐三年因经济原因短暂出仕,其他时间都隐于随园。

作为江南才子,袁枚居江宁,自然常来苏州。袁枚来苏州多少次不可考,但在他的《随园诗话》中载有不少他路过苏州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可以用奇葩来形容,而且都是些一二等奇葩事。现录几则,以博一粲。


△清 袁起 随园图

词经过元明两代的沉寂,到了清代出现“中兴”气象,清代词人也特别多,像吴梅村、朱彝尊、纳兰性德等,都取得不错的成就。清词繁荣之际,袁枚却只专注于诗,因为不喜欢依谱填词的约束。

袁枚一生写了四千四百余首诗,但据传他一生唯一写过一首可称之为词的词(其实另有一首见于他的书法作品,无题,无词律,疑为自度曲):

《满江红》  

我负卿卿,撑船去,晓风残雪。
曾记得庵门初启,婵娟方出,

玉手自翻红翠袖,粉香听摸风前颊。

问姮娥何事不娇羞?情难说。

既已别,还相忆,重旧访,杳无迹。
说庐江小吏公然折得。
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
笑平生双眼太孤高,嗟何益!
袁枚这首词,不见气韵清新,亦不胜在秾艳精巧,更无蕴藉隽永,但它绝对是首好词,饱含真意,情致深邃,直抒胸臆之笔,读来韵味深醇。

@M遥囡囡

一落笔就是“我负卿卿”,所“负”何事呢?

话说有一天袁枚收到他的友人、扬州甘泉知府李宗典的来信,信上说一王姓女子因牵连官司,充在官中,可以赠给他做妾。

江宁与扬州近在咫尺,于是袁枚便“买舟扬州”。

这女子应该知道或者从李宗典处了解到袁枚的才气,对袁枚颇为欣赏,所以主动示好,“玉手自翻红翠袖,粉香听摸风前颊”。袁枚见状,倒是一惊,问这女子“何事不娇羞”,哪知这位女子羞于启齿,但袁枚已知晓女子的心事,她倾心于自己,愿以身相许。

可唯一让袁枚觉得不尽人意的便是女子的肤色,因此最后便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秦淮桑

跑来扬州纳小妾不成,袁枚干脆解缆行船到苏州去游玩一番。却不料,人在苏州,心却还在那女子身上。虽然肤色有些欠缺,但是她的美貌和身姿却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袁枚在苏州也没玩得踏实,急忙命人再回扬州,可惜,过了这村没那店,那女子已被一江东小吏所得。

不知袁枚那时有有没有悔不当初,悔青了肠子?一定是有了,所以他才在词末苦笑自己平生眼光太高,现在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袁枚一生妻妾成群,唯一给这位王姓女子写过一首词。上片写为什么“我负卿卿”,下片写辜负人家的后果,即自己的遗憾与懊悔,写得毫不含蓄婉约,而是直抒胸臆。袁枚是希望这首词传唱开来,让更多人知道自己丢了个妾吗?

这能怪谁呀?怪苏州?

@火之星2100

有一个叫尹继善的,因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深受雍正帝器重,得以迁擢奖扬,30岁时就做了江南总督。尹继善一边仕途一片大好,一边不忘自己的爱好——“生平无他嗜,惟好吟咏”。

尹继特别喜欢与人和诗,以此为乐,渐成痴迷。话说有一次尹继善与嘉兴的钱香树尚书相遇在苏州,身处江南水乡,两人诗兴大发,你一首我一首地和诗酬唱了起来,竟然达十多次。这可忙坏了两人身边的属官仆从,为了给两家传送和诗,来来回回跑个不停,以至于累得人倦马乏。

那位尚书终于启程要返回嘉兴了,这下总该消停了吧。真是太天真了,尹继善正和诗和得热火朝天,意犹未尽,遂遣人携诗追去,说是要于吴江挑战一番。尚书见诗,苦不堪言,赶忙书信一封,说自己事多,不能再这样没日没夜地和诗了,并作投降状说:“愿公遍告同人,说香树老子,战败于吴江道上。何如?”

恰在这时,袁枚路过苏州,看到尚书信札,忍俊不禁,便兴来作七律一章,其中五六句云:“秋容老圃无衰色,诗律吴江有败兵。”

随后尹继善就逮着了袁枚喋喋不休起来,自然从袁枚的“兵”字押起,这位尹公听说袁枚又新娶了小妾,就谐谑作诗,其中有两句:“消寒须用美人兵”“莫向床头笑曳兵”。真是读来让人喷笑,这尹公还是个有趣懂戏谑之法的“歪才”段子手。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袁枚曾说:“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但是被尹公逮到,想轻易脱身估计并非易事。虽不喜欢和韵叠韵作诗,但袁枚还是乐此不疲地迎难而上,却绝非是曲意迎奉,因为这个比自己年长二十一岁的尹公特别有趣,他身上的真性情吸引着袁枚。

“忘韵,诗之适也。”这是袁枚关于写诗的观点,他认为丢掉韵律的束缚,诗才会舒展自然。而尹公在写诗方面,虽爱和韵,但总能得大自在,而且为人有趣,所以他特别欣赏。

这不,袁枚一次外出办完事回来后去了尹公家,酒毕与尹家公子夜谈。见天色太晚,尹公写了张小纸条送来:“山人在外初回,家姬必多相忆。动早归乎?”有那么多家姬想念,该早早回家去。尹公可不是要下逐客令,他传来的是一张多么“体贴”的小纸条呢!袁枚自然被尹公逗笑,还忍不住作诗一首。还敢作诗,小心通宵达旦酬和不休!

袁枚与尹继善和起诗来,自然是没完没了的。袁枚倒没有像那位尚书一样吃不消,反而还不断挑衅。除夕得尹公赐美食,袁枚自然以诗相谢:“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

从诗中可见这位尹公真是逮着机会就和诗,而且依仗才气从不让人。因为是除夕写的诗,袁枚便打趣说,今天教您也输我一次,您再和诗来就到明年了。

尹继善好和诗,袁枚不喜欢和韵而作,但他仍陪着,这则记事说来也是奇葩,让人忍俊不禁,但又让人不免心生感动。袁枚路过苏州愉快地做了一次“和诗佬”,因为这其中有他对长者的尊重,有对诗人那份热爱与痴心的敬重。



@秦淮桑

袁枚“一生好游山玩水,贪口腹之欲。”他曾写过自己有九大爱好,吃在第一位。而且他会吃,吃得有品位。活得任性,吃得讲究,可以说是袁枚人生的一大特色。

可别小瞧这一个“会吃”的“会”字,我们芸芸众生,以食为天,大多是只占了个“吃”字,而少有“会”者。

袁家有个大厨叫王小余,深得袁枚欣赏与喜爱。有人曾想重金挖他,但他一心侍主,为什么?王小余不是一般的大厨,是个有境界的大厨,他说:知己难,知味尤难。这说明袁枚知其厨艺之味,懂得欣赏。

袁枚还遍集天下美食名点,编了一本《随园食单》,颇有影响。

@白墙下的花园

有一次袁枚来苏州,大厨王小余也跟着来了,却不料,王小余一病不起,而且情况严重,到了“将掩棺”的地步。说来也巧,苏州有个神仙级别的名医,叫薛雪,他“性孤傲”,一般人请他看病他都不去。但袁枚深得薛雪青睐,有疾时,薛雪“不招自至”。

听说袁枚的大厨王小余病重,薛雪就来了。当时天色已晚,薛雪烧烛照之,还笑着曰:“已死了!不过我就好与病魔斗,我能赢也未可知。”

这时薛神医掏出一丸药,又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有力者,用铁箸锲其齿灌之。这时的小余大厨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吐。

就这么简单,随后薛神医说晚上照看一下,明天鸡一叫,他应该就醒了。后果然,再服了两剂,人就活过来了。

@双子阳光的豆豆

后来,袁枚又一次来苏州,又一次带着个厨子,又一次厨子病重,又一次薛神医出手了。

这个厨子叫张庆,得了疯癫病,认日光为雪,吃饭极少,肠痛欲裂,怎么治都治不好。薛神医来了一看说是“冷痧”,一刮就好。后果然,手到病除。

神医救厨子事,说来真是神了!实在让人纳闷,袁枚好美食,来苏州两次都带着厨子,是挑剔苏州美食的节奏吗?还有这薛神医,请问您医科学的是“救袁家厨子”专业的吗?


说明:本文首发时间2022年7月14日,首发平台:苏州园林研究所。配图已获摄影师授权,版权归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严禁商用。摄影作者前带有@符号的,均为微博账号名称。


推荐阅读:

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苏州园林研究所
读懂苏州园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