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丨康藏公路上那些桥

文摘   2024-10-23 22:29   湖北  









编者按

1954年,二公局先辈参建的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交通建设史上的奇迹。2014年,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把“两路”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2021年“两路”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今年是“两路”通车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路”精神重要批示10周年。日前,中交集团在西藏召开了弘扬“两路”精神座谈会。二公局作为“两路”精神的缔造者、传承者、践行者,数十年来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局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讲述一代代二公局人扎根雪域高原,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的生动故事,激励我们砥砺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以实际行动让“两路”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



康藏公路上那些桥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这样唱——“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枯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歌中描述的是当时建设康藏(后称川藏)公路的景象,二公局一处的桥工们就是建设者中的一部分。从1950年至1954年,二公局的先辈们用青春和激情在康藏公路修建了几十座桥梁,为康藏公路建成通车做出了突出贡献。

......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南军区派出18军进军西藏,当时从四川进藏没有公路,物资运输只能依靠人背畜驮。遵照党中央“一边进军,一边修路”的指示,康藏公路开工建设。解放军开山放炮修筑公路,遇到大江大河、沟河峡谷就需要架桥,二公局一处的前身——雅甘工程处作为桥梁工程专业队伍,和18军一起进藏,主要承担桥梁工程建设任务。

康藏公路路线及桥型示意图如实标示出1950年7月-1954年12月康藏公路修建的几十座桥梁桥型和位置。

康藏公路路线及桥型示意图


康藏公路的标志——大渡河桥

1950年,康藏公路筑路大军到达大渡河,面对滔滔巨浪,只能把车上物资卸下,将汽车拆成零件,靠战士背过泸定铁索桥,或靠牛皮筏子渡过汹涌的河流,然后再重新组装汽车,装运物资。

二公局先辈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库存钢缆,征服滔滔巨浪,于1951年6月,架起了大渡河上第一座能通汽车的桥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最早的悬索桥,大桥塔身上刻写着朱德总司令的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还有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题写的“大渡河桥”。

二郎山雅安侧的飞仙关大桥桥型与泸定大渡河桥一样,1951年底建成通车。西藏昌都桥也是采用同样的悬索桥结构,1952年建成通车。


就地取材、木桥先行

康藏公路跨越江河峡谷众多,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钢材奇缺,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大渡河桥、飞仙关大桥、昌都桥三座大桥建成,库存钢缆也已经用完。建桥队伍因地创新,就地取材,修建木桥!打木头桩、起木头墩、架木头梁、铺木头桥面、立木头栏杆,全是木头!

一九五四年通车的康藏公路,只有少数关键的桥梁用了钢缆、钢梁等结构,大多数桥都是木桥,或者钢木结合桥。这些桥梁大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沧桑之中,但翻看一张张老照片,前辈们的匠心巧思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依然让人惊叹!这些简陋的桥梁,永远是矗立在二公局人心中的“丰碑”。


四川桥全木头结构,1952年先半边通车。

吉塘桥1952年建成通车,主跨部分采用35公尺钉板梁做成箱型结构,确保承载力。

东九桥,1952年建成。

全木头结构的卡达桥1952年建成。

顿桥,1952年建成。

通德25公尺八字撑托梁桥,1953年建成。

新路卡桥,1953年建成。

在通麦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中,老桥工们就地取材,用圆木搭建起打桩机,把圆木桩打入河床,再用圆木建造桥墩,最后依然用圆木架起大梁。桥面和栏杆则用精细加工的木枋和板料建成。这座桥最终被泥石流堆砌的堰塞湖淹没,于是老桥工们二次进藏在附近重建了一座钢木组合的大桥,1954年建成。

通麦桥

攻克天险——怒江大桥

1953年6月,筑路大军到达怒江天险,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惊涛骇浪。战士们攀绝壁、渡巨浪,出生入死,腰系绳索悬吊在悬崖绝壁上放炮开山,拉起80多米长的简易溜索运输物资。二公局前辈创造性采用钢木结合的方案,以木结构的桥墩加上来自重庆的钢梁,于1953年11月一举跨越了怒江天堑。

康藏公路艰险之处不计其数,但怒江桥头的对联 “深山峡谷显好汉,怒江两岸出英雄”,悬崖上刻着的“英雄阵地”四个大字,足见怒江大桥可谓险中最险,难中最难。


进入拉萨——拉萨河桥

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河上只能依靠牛皮船摆渡。当地民歌唱道:“拉东香卡渡口,乘坐早班渡船,走到布宫跟前,太阳已上西山。”1954年,二公局的前辈们采用木质打桩机,打下木桩、立起木墩、只用半年多时间就建起了拉萨河上第一座桥梁——钢木结合的拉萨河大桥,人们从此彻底摆脱了牛皮船的不便。

拉萨双桥


攻坚克难 因地创新

康藏公路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色季拉山等十四座高山,横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萨河等众多江河,多处悬崖绝壁、无路可走,建设条件极其艰苦。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短缺,筑路大军几乎没有大型设备,全靠双手苦力劳作。二公局先辈和解放军战士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和无畏精神,攻坚克难,以匠心巧思因地创新,在雪域高原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的奇迹。

木质打桩机

人工挖基坑

运送物资的溜索吊桥

采用牦牛运输食品、行李、工具等物资


胜利通车 创造奇迹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同时建成通车。西藏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毛泽东欣然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康藏公路建设难度世所罕见,10万多筑路大军奋战四年零八个月,3000多人壮烈牺牲,才打通了这条“天路”。二公局前辈和战士们一起建成了康藏公路上的几十座桥梁,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文化基因。

“两路”通车彻底改变藏区交通状况,掀开了西藏发展的新篇章,将雪域高原与祖国大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70年来,“两路”一直是西藏的经济命脉,至今承担着进出藏90%以上的货运任务。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借助交通大动脉,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创造了“短短几十年 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实现了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

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油画


1964年1月,二公局人再次进藏。这次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丨中交二公局


中交二公局一公司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官微。公司始建于1963年,是世界500强中国交建旗下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公路、桥梁、隧道、铁路、市政、房建、机场跑道、码头、物业服务等,业务遍布国内各省市区及非、欧、美等海外地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