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从ICU到KTV?

财富   2024-10-10 16:55   上海  

这两天信用债的刺激程度,只有参与的投资者才能感受到,甚至比隔壁股票还要刺激。

从市场成交来看,今天信用债整体成交均为估值减点,幅度大约在10-20BP之间,利率债也普遍下行4-8BP,可以说,债券市场调整的窗口期非常短暂。

昨天估值+50BP才能剁掉的券,今天估值-10BP还买不到,银行间市场频频出现被毁约的抱怨。

信用债快速回暖


如果说昨天信用债看起来要进ICU了,今天立马精神焕发去KTV了。

当然,今天信用债回暖主要是以银行二永债为代表的投资级信用债,部分低评级债券的收益率仍然很不稳定,加点出券的也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DM

应该说,昨天愿意买券的投资者,尽管加点有些大,但是对于稳定市场还是起到一定作用,如果仅仅因为今天市场回暖,卖家就以各种理由毁约不卖,那确实很伤害自己的信用。退一步说,如果今天市场继续恶化,买家以各种理由不买,卖家是不是也很难受呢?

身在市场,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净值、产品和投资者服务,确实都有无可奈何之处,但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做个人吧。

回到债券市场,今天信用债反转之快,确实让各方投资者意外,我们来试着梳理一下市场的思路:

一是本轮股市对于债市的抽血是引发近期信用债调整的直接原因。但是国庆后股市开盘到现在,股市并没有明显的赚钱效应,反而有可能在高位以巨额成交量套牢相当一部分第一时间入场的人。在股市没有期待中的大涨之后,对于债市的压力就小很多。

二是对于周六的财政部发布会,目前市场有很多对于财政刺激的主观愿望。不过从另一方面看,2024年两会已经明确说明未来几年都会发行较大规模的特别国债,那么在10月份这个节点再宣布增发特别国债似乎必要性不大。同时,从近期国债收益率走势来看,尽管市场对于10月特别国债有极高预期,但是中长期国债收益仍然以不可思议的态度持续下行。国庆后在股市火爆、信用债调整的基础上,10年期国债从2.22%下行到2.13%,30年国债更是从2.41%一路下行到2.28%。    

这只能说明,即使是有特别国债,债市也完全能够消化这个利空。

三是尽管出台多项刺激政策,但是市场对于中长期国内经济回暖的幅度是有很大疑问的。毕竟在房地产周期和人口周期面前,政策的信用并没有大到可以扭转乾坤。从另一方面说,之所以近期股票市场上涨如此快速且猛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市场的普遍心态是:对长期没信心,但是短期可以赚快钱。而扭转市场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注定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理,债券市场会定价这种漫长和艰难;

四是理财产品的赎回。实际上,本轮理财产品赎回主要是围绕货币类理财、短债类理财发生的,主要受伤害的是公募基金。从10月10日货币经纪公司反馈来看,公募基金已经从净卖出到净买入,这可能反映赎回高峰基本过去。如果是这样,那么基本意味着理财赎回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在慢慢消退。

实际上,自2023年以来,债券市场历经多次30BP级别以上的调整,市场都很担心会不会引发理财产品赎回负反馈,但是最终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终债券市场以其强大的力量稳住阵脚。

理财的成长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为这与近年来国内理财市场的整体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有关。

这种理财市场整体生态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负债端;另外一个是资产端。

从负债端来看,国内理财产品的发行,已经形成全面而细致的思路。大部分理财子公司基本都是以现金管理产品为基础,逐步形成短期理财、3个月、6个月、1年等最低持有期或者封闭期产品。

在这个产品思路下,将不同产品到期平摊到每个月甚至每周,所以每个周或者每个月的理财到期量基本是可以预期的,客户没有到期也不能赎回。    

因此,如果客户准备赎回理财进入股市,也只能赎回短期理财和货币类产品,而每月到期的产品,客户也可能是到期赎回不再申购,这对于理财子公司来说,整体的赎回风险是可控的。

当然,这些经验,都是一次次理财规模大幅度变动、债券市场剧烈波动这些血的教训教育出来的。

在债券市场,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得负债者得天下。负债端越稳,投资就越顺畅,客户体验就越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在银行理财市场,多次的理财赎回负反馈,不仅仅是完成投资者教育,也是完成管理人教育。

从资产端来看,尽管监管多次提醒理财-信托净值平滑机制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至少在当下,如果有市场大幅度波动,那理财此前在信托账户的留存利润也能够抵御一定的冲击。

此前市场预期能够冲抵30-50BP的冲击,从市场结果来看,基本也是验证这个判断。信用债在调整30-50BP之后,出现一定的企稳。

不过,考虑到未来理财-信托净值平滑机制逐步退出,未来理财不再有留存利润作为保护垫,未来再次遇到债市冲击,理财能否像今天这样再次稳住,还很难说。

另外一个,就是在资产端,银行理财借助公募基金的投研优势,通过大量投资公募基金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资产端有所帮助。

只不过,如果公募基金的负债端是银行理财的话,那么公募基金的负债端就会非常不稳定。所以,最近加点剁券的主要是公募基金,而不是其他投资者。

因此,在负债端和资产端都在优化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已经逐步成为债券市场稳定器,而不是债券市场情绪的放大器。

银行理财半年报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理财网)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

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

从规模上看,尽管距离2022年三季度在30万亿还有距离,但是只有一步之遥。我们也看到,2024年上半年存续规模的28.52万亿,较2023年末的26.8万亿,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2亿个,较年初增长6.65%。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从结构上看,截至2024年6月末,理财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数量为1.20亿个,占比98.74%;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持续小幅增长,数量为153.45万个,占比1.26%。

从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角度看,银行理财为个人投资者创造巨大收益。

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27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686亿元。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    

从银行理财分布上看,低风险、固定收益率产品仍然占据绝对主流,这也是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特性决定。

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 27.63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 96.88%,较年初增加 0.54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 1.73 个百分点。

在风险等级分类中,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26.83 万亿元,占比 94.07%。

正因为如此,银行理财的投资方向也基本上为偏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债券、现金、存款、同业存单、买入返售类资产等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银行理财过于依赖固定收益理财,可能也是当前银行理财市场没有健康发展的表现。

成熟的银行理财,应该是一个集固收、权益、衍生品、跨境等不同理财产品的超市型市场,不应该过度依赖固定收益理财。

一旦再次出现债券市场的波动,银行理财的规模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这显然不是市场参与各方愿意看到的。

可以说,经过多轮银行理财的破净潮,银行理财对客户成功完成了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真正认识到,在产品净值化以后,尽管固收资管产品在短期可能会有估值波动,但是长期是正收益的。

因此,银行理财再次成为债券市场的稳定器,主要基于三点:

第一是国内利率水平整体还在下行过程当中,债券市场资本利得较多。在前期债券下行积累的收益中,银行理财充分赢得了客户信任,即使有一点小幅亏损,客户也是能接受的;

第二是债券本身有利息,且债券会到期。即使是短期有亏损,只要假以时间,可以通过债券利息来补足债券价格下跌带来的亏损。最差的是,即使是债券持续有亏损,在债券到期之后,只要没有违约,债券都会本息兑付,收益均是正的。

第三就是能够满足低风险偏好客户的投资产品也只有银行理财。考虑到目前国内银行体系持续对负债端进行管理,存款的利率持续下行,客户能够选择的理财方向越来越少,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理财作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最优的方向之一。

正是由于这三点,国内以投资债券为主的理财产品基本上从未让投资者失望过,所以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来说,与其在先赎回-后申购的过程中损失利息收益,还不如坚定持有,等待市场复苏。

因此,近年来发生式次的银行理财—债券市场负反馈调整,实际是给银行理财投资者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让大家明确银行理财产品的特性,也为接下来银行理财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债券市场收益率的逐步降低,银行理财能够给到客户的收益率也在随之降低。

考虑到现在5年期国债只有1.9%左右,大量的投资级信用债收益率在2.5%以下,坦白说,债券类产品的绝对收益率高点已过,未来将进入低收益时代。

法询金融固收组
专注于跨业资管、债券固收、地方政府投融资、金融业牌照及业务资质等领域的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