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吃一果,中药不用喝”, 一健脾,二安神,三补气血,秋冬天这果使劲吃,气色好不显老

健康   2024-10-15 10:10   湖北  

将象和,您专业的,靠谱的艾灸指导老师!


俗话说“日食三枣,长寿不老”,无论是直接吃,还是泡茶、入菜、入药,枣都深受大家的喜爱。


著名的国医大师路志正,路老不仅每天三片醋泡姜,平时也爱吃红枣养生,他的吃法有些特别:饭后吃三颗经过三次蒸制的大枣。


国医大师的养生枣


三蒸红枣的这种做法来源于中药的炮制学,经过三次干蒸的大枣,口感更加绵软香甜,健脾养血的功效也得以增强,更加适合老年人食用。



为什么要三蒸三晒?
首先,吃鲜枣是没用的

鲜枣和干的红枣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哦!

鲜枣性质甘凉,多吃生湿热,容易胀肚子,热渴。清朝人的养生书《随息居饮食谱》里说鲜枣:“最不益人,小儿尤忌。”

干红枣:才是补益的主角▼


晒干之后的红枣,从凉性变成了温性,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安神。还可以解一些草药的毒性,所以很多药方里都会出现红枣,它可以调和所有药性,变成最适合脾胃吸收的样子。


一直传说的“枣能补血”,并不是直接补血的,它是健脾,然后“脾生血”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长沙药解》:“大枣,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弱。”


大枣北方产的最好,肉厚坚实,补力最胜。若是要补脾,适合选用大红枣。小红枣更偏向于补养心血,能缓解焦虑、紧张,改善失眠等。


红枣生湿热,不是谁都能补的


《随息居饮食谱》里说红枣:“多食皆能生虫、助热、损齿、生痰。


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疸、肿胀、疳积、痰滞,并忌之。”


红枣性温质滋腻易生湿生热,脾有湿热的人不能吃,有人喝了红枣水后嘴里会有异味、眼屎增多,就是湿热加重的原因。


体质偏热的女生也不适合在月经期吃红枣,会造成月经量过多。月经期间有眼肿或脚肿、腹胀现象的一般都是湿重,也不适合吃红枣。


正在发烧感冒、暑湿重、身体发肿、长痘痘的人,或者舌苔厚(一般厚且黄是湿热、或有外感,厚而白是痰湿、或寒湿)的人,都是不适合长期吃红枣来补的。煮粥煮汤都要少放。


还有小孩子、刚生产后不久的妈妈,也不要以为红枣是补血的好东西,就给他们猛吃多吃 。小孩子正经吃饭就行了,一般是不需要特意补这补那的,吃太多红枣也能吃出火气大、小儿狂躁的。


刚生产之后的妈妈,第一步是需要化瘀排瘀,你这时候给她吃红枣之类,可能会更容易生痰淤堵。


但枣子只要吃对了,又是最家常、最好用的补脾补血果。


尤其脾虚贫血、手足不温、脸色苍白、萎黄、容易痛经的妹子,平时煲汤、煲药、煮粥离不开它。


国医大师路志正,在中医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他的一些养生方法和饮食习惯被广泛传播和借鉴。其中,饭后吃三颗经过三次蒸制的大枣,就是路老所推崇的一种养生方式。这种做法来源于中药的炮制学,经过三次干蒸的大枣,口感更加绵软香甜,健脾养血的功效也得以增强。


几蒸几晒是中医传统炮制方法


三蒸三晾红枣,每一次的蒸制和晾晒都有其意义,其间发生了三次小小的发酵和增效都在悄悄地改变红枣的属性、效果。


干枣经过反复蒸晒,最大程度地释放了红枣的浓香、甘甜,从原本干渣渣的口感,变得浓厚、软糯,枣皮微脆,放久一些时间也不干。


更好消化和吸收,补脾、养血的作用也更强一些了。



蒸枣,古人也称为“胶枣”。


老一辈医生开方,都是写“大胶枣”,这里的胶是指肉厚、胶粘。


红枣经过蒸熟、糖化、发酵之后,口感更厚重多脂,“胶”的程度明显提高了。比起干枣更好消化吸收,所以它特别“养”血虚之人尤其是女孩,日日少量摄取、持之以恒地补血,女孩子就是要血气十足才好看!


如何制作?


1、枣洗干净,用面粉和水来搓洗枣,沥干水分后,放到锅里蒸,30-40分钟,蒸好后要把枣铺在竹帘上,晾晒一天。


2、第二天再把枣放回锅里,再蒸20-30分钟,然后再晾晒一天。


3、第三天再重复一次这个过程,最后把枣晾晒到表面干燥,就可以了。


怎么吃?


1,直接吃:可以作为老人小孩的零食,健康无添加


2,泡水喝:不容易上火



3,煮粥吃:可以让红枣的营养成分更好地融合在粥里,同时也可以增加粥的香甜和风味。


4,煲汤喝:红枣起到调和的作用,去掉肉的湿毒和杂味,平衡肉的寒性。红枣的营养成分更好地浸透在汤里,同时也可以增加汤的鲜美和滋味。


如果不想动手做,可以直接购买我们店铺推出的无核三蒸三晒灰枣,选用新疆若羌灰枣,生长在沙漠边缘,拥有冰川水的灌溉,树上自然风干,风干的味更浓,无任何添加,枣的表面是一层大膜风沙的灰,果肉饱满,肉质细腻核小,口感非常好,含有丰盛的微量元素。


点击文章中图片,
进入我们店铺购买!

学艾灸
一个靠谱的,有原创的艾灸公众号!跟着我们可以深入学到经络穴位知识,及各种艾灸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