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花溪】金庸故居镇宅之宝是怎么“回家”的?金庸族人告诉你

文摘   2024-12-06 20:23   浙江  

澹远堂房屋界碑原物

是金庸故居最珍贵的展品

那它的前世今生是怎么样的?

又是如何回到金庸故居?

嘉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嘉兴五四文化博物馆馆长、查氏后裔查玉强

讲述了澹远堂房屋界碑背后的故事


二O二四年三月,海宁袁花的金庸故居经提升改造、重新开放后,展出一件被行家认定为镇宅之宝的老物件——澹远堂界碑,这自然也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对于这一界碑的前世今生,笔者曾撰小文作过介绍。兹转引如下:

这是一块澹远堂的界碑,碑面所镌系康熙手迹。原赫山房澹远堂牌匾虽与此界碑的字体相同,但已是后来的仿制品了。至今只有此饱经风霜的界碑,才是金庸家硕果仅存的属二度创作的一个老物件,富含文化信息与艺术价值!

澹远堂最早为海宁查氏六世雪坡公查绘(1466—1528)家的堂号。至清初(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因近臣、雪坡公之七世孙查昇(1650—1707)所乞,对该堂号又亲笔书之。查昇得此御笔,即制作牌匾,悬挂于堂上;镌刻界碑,安置于地沿。同时还治澹远堂之印而专用之,并将己之诗集也名之以《澹远堂集》。自此,澹远堂始专属于查昇一家之堂号,甚至澹远二字还成了查昇的代称。至其九世孙查良镛(金庸),澹远堂之牌匾(已是复印品)仍悬挂于赫山房厅堂之上。

澹远堂之堂号距今已存在五百多年历史,康熙之御书也有三百多年矣。今展陈此澹远堂界碑,既佐证了海宁查家过往的岁月,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史明志、知史爱国”之当下,则更有一层全新的时代意义。

这块澹远堂界碑,之前曾一度存放于笔者处,一些知情者自金庸故居参观回来,总会来问起此界碑如何从地头移到故居去的,又怎样认定这块界碑就是金庸家的老物件。对这些提问,与其说经常要逐个去解答,还不如在此一次性交待清楚吧。

界碑出自海盐澉浦,早先,界碑存放于澉浦周树源先生(小名阿源)处。我是从友人的博客上得知这一信息的。多年来笔者忝以捕捉宗族历史信息、拣拾宗族文化碎片为已任,所以,获此信息随之出手的速度与力度当然会比常人要快要猛一些,反正当时以志在必得的姿态即刻趋车前往。

在澉浦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木雕作坊里,见到了藏主阿源,一番自我介绍后,藏主对着墙角努了努嘴:“喏,东西就在这里。”我转过身去,只见一块底部略带破损的石碑靠在墙角,走近一看,澹远堂三字镌刻其上,整块石碑透出一股远古之气扑面而来。还没等我询价,这位阿源先生即以淡淡的口吻说道:“这本来是你们查家的东西,我不要你钱,你拿回去吧,也算是物归原处了。”此言一出,我当时从内心涌起激奋,虽还不至于到刷新自己三观的地步(他当时若开价要个十万八万,我准保立即成交),但着实让我充满敬意重新去审视这位不激不厉的阿源先生。

宝物请回家后,随即将之倒饬了一番,过后便以香花供养之。2023年下半年,袁花镇里为举办金庸百年诞辰活动,准备将金庸故居作提升改造。镇里的这些领导也真用心,他们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我手头有一件与金庸家有关的宝物——澹远堂界碑,于是通过多种途径与我联系。到了今年初,真神终于露面了,袁花镇的夏书记直接前来请宝。一番诚恳的话语让人真觉得若故居有了此老物件即能注入一种精气神,我被镇领导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感动了,虽有点不舍,但还是学着阿源先生的样子,分文不取将宝物归之真正的原处。

话说了半天,还没有回答第二个问题。接着说凭什么来认定这块界碑就是金庸家的老物件?认定的理由有三:一、虽石不能言,然此界碑的包浆旧气已直观地告诉了各位。二、碑面字迹即为康熙书体,这可对照相关书帖,一目了然。三、此界碑出处在南北湖。据阿源回忆,此界碑是他在南北湖方家湾(距荆山约一公里)一拆迁现场的乱石堆里捡出来的。而从查氏家谱中查到,查家有墓地在澉浦荆山。为此我还专门请教了族里老长辈——查乾伯先生,当时老先生还给了一份书面的回复,兹摘录如下:

看到你发来的澹远堂界碑照片,回复三点:一、“澹远堂”的堂名在六世查绘时就有了;二、查绘有四子:秉中、秉直、秉衡、秉彝;三、秉直墓在澉浦的荆山,荆山在甪里堰东南,墓在山之阳。山之西有永安湖,湖中有堤,堤南曰永湖,堤北曰安湖。

由此可见,此为查秉直墓地之界碑。

老先生很认真,查了家谱,做过功课后一锤定音!从此也让这小小的界碑发挥出不小的功用。(作者:查玉强




监制 | 李明辉

主编 | 巫笑飞

审核 | 于  龄 倪晨啸

编辑 | 朱安怡

来源 | 读嘉

两美袁花
袁花镇官方发布平台,推送今日袁花信息,提供民生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