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协和的一项调查再次在网络惹来关注,调查显示,约七成医生对自身收入情况表示不满,这一现象背后深刻折射出医疗行业薪酬体系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图源:小红书网
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医生的不满,折射出医疗行业复杂的薪酬与价值平衡问题。
首先,从教育投入角度来看,医学生的培养堪称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本科阶段 5 年的学习仅仅是入门,若想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进一步深造几乎是必然选择。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意味着更多的时间成本,这期间他们错过了相较于同龄人在社会上积累财富和经验的机会。而且,学医过程中的经济投入巨大,教材、专业资料价格不菲,各类学术讲座和培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他们历经艰辛,终于步入职业生涯,却发现收入与自己多年的付出相比,显得有些单薄,挫败感自然而生。
再看工作压力方面,医生的工作堪称是高强度、高压力的“重灾区”。日常的门诊,往往要从上班一直忙碌到下班,甚至连喝口水、上个厕所的时间都很紧张。面对患者排起的长队,他们必须迅速而准确地做出诊断,这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在病房,医生还要负责查房、制定治疗方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图源:娄底市中心医院
值夜班更是家常便饭,通宵达旦地工作后,第二天还可能要继续正常上班。在手术科室,一台复杂手术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医生们需要长时间保持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这种工作强度下,15W 的年收入很难与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画等号。
此外,职业风险也不容忽视
此外,职业风险也不容忽视。每一个诊断、每一个治疗决策,都复杂而关键。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医生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面临的法律诉讼、职业声誉受损以及经济赔偿。
相比之下,15W 的年收入似乎无法为他们承担的这种高风险提供足够的补偿,这让医生在面对风险时难免感到沮丧。
医疗行业内部差异造成收入的巨大鸿沟
一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由于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患者流量,医生的收入往往更高。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尽管医生同样肩负着守护当地居民健康的重任,但收入却相形见绌。
即使是在同一城市,不同科室之间的收入也有天壤之别。热门科室如心内科、骨科等,由于诊疗业务量和收费项目的优势,医生收入可能远超 15W,而像儿科、病理科等相对冷门但同样重要的科室,医生收入却可能在这个水平甚至更低。这种内部的不平衡,医生容易产生职业价值被低估的感觉。
业内人士透露,医生现面临着减薪、欠薪
8月,河南某第一医院医生反映,“从今年1月至8月就一直没发工资。为了稳定员工情绪,‘8月25号左右发了1000块钱。’”此前,被爆高息向个人集资,用来发工资。(第一财经)
10月,职工透露,“医院突然通知职工离职。”网传梅州市某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破产,欠薪10个月。(澎湃新闻)
图源:ITBEAR报道
11月,上海民营儿科医院唯儿诺陷入退款潮,消费者在门店内抢兑镜框。唯儿诺还面临着欠税、欠薪等质疑。(ITBEAR 报道)
DRG背景下,不少医生还担忧罚款?
其实,医保实施DRG限额,给医院带来收入限制,很多医院单从病人花费看收入不少,但医保卡住上限,病人花费越多医院亏损越多,医生难免担忧因为超出DRG费用而罚款。(DRG官方意解: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根据诊断、治疗方式和个人体况形成不同诊断组,每个诊断组确定统一付费标准。)
国家医疗保障局早已出台相关政策,《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24〕9号)明确强调,医疗机构不得将DRG/DIP病组(病种)支付标准作为限额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或与绩效分配指标挂钩。
图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通过这份文件,由此可看出,医保局也不希望能影响到医生的切身利益,医生作为专业人员只需专心聚焦临床。
如此种种,都表明医生群体正身处一个较为艰难的境地。而这一现状,不仅仅关乎医生个人的权益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稳定运行。医生们长期在这样的困境中挣扎,那么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人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都能够对医生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来源丨好医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往期推荐
免费领|康复综合(传统康复.神经康复学.物理治疗.运动解剖.神经解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