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
“双化”协同
锻造“新质”人才
“智汇立达”绿色产业与人才培养论坛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价值目标。为了探索“双化”人才培养模式,“智汇立达”绿色产业与人才培养论坛于2024年11月8日在上海立达学院举行。
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立达学院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立达学院财经学院承办,福州庚昌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重庆知翰合众有限公司提供战略支持。
上海立达学院校长黄亚钧、
常务副校长蔡中奇、副校长祁焱华出席论坛
上海用友网络集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监饶正奎先生和生态总监方建华先生、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总经理刘彩霞女士、重庆知翰合众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蔡磊先生等众多行企代表莅临论坛现场。
上海立达学院校长黄亚钧致欢迎辞。他表示:“双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上海立达学院将整合多方资源、统筹规划,构建开放、多元、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又具备本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为提升重点领域,即数字人才精准供给水平,对接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上海立达学院财经学院在24级数字经济专业设置实验班。通过产教融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基于大数据的数智管理和业务能力。首批校外导师共七人,其中六人来自校企合作单位,特聘导师汤蕴懿为上海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上海立达学院常务副校长蔡中奇、副校长祁焱华
共同为首批校外导师颁发聘书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
专家采用大量面板数据阐释技术发展、GDP增长、劳均资本之间的关系,概述了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专家认为,我国产业建设以“数字”赋能,脱虚向实。这一趋势要求发挥年轻队列人力资本红利的优势,因此,需重点提升年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
在“数字经济”与人才培养主题中,专家解读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逻辑和企业逻辑,重点梳理了财经专业相关的管理和业务岗位能力要求。建议学生选择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经济分析、数据分析、数智化战略、信息管理、商务智能决策和互联网智能化、企业管理与分析等工作,将所知所学灵活运用于数字资产管理、社群协作、互联网金融服务、用户价值分析等领域。
在“绿色低碳”与人才培养主题中,专家们分别从发展历程、交易类型与原理、交易运行情况等维度详细阐述了中国碳市场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基于行业政策先行与双碳人才培养滞后的困境,期待通过产教融合,重点推进务实的实习实践课程,服务“双碳”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主题中,专家剖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紧密联系,国际、国内ESG领域的最新政策动向,并阐述了企业加强ESG合规管理的多重原因和意义。倡议继续加强绿色人才培养、提升学生ESG素养,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和上海立达学院财经学院骨干教师在沙龙讨论环节聚焦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气氛热烈。来自行企的专家、学者高度认同“双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期待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骨干教师与专家不仅围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充分交流,而且延伸至专业领域展开热点讨论,如公司财务的合规治理行为和指标。
绿色低碳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除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外,数字经济更主要是通过提升、教育人力资本影响绿色产业。专家建议,继续坚持上海立达学院的服务面向定位,制定针对性的人力资本差异化教育教学改革战略,加快释放数字经济和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发展的赋能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紧跟时代步伐。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动力,更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双化”协同,行稳致远,前景广阔。上海立达学院将凝聚多方资源与力量,对接国家“双化协同”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提高“双化”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质量。
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特别是产学研一体、学生实践实习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人才供给的效率和效益。
最后,论坛发出倡议,号召全体教师、学生践行“双化”理念,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END
来源丨财经学院
审核丨张鹏年 李超
往期回顾
编辑 | 肖润姿
指导|董菁琳 张洁华 龚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