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京:救援队员与校园守护者的双重担当

文摘   2025-01-26 09:04   北京  



1月19日,完成了11天西藏地震救援工作的石文京回到了北京。惊心动魄的救援现场还时不时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这让假期的校园显得分外宁静。坐到熟悉的办公桌前,救援队员石文京迅速切换了身份,现在,他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保卫处的工作人员。醒目的救援服装已经卸下,却卸不下心中总是牵挂的“安全”二字。



勇敢逆行,无畏生死考验

石文京的公益救援之路,在学生时代就已悄然萌芽,他积极投身于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用点滴善举传递温暖,也因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们向他发出的邀请如同星火,点燃了他投身救援事业的热情。

很快石文京就意识到,仅仅依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志愿者,需要懂得外伤包扎、骨折处理等专业医疗救援知识,作为救援队员,更是要求精通“上山下水”各项技能。石文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救援事业的执着,一路披荆斩棘,通过了层层考核。现在的石文京,是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的成员,也是中国探险救援直属队和蓝豹救援队的队员。他与队友们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灾难灾害救援工作,在各种危险面前,他们总是勇敢逆行,将足迹印在山川大地上。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 6.8 级地震。1月8日晚上,石文京与20余名队员就迅速奔赴西藏,又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就此展开。在搜救途中,余震频繁来袭,时刻威胁着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长达11天的救援行动中,队员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高压状态下,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应激反应,但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跨越了心理的难关。




2024年7月31日,极端强降雨让河北涿州、北京门头沟遭遇洪灾,湍急的山洪肆意释放着破坏力。石文京与队友们驾驶着救援艇向险而行,持续搜救被困群众,转运受困人员数百人。洪水退去后,他们又承担起了对环境的消杀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024年9月,石文京和队友们参与了中国·京津冀铁人三项赛暨第25届三夫铁人三项赛水域救援保障任务,在6.5平方公里水域内,保障近1400名运动员安全参赛。10月的海淀马拉松活动,现场依然有石文京和队友们警觉的身影,如果发现有意外发生,他们会第一时间处理并联系医院,为运动员们安全参赛筑牢第一道防线。

2021年,石文京和队友们在内蒙古多伦县开展绿色沙地行动时,发现了一只被困在护林网上的鹰,面对这个翅展近1.5米的“大家伙”,救援队员们在寒冷的天气下脱下衣服包裹住它进行解救、包扎,并及时联系了多伦县森林公安局。后来他们得知,这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草原鹰。

数不清多少次面对险境,石文京没有丝毫退缩,他说:“一旦心生畏惧,稍有迟疑,就会给队友和被救助者带来难以估量的危险。唯有勇往直前,绝不能有退路。” 



经验传承,筑牢校园防线

2021年,刚刚完成青海地震救援任务的石文京看到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保卫处招聘工作人员的通知,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个岗位能让他的救援知识在另一方天地有所作为。

9月的新生安全培训现场,出现了一个身着蓝色救援服装的身影,吸引了众多新生的目光。他手把手教新生们如何做心肺复苏,如何使用AED,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生动的讲解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教授救援知识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石文京巧妙地将救援经验融入工作中,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考量。按照学校和部门的安排,他定期参与组织校园应急演练,进行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同时,他将救援队的团队协作模式引入校园,开展团队项目和演练,培养师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经历过应急救援现场实战考验的石文京,拥有一颗“大心脏”。在一次物资运送途中,石文京驾驶运载车辆在盘山路上前行,路面因地震损毁,靠近崖壁一侧时有大石滚落,另一侧则是峭壁悬崖。在一急弯处,对面驶来一辆同样的重载物资车,这真是对技术和心理的极限考验。他迅速做出反应,调整车速和方向,紧贴崖壁适度刮蹭,保证了双方的顺利通行。在应急救援中,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锤炼出了石文京的坚韧性格与抗压能力,这正是一名校园安全工作人员所需要的。而用汗水浸泡的应急救援岁月赋予他的还远不止这些。

救援经历给予了他敏锐的风险洞察力,能够提前发现校园安全隐患并加以预防;增强了他的应急处理能力,在面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救援中需要与多方紧急沟通,他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高效沟通协作,与同事共同构筑起校园安全的坚固防线。

每当在救援现场看到逝去的生命,石文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悲痛与无奈。“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珍贵。”说到这里,石文京的眼中闪现了泪光。他也把这份深刻的体会倾注到了校园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并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



岁月沉淀,收获成长与感悟

石文京至今仍记得在一次救援行动中,他们成功解救了一名幼童。获救后小家伙紧紧依偎在石文京怀里,胖乎乎的小手久久不愿松开。那一刻,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群众的信任与依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继续在救援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但是谈及家人,石文京的言语中饱含歉意。妻子在他参与救援任务时,始终给予理解与支持,从未有过一句抱怨;父母虽满心担忧他的安危,但依然坚定地支持他的选择,每次执行危险任务前,都会叮嘱他注意安全,那句 “你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我们为你骄傲”,成为他前行的强大动力。谈及学校,他更是充满感激。遇到救援任务,学校会为他提供时间和工作安排上的便利,同事们也会主动伸出援手,帮忙分担工作任务。身边人的支持,是支撑他前行的最坚强的力量。



回顾多年的救援生涯,石文京感慨万分。他的救援技能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初出茅庐时的青涩,到如今能在复杂危险环境中娴熟运用各种救援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对人生也有了全新的感悟,深刻认识到人生充满变数,要珍惜当下,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对于有志于投身公益救援的人,石文京给出了中肯的建议。知识技能方面,要系统学习急救知识,熟练掌握各类救援技能;体能训练上,加强耐力和力量训练,以应对高强度的救援工作;心理建设至关重要,要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灾难现场保持冷静;物资准备也不容忽视,备好基本的个人救援装备。同时,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持续的学习能力。

石文京总是通过各种方法、渠道呼吁师生们增强安全意识,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关键时刻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他人。同时,他也呼吁大家关注公益救援事业,支持救援人员的工作。



“人生百年,总要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尽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 石文京这么说。刚刚褪去紧张和疲惫的他,复盘着这次的救援经历,又对如何提升师生的自救技能有了新的想法。


往期精彩回顾


迷彩与书香:苏晶堃与岳朝政的军旅学海双航
学校举办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建设研讨会
巳巳如意,矿矿向荣!2025年寒假在校学生迎新春游园会举办
校长刘波带队赴华为公司共建“科技矿场”
文  字/林子渝  刘澍涛
图  片/受访者供图
本期编辑/林子渝
责任编辑/王丽晔


如果喜欢,请点亮“在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