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微山湖文学”,一键关注,赏微山湖美景,读原创美文......
文/杨淑雯 图/网络
从教二十余年,一直是个普通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也仅限于课堂表现及学业情况。今年因学校工作的需要成为了一名班主任,但一旦当了班主任,关注孩子成长的角度就扩大了。要想培养好一个学生,需要了解他的方方面面,不仅学校的生活,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家庭生态。这次国庆假期期间,正好有时间走出校门,走进孩子家中,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态,以便今后更好的抓好孩子的成长教育。
通过这次家庭走访,感触良多。下面就我这次家访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通过家访,发现学生在学校未展现出的一面。比如A同学,在学校里表现普通,弱不禁风的柔弱。也不善言辞,默默的那么不起眼。但在家中却是顶梁柱,更是妈妈遮风挡雨的皮夹克。当我来到孩子家楼下,孩子就低声给我说:“老师,你别笑话,我妈妈偏瘫。”可以感觉到声音里带着酸涩和无奈。当孩子把我带进家里,我看到她妈妈行动不便的起身接待我,顿时感到这个家里的不容易。通过和家长交流,得知,妈妈突发疾病两年多了,仅住院治疗就是近半年,孩子当时还在读小学四年级。衣食起居都是孩子自己完成,当妈妈出院回家看到孩子的变化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我们可想这半年里孩子学会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这期间的历练和成长也许只有他自己最有发言权。现在的A同学,不仅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还能帮妈妈干干家务,更能协助妈妈完成一系列康复动作,成了妈妈的保暖皮夹克。妈妈说孩子不善言辞,但心智细腻,是个小暖男。通过这次家访真正全面的了解了孩子的情况,真是触动心灵的一次走访。其实孩子坚强独立的一面,在学校里还真没看出来。通过这次家访也对学生的性格多面性洞察。在学校里,有些学生较为内向,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但在家访中发现,在熟悉的家庭环境里,面对父母时他们活泼开朗,话语很多。这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社交面具”,在不同环境下展现出多样性格。这有助于我在学校调整与他们的互动方式,为性格内向的学生创造更舒适的表达机会。 我们班有几个同学,总是上课不专注,也坐不住,爱做小动作。通过家访观察到一些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后,理解了他们某些学习习惯形成的根源。 比如有的家庭属于留守儿童,孩子爸爸妈妈常年外出打工,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有的跟着爷爷奶奶,有的和姐姐独自在家。孩子都是自然成长,自然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父母做生意比较忙,家庭学习空间嘈杂,孩子容易分心,导致在学校也专注力不足。没时间关注孩子,忽略了孩子的点滴成长。孩子容易分心,导致在学校也专注力不足。有的孩子家庭是单亲或离异,家庭氛围缺少温情。孩子的习惯养成自然也是被忽略的。通过与家长沟通如何改善家庭学习氛围,共同为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在学校也给予相应的专注力训练引导。 通过这次走访,还总结出一些共性:家庭条件优渥的孩子,在校表现的都比较矫情,容易哭,易有情绪,劳动动手能力差。在值日的过程中最能体现,有的学生拿个扫把扫个地都扫不干净,蜻蜓点水般的拂过地面,扫过碎纸片都还贴在地面上。有的同学拖地都甩不动拖把,涮个拖把都嫌脏,洗个抹布都嫌脏!餐厅吃饭时也是矫情十足,这不吃,那不合胃口,比较挑剔。但喜欢吃零食。可见,在家中被父母照顾的太好,没干过家务劳动,一些活都被父母替代,没有动手劳动的机会,各种零食饮品惯坏了孩子的胃口,导致挑食等饮食习惯不好。相反,家庭条件艰苦一些的孩子们,普遍表现出劳动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体育运动能力也强。这与孩子的成长条件有关。在走访B同学家庭时,孩子的父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寒酸的着装,满脸皱褶又黝黑的皮肤,已近斑白的头发,苍老掉落的牙齿,写满沧桑和贫寒的面容,让我立刻对活泼开朗的孩子产生了佩服感。孩子在校表现优秀,乐观坚强!家庭的逆境给了孩子不一样的成长空间,也锻炼了孩子坚韧的内心。再比如在C同学沟通交流中,他伸出他的小手给我看,其实这本该是一双稚嫩柔软的手,但让我看到孩子手掌里却磨出了茧子。孩子诉说着他在家里的日常操作,那些对其他孩子来说艰辛挑战性的劳作,从孩子嘴里说的那么自然轻松似的,但听的我泪眼婆娑,心疼孩子的不易也欣慰孩子的坚强。最后孩子告诉我,老师我不喜欢过星期六星期天,不想回家,在学校里吃的好,住的好。回家总有干不完的活。孩子还告诉我,在他的成长中没有母爱,妈妈从他很小的时候就长年在精神病院治疗,爸爸也有点残疾,家庭条件的特殊也培养了孩子坚强的性格。通过这次交流,也勾起了我对孩子的怜悯之心,关爱之心。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对他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老师的身份了,更要给予母爱般的关爱和温暖。
面对面的家访交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真诚地与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和小问题,家长也积极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这种双向沟通增进了彼此的信任,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讨论孩子的教育规划时,家长更愿意听取老师的建议并积极配合。 在家访中与家长明确各自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学校提供系统知识学习和社交环境,家庭则给予情感支持和品德教育。共同商讨针对孩子特点的教育计划,如针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家校约定好不同的激励措施,使双方教育力量形成互补,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根据家访了解到的学生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差异,反思教学方法的普适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思考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或课后提供个性化辅导。 这次的大家访活动告一段落,但也开启了我新的教育旅程。这次家访深入了解了孩子的家庭背景,这有助于我今后的因材施教。不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有不同特点,对于一些家庭条件困难但学习刻苦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对于家庭较为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学生,要和家长一起探讨培养独立性的方法。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个性化定制的培养和关爱。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在这条路上,我每天陪伴着孩子们的日常,也应了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见证着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长。同时也激励者我不断地前行。教育也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时光里,每一个灵动的眼神,每一张纯真的笑脸,每一个倔强的嘴角,每一次的犯错后的忏悔......其实这才是学生的青春生活日常,更是生命中最美的画卷,其实看着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就像满天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我们要用爱去呵护,用心去倾听,让他们在浩瀚的星空中自由闪耀。
拥抱生活,向阳而生,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默默努力,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微山湖区特产:微山湖麻鸭蛋、荷叶茶、荷叶饼、双黄蛋等,厂家直销。
咨询电话:15092618175(微信同号)
文 章:杨淑雯
编 辑:璇 子
图片摄影:网 络
音 乐:网 络
主 编:马晓璇
审 核: 种衍洋
微山县作家协会
《微山湖》杂志创刊于2000年
作为一份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
纯文学刊物
一直秉持着不厚名家,力推新人,
保持地域特色的宗旨
本平台为《微山湖》杂志的选稿平台,只刊发原创稿件,(如已发过,请提前说明或跟原平台沟通开白)。来稿请附个人简介,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近照(自愿),如一月未编发或未收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
文体不限,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407352486@qq.com(所投文稿如已在其他平台发过,敬请注明) 投稿请加编辑微信:wsmaxx125 (因事情太多,信息有时看不到,回复不及时,敬请理解,看到后会及时回复的。) (因经费有限,我们只邮寄杂志给上刊作者,作品没上刊,想要杂志的老师请加编辑微信,提供成本费与快递费后,给予邮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