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读邯郸|典籍里的邯郸:《史记·本纪》篇
文摘
2024-11-03 10:05
河北
开篇语:泱泱华夏,邯郸居中。人文荟萃,物华天宝。文脉赓续,弦歌不辍。邯郸,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人文印迹。每当我们来到邯郸市图书馆,漫步于书海之中,翻阅那承载了千年文明的典籍时,恍惚间又猛然清醒,抑或带着惊喜的味道:邯郸,一座三千年没有改名的城市,它的足迹,早已留存于那传承了千年之久的一部部典籍之中。而每当我们打开一部部典籍,找寻到邯郸之名时,就宛如淘尽流沙,始见珍珠,惊奇喜悦之情,自是难以溢于言表。因此,让邯郸之名从一部部典籍中活起来,让邯郸之名从典籍中流转于读者的口口相传,这既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也是每一位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既于此,鉴读邯郸栏目开启新篇章,是为:典籍里的邯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出发,从二十四史开始,从《史记》开始,从本纪开始,在典籍里找寻邯郸的历史印迹吧!TIPS:典籍里的邯郸《史记》篇所用版本为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版,编著者为:(汉)太史令 司马迁 撰 一、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尔雅》曰:“迤逦,沙丘也。”《地理志》曰在巨鹿东北七十里。[正义]曰:《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笔者按:据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因此上述商纣王扩建离宫别馆史实所言邯郸之始,当于公元前1046年之前;又据现今史学界一般将箕子朝鲜政权创立时间上溯于公元前1120年,而箕子是在周武王灭商后,才被周武王从商朝监狱释放出来并“东奔朝鲜”。虽然以上两种史料时间互有冲突,但却共同印证邯郸之名因城而立,距今至少已三千年。二、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司马彪曰:“河南卷县有垣雍城。”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笔者按: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赵战略决战于长平,是为长平之战。其役秦国大胜,赵国主力精锐尽失。于是,秦军分为三军: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司马梗北定太原,王陵攻赵邯郸。赵国残部奋力抵抗,使得王陵所率领进攻邯郸的秦军“秦卒死者过半”,为最终赵国取得邯郸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三、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如淳曰:“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正义]曰:《括地志》云:“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即古密须国也。”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正义]曰:《括地志》云:“临汾故城在绛州正平县东北二十五里,即古临汾县城也。”按:汾城即此城是也。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 笔者按:长平之战后,秦将王陵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后秦将王龁替代王陵继续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仍未攻克。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撤围,并逃奔至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四、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索隐]曰: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后为华阳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正义]曰:质音致。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遣子及贵臣为质,如上音。国弱惧其侵伐,令子及贵臣往为质,音直实反。又二国敌亦为交质,音致。《左传》云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是也。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索隐]曰: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于子楚。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徐广曰:“一作‘正’。”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正。”[索隐]曰:《系本》作“政”,又生于赵,故曰赵政。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正义]曰: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始皇以正月旦生于赵,因为政,后以始皇讳,故音征。笔者按:秦始皇嬴政生于邯郸,史实可证。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开篇即言:“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可知秦国与赵国的渊源颇深。五、十八年,徐广曰:“巴郡出大人,长二十五丈六尺。”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正义]曰:上郡上县,今绥州等是也。下井陉,服虔曰:“山名,在常山。今为县。音刑。”端和将河内,羌瘣[正义]曰:胡罪反。伐赵,端和围邯郸城。笔者按:公元前229年(始皇帝十八年),秦将杨端和大举攻赵,这已经是秦王嬴政执政以来,第四次大举攻赵。 六、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索隐]曰:赵王迁也。[正义]曰:赵幽缪王迁八年,秦取赵地至平阳。平阳在贝州历亭县界。迁王于房陵。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笔者按:公元前228年(始皇帝十九年),在俘虏赵王,尽定赵国东阳之地后,秦王政亲至邯郸,将当年与其母亲家有怨仇的赵人全部杀死坑埋。七、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正义]曰:《风俗通》云:“周制,天子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左传》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秦始皇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也。”郡置守、尉、监。笔者按: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邯郸名列其中,可知邯郸地位之显要。八、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多以金啖豨将,豨将多降者。笔者按: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刘邦十年)九月,陈豨与王黄等人起兵反叛,自封代王,率军掠夺赵国、代国。汉高祖亲自带兵征讨。 九、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豨等。未毕,豨将侯敞将万人余人游行,王黄军曲逆,文颖曰:“今中山蒲阴是。”张春渡河[正义]曰:陈豨将也。又刘伯庄云:“彼时聊城在黄河之东,王莽时干,今浊河西北也。”今在博州西北。《深丘道里记》云:“王莽元城人,居近河侧,祖父坟墓为水所冲,引河入深川,此王莽河因枯也。”击聊城。徐广曰:“在平原。”[正义]曰:《括地志》云:“故聊城在博州聊城县西二十里。春秋时齐之西界。聊,摄也。战国时亦为齐地。秦汉皆为东郡之聊城也。”笔者按:公元前196年,陈豨最终被诛,史称“陈豨之乱”。十、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徐广曰:“《汉志》无。”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徐广曰:“雒,一作‘淮’。”[索隐]曰:《汉书》作“淮阳。”王宫灾,故徙王于鲁也。吴王濞、[正义]曰:音坡备反。高祖兄仲子,故汉高祖十二年封,三十三年反。年表云都吴,其实在江都也。楚王戊、[正义]曰:高祖弟楚王交孙,嗣二十一年反,都彭城。赵王遂、[正义]曰:高祖孙,幽王友子,嗣二十六年反,都邯郸。胶西王卬、[正义]曰:卬,五郎反。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昌侯,十年反,都密州高密县。济南王辟光、[正义]曰:辟,音壁。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初侯,立十一年反。《括地志》云:“济南故城在淄州长山县西北三十里。”菑川王贤、[正义]曰: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武城侯,立十一年反,都剧。《括地志》云:“菑州县也。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纪国。”胶东王雄渠[正义]曰: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白石侯,立十一年反,都即墨。《括地志》云:“即墨故城在密州胶水县东南六十里,即胶东国。”反,发兵西乡。笔者按:赵王刘遂,为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赵幽王刘友的儿子。父王死后,他被吕后剥夺王位继承权。汉文帝即位后被立为赵王。汉景帝时,下辖的常山郡被削,心怀不满。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参加“七国之乱”,后被郦寄、栾布合击,兵败自杀。 十一、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后九月,更以弋阳为阳陵。[正义]曰:《括地志》云:“汉景帝陵也,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按:杜作寿陵也。复置津关,用传出入。应劭曰:“文帝十二年,除关,无用传,至此复置传,以七国新反,备非常也。”张晏曰:“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传,音‘檄传’而‘传’,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索隐]曰:传,音丁恋反。冬,以赵国为邯郸郡。《地理志》赵国景帝以为邯郸郡。笔者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势力尾大不掉间接导致了后来七国之乱的发生。七国之乱后,赵王刘遂自杀,汉景帝将赵国更设为邯郸郡,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