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即国力!
出品丨自主可控新鲜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共1415,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黎巴嫩寻呼机爆炸、Windows蓝屏、AI芯片断供、制裁加码、四大协会呼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产品......从如上事件不难发现,即将过去的2024依旧是“精彩纷呈”的一年。
如果要给2024年的科技发展主线定一个调,我想应该少不了“AI和自主(信创)”两个关键词。前者几乎掀起了全世界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战略变局,驱动着近乎每个科技板块的发展,信创企业也纷纷向AI“靠拢”推出相应产品。后者则是大环境下中国科技的时代使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已经从“退无可退时的备选方案”变成了“毋庸置疑的最佳路径”。与此同时,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数字中国的基座,AI爆火引发的算力建设同样成为了时代之刚需。
在2024年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此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利好政策,引导中国算力产业蓬勃发展。
2024年末,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第三期——《算力引擎 》中明确强调:“算力即国力,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算力正以勃发之姿,启前所未有之业。”
新一轮算力革命,也开始了加速启动。在“东数西算”规划布局和“新基建”浪潮下,开放共享的公共算力数据中心,正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截至2023年,中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超算中心14个,全国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达633个、智算中心达60个。截至2023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位列全球第二。
算力即国力,并非空谈。在近几年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下,国产算力迎来了两个突破口:
一是国产算力迎来技术突破。国内AI芯片正百花齐放,从产品性能、量产规模、拥有集群能力且已有场景落地等要素来考量,以昇腾、摩尔线程等为代表的国内AI芯片第一梯队玩家已经涌现,并且具备了基于全国产芯片的千卡计算集群。而与智算需求同行,IT市场的国产化替代浪潮也在同步发生。龙芯、海光、飞腾、华为等CPU龙头,曙光、联想、浪潮、昆仑、新华三等信创硬件巨头,都重兵集结在算力方向上。这让“自主+智算”成为2024年IT产业的绝对王炸。
二是国产算力迎来政策东风。2024年,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算力相关的扶持政策。近期,河南省数据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明年算力规模达94EFLOPS;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上海市科委建议积极培育国产算力生态、加大国产芯片研发力度;北京市发布《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表示对采购自主可控GPU芯片开展智能算力服务的企业,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加速实现智算资源供给自主可控;《广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暨“粤算”行动计划(2024-2025年)》表示:力争到2025年底,新增国产化算力占比达到70%,基本形成与广东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算力、运力、存力资源体系和供给体系,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级核心算力枢纽......
这个战略窗口的全面打开,也意味着IT及信创市场新一轮的风云变幻蓄势待发。
2025年,国产算力爆发元年,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